前期地基处理方案对场地进行了分区,根据施工单位组织现场实测,淤泥包平面分布详见图3-6。
整个场地在正式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先进行局部的场地整平,对于零星的标高较低的淤泥裸露区域(单个面积在2 500m2以内),先回填开山石,粗平场地,便于下一步正式施工。
根据以上资料,在场地粗平后,按照以下原则进行场地分区。
图3-6 现场实测淤泥包平面分布
(1)回填厚度在0.5m以内(包含淤泥裸露区域)的区域划分为淤泥分布区(图3-7),该区域以现场实测的淤泥裸露区域为依据,边线向外扩5m,外轮廓线围成区域即淤泥分布区。为便于区分,将该区命名为1区,根据其所处位置的不同,又分为1-1~1-5区。
图3-7 淤泥分布区
(2)填石厚度在0.5~3.0 m之间的区域划分为过渡区,该区域边线界定办法如下:①在淤泥分布区周边,以淤泥分布区的外边线为过渡区内边线,向外平移20m作为过渡区外边线,两条边线围成的闭合区域;②以初勘报吉揭露的各勘探点的填石厚度以及现场实测的零星的淤泥裸露区域,根据相邻勘探点的距离及填石厚度差异,按内插法划定过渡区边界;③以上划定的过渡区边界线为理论边界线,现场根据该理论边界线,组织若干挖掘机按50m间距抽查填石厚度,经查,该理论边界线处的填石厚度均在2.8~4.2m。经修正,最终过渡区位置及范围详见图3-8,为便于区分,将该区命名为2区,根据其所处位置的不同,又分为2-1~2-6区。
(www.xing528.com)
图3-8 过渡区
(3)全场地除淤泥分布区和过渡区以外的所有区域划分为填石区(图3-9),该区域填石厚度一般在3.0 m以上,主要分布在回填道路位置,为便于区分,将该区命名为3区,根据其所处位置的不同,又分为3-1~3-3区。
施工单位采用三种方法分别对各分区进行地基处理:
(1)填石区采用4 000kN·m能级平锤强夯(或置换)处理;
(2)过渡区采用6 000kN·m能级柱锤强夯置换处理;
(3)淤泥分布区采用插排水板+堆载预压+浅层低能级强夯处理。
图3-9 填石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