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泰尔-曼利夏武器公司的存在相当坚挺,在经历了两次战败、两度停摆、两次占领之后依旧能够屹立在世界枪械之林,并能够在新时代取得重大成就。这样的军械公司并不多见,即便是与其历史极为相似、以瓦尔特公司为代表的德国老牌军工企业,在战后也有些泯然众人的意味,转型期的决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司管理层在危难时期当机立断的转型和战后奥地利重组军队时期对武器的需求造就了斯泰尔-曼利夏的辉煌,不得不让人感叹一句:“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1.14 世纪的金属之城
奥地利是欧洲中世纪神圣罗马帝国势力范围中的成员,12世纪中期升格为公国,而13世纪末德意志贵族统治了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才相对独立。哈布斯堡王朝的鲁道夫一世将帝国分封给了子嗣,14世纪奥地利作为帝国核心地区开始征战欧洲。
14到15世纪正值开疆拓土之际,处于腹地的斯泰尔城凭借着地利优势,成为了神圣罗马帝国金属加工和兵器制造的核心基地。随着火门枪、火绳枪、燧石枪的出现,斯泰尔城逐渐演变为枪械制造中心。据记载,16到17世纪该地区的生产能力极高,已经成为了皇室最大的枪械供应基地,以及全国的工业中心。
斯泰尔城的活跃,为奥地利帝国吞并匈牙利,及1683年维也纳之战(图6-27)中,艰难击败奥斯曼帝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每年数千把步枪的生产力,为长时间抵御围困等待波兰的援助争取了关键时间,结束了奥斯曼帝国的神话。
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覆灭,奥地利成为独立的帝国,与德意志地区的普鲁士王国就德意志的统一及罗马帝国的继承而展开了长期的对立。处于内忧外患局势之下的奥地利帝国内,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枪械制造家族悄然崛起。
2.沃恩德尔家族的崛起
19世纪上半叶,长年经营武器生意的沃恩德尔家族凭借着多年累积的资本雇佣了数百名工人开始步枪的生产,正式走上枪械制造的道路。而此前不久,家族刚刚诞生了一位新丁——约瑟夫.沃恩德尔(Josef Werndl,1831—1889)(图6-28)。
图6-27 维也纳之战
图6-28 约瑟夫.沃恩德尔(1831—1889)
1855年,老沃恩德尔去世,年轻的约瑟夫与母亲接管家族企业,继承父亲的枪械生意。不久后感受到俄土战争中枪械的差异所带来的弊端,约瑟夫决定前往新兴工业国家美国去学习新式的枪械制造技术。天资聪颖的约瑟夫在数年后带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回到了斯泰尔城,开始了对旗下产业大刀阔斧的改革。
受益于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约瑟夫为武器工厂的设备和管理制度注入了新鲜血液,无论是生产工艺还是生产规模都有了显著的提升。1864年前后,他整合了制木、锻造和加工装配的产业链,成立了一家名为奥地利约瑟夫和弗朗茨.沃恩德尔武器生产及锯木联合工厂的枪械生产公司,包揽了枪械生产的周边产业。
紧接着又仿照先进的生产线作业模式,改组了奥地利轻武器制造公司,从此将一个小有名气的家族企业扩大成为当地著名的枪械生产商。完成了企业现代化改造的约瑟夫紧接着又开始投身到自己的枪械设计事业中去,他在美国学习的不仅是先进的企业管理,更是新式的枪械制造技术,奠定了公司发展的坚实基础。
3.斯泰尔公司的腾飞
1867年,为争夺德意志统一权,普鲁士与奥地利的矛盾集中爆发,普奥战争开始。兵力和装备都处于弱势的奥地利得到了德意志联邦国家的支持,形成了短暂的优势地位。然而最终却不敌普鲁士先进的德莱赛后装步枪,每一场战斗需要付出数倍于普鲁士的代价才能取得成效,原本的优势荡然无存。战争进入后期胶着状态,又因为奥地利军团失误的指挥方式,导致了奥地利帝国最终失败。
战后被迫签订《布拉格和约》,退出了德意志统一的争夺。甚至国内也爆发了战乱,匈牙利趁机崛起,奥地利皇室妥协,最终形成了奥匈帝国。痛定思痛的奥地利皇室决心开始整顿军备,对抗大量装备德莱赛后装枪(图6-29)的普鲁士军队。
来不及研制或者大量订购新枪,军方只得寄希望于可靠的改进方案。感觉时机成熟的约瑟夫向奥地利军方提交了他所设计的转鼓式后膛装弹设计,经过甄选后约瑟夫的设计胜出,奥地利轻武器公司开始负责第一批10万支的步枪改造订单,而后军方又陆续追加了多达15万支的合同,公司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面对庞大的需求数量,约瑟夫感到这是他和他的公司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如果能按时按量完成军方交付的任务,无疑会在今后的发展中奠定与军方长期的合作关系,博得皇室的好感就等同于成为皇家军工企业;反之则会给其他同行业竞争一个从天而降的机会,而自己则失信于奥地利军方,甚至有可能因此一蹶不振。
利用军方的购置合同和公司累积的资金,约瑟夫开始疯狂地扩大自己的生产线,在极短的时间内,工厂规模扩大了数倍,其雇佣的员工达到了6000余人,枪械产量甚至高达每周8000支,这以当时的生产效率来说已经到了相当可观甚至可怕的地步了。
图6-29 德莱赛1841后装枪
对于改制步枪的数量和质量感到满意的奥地利军方甚至将重新配备的后装枪命名为沃恩德尔步枪,凭借着约瑟夫的转鼓式设计(图6-30)公司赢得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仅仅数年的时间就成为了足以代表斯泰尔城和奥地利军队的枪械制造商。
图6-30 沃恩德尔步枪转鼓式设计闭(左)与开(右)
约瑟夫的设计几乎与英国的施耐德步枪处于同一时段,目的都在于改进原有的前装步枪,原理都是将枪膛切开,改换成可以开合的弹药装填口。相对来说,约瑟夫的设计更加简易和方便操作,而施耐德的设计更加安全和可靠,两款设计各有优劣。
4.更上一层楼(www.xing528.com)
进入19世纪70年代末,在奥地利军队完成换装之后,斯泰尔股份公司的发展进入了高原期。已经不复数年前的火热景象。与此同时,枪械的发展也进入到了一个瓶颈时期,如何提高射速和实现连发成为了普遍的研制方向。1885年,斯泰尔公司的合作者首创弹夹装填设计(图6-31)并成功制成了样枪,掀起了新的风潮。
20世纪80年代末,曼利夏快速装填步枪为公司带来了新的进展。奥地利开始装备新式步枪,公司还接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订单,一跃成为国际化枪械生产巨头;厂房规模再次扩大,雇佣人数突破了1万名。遗憾的是1889年4月,作为公司创始人和主要设计师的约瑟夫.沃恩德尔以59岁之龄死于肺炎,公司发展蒙上了阴影。
好在失去了约瑟夫的斯泰尔公司经过调整后依旧稳步向前,20世纪初期,管理层出于改进现代枪械生产设备的目的,又重新选址建立了一座巨大的新式武器工厂。恰巧此时处于一战爆发的风口浪尖之上,作为主要参与国的奥匈帝国武器需求量激增,借由此难得的战备机遇,斯泰尔公司再度进入了疯狂的生产时期。
据统计,公司在大战期间的日产量甚至达到了4000支,在职员工超过了1.5万人。如此庞大的规模和生产能力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1918年,奥匈帝国所在同盟国战败,导致匈牙利被分割,奥匈帝国解体。作为战败国的奥地利被迫在《圣日耳曼条约》上签字,国内禁止生产任何武器,至此斯泰尔才逐渐放慢了脚步。
图6-31 曼利夏弹夹装填设计
斐迪南.里特尔.冯.曼利夏(Ferdinand Ritter von Mannlicher,1848—1904)(图6-32)设计的世界上首个弹夹式的快速装填装置,就是斯泰尔公司赖以发展的曼利夏弹夹,它的出现使得弹仓供弹的步枪有了飞跃性的进展。紧接着,他和奥托.施奈尔依托弹夹装填系统开始了新式步枪的研制,这也是关于斯太尔不得不提的。
图6-32 曼利夏(1848—1904)
5.困难时期的及时转型
辉煌的历史相当短暂,斯泰尔公司陷入了严重的危机,无法生产武器导致公司濒临破产的危机。无奈之下公司的管理层决定改造生产车间,将原有的设备和员工利用起来进行交通工具的生产。凭借着先进的设备和熟练的工人,奇迹般地恢复了营利。
在20世纪中前期相当长的时间内,斯泰尔公司的武器制造业务都处在阴影的笼罩之下,反倒是汽车制造业取得了不小成就,成为奥地利越野车辆标杆(图6-33)。其双环形的STEYR和PUCH标志相当惹眼,斯泰尔公司赖以生存至今。
图6-33 斯泰尔-戴姆勒-普赫出品的越野车
20世纪30年代爆发的经济危机冲击了整个欧美的工业生产,本就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的帝国主义国家矛盾在纳粹上台后再度爆发。1938年,觊觎奥地利工业基础和国土已久的德国以民主主义为幌子吞并了奥地利,斯泰尔沦为了亡国仇敌手中的生产利器。
直到二战结束,斯泰尔公司被德国的国有军工厂控制达6年有余,甚至曾经为德国生产高质量的MP34冲锋枪代替了德军原有的制式冲锋枪。奥地利和斯泰尔公司很不幸都成为了英国和法国等国在30年代末开始的绥靖政策的牺牲品。
1945年,德国战败后奥地利被盟军占领,生产再次停滞,这是公司第二次被占领、第二次停止生产。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在公司恢复了运作,开始了运动枪和狩猎步枪生产工作。1955年,奥地利新政府和军队成立,斯泰尔重回军工企业之路。
当时斯泰尔公司仅仅是为奥地利军方生产比利时FN公司的FAL步枪(图6-34)。表面上重获新生的公司实际上还处在恢复期,无论是生产能力还是研制能力似乎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被消磨殆尽,就连能够重新开工都需要归功其他业务的帮衬。
6.新时代的突破
20世纪60年代末新军的装备差不多已经成型。军方订单的减少让其不得不开始依靠科技研发重新获取市场份额。于是一项新型步枪的研制计划就此启动。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研究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STG77面世并于1978年开始取代奥军制式步枪。
这一款集合诸多优点于一身的先进突击步枪迅速风靡全球——AUG步枪。大量海外订单使得公司轻武器部门重回巅峰。1987年,集团公司旗的轻武器制造部门实力暴增,从总公司分离出来,成立了独立的武器公司——斯泰尔-曼利夏公司。
在20世纪末世界局势缓和的情况下,欧洲大多数国家武器需求量减少。斯泰尔-曼利夏公司将生产重心转移到了民用枪械之上,要想生存,就要随时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竞争。1992年,凭借着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斯泰尔比赛用枪使用者获得的优秀成绩,公司又在运动枪械制造(图6-35)上获得了成功。迄今为止,斯泰尔城的这家武器公司已经走过了它的第150个年头,从沃恩德尔到斯泰尔,再到斯泰尔-曼利夏。
图6-34 斯泰尔出产的FAL(StG58)
图6-35 斯泰尔-曼利夏运动步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