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图拉不得不提的就是在这里工作的费德洛夫(Фёдорова,1874—1966)(图4-31),他几乎影响了一代俄国枪械设计师的命运,他的书让卡拉什尼科夫走上武器制造之路;他的教导造就了西蒙洛夫和托卡列夫这两个图拉兵工厂的灵魂人物;著名的机枪设计师捷格加廖夫也曾是他的助手,其影响之深远不可估量。
1712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加之临近俄国首都莫斯科的地理位置,其为俄国战争历上所做出的贡献和经历的故事并非三言两语能够总结,其主要历史时期可分为4个。从彼得大帝建立到一战结束后被苏联接管为其一;到德国闪击莫斯科工厂后撤为其二;战后重建为其三;苏联解体至今为其四。
兵工厂在不同的时期也有着起起伏伏的发展历程,曾经一度停工的图拉并没有如同谢特罗列茨克一样永远关闭,而是在战后得到了很好的恢复。
1.为制造武器聚集的工匠
图拉兵工厂建立于1712年,而图拉地区制造武器的历史却更早,甚至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末,俄国刚刚从公国过渡到帝国的那段时间开始。俄国第一任沙皇伊凡四世.瓦西里耶维奇(Иван IV Васильевич,1530—1584)(图4-32)为了抵御图拉地区原住民的进攻,在靠近图拉的地区大肆招募武器工匠,为自己的兵团制造早期的火绳枪和刀剑。
受到沙皇的征召,当时俄国许多著名的武器锻造好手都聚集到了此地。然而制造者们往往是在自己的作坊里通过手工制造武器,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合作系统,属于各自为战。这个时候的图拉地区,并不能称为工业基地,更适合它的名称是武器作坊聚集地。
即便如此,从16世纪末到18世纪初期的沉淀,让图拉地区具备了相当高的武器制造工艺水平和丰富的技术底蕴。而在这一个多世纪内,图拉地区不停地向俄国军队输送高质量的战争武器,也使得俄国历来相当重视图拉地区的发展。如此循环之下,不经意间,已经决定了图拉地区日后作为俄国的军工核心长达3个多世纪的历史。
图4-31 费德洛夫(1874—1966)
图4-32 沙皇伊凡(1530—1584)
图4-33 彼得大帝(1672—1725)
2.彼得大帝下令建立工厂
1712年,时任沙皇的彼得大帝(ПётрВеликий,1672—1725)(图4-33)签署命令,在图拉地区建立皇家兵工厂,为俄国军队生产冷兵器和火绳枪及大炮等。从那一天起,图拉地区的工匠们开始聚集到一处,作为整体为沙俄帝国提供最优质的武器。
这主要是由于时代在不断进步,以枪械为主的兵器制造成为战争不可缺少的后勤资源,越来越受到当权者的重视。而此时的枪械制造工艺也日趋成熟,但随着战争的频繁和国土的扩大,图拉地区的小作坊模式已不能满足俄国为建立自己的霸权所需要的武器产量,规模化的生产成为了迫切需要,这也算是应运而生了。
或许当时的人们,包括彼得大帝自己也无法想象,他所做出的这一决定,对俄国之后的发展带来了多么重大的影响。而事实证明,在此后的一个世纪中,图拉兵工厂对俄国的扩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更是在19世纪初期,与依热夫斯克、谢得罗列茨克兵工厂,作为三大支柱军工厂,为抵御拿破仑对俄国的侵略做出了极大地贡献。尤其是位于俄罗斯近郊的图拉地区,为多次保卫俄罗斯的战争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在沙俄统治下的一个多世纪里,以图拉兵工厂为核心发展出了枪械制造的产业链,包括木雕工艺和铁器锻造雕刻工艺,形成了一条早期的产业链条。而正因为分工精细,也造就了沙俄早期火器的精良(图4-34)和霸权地位的稳固,沙俄一度成为欧洲宪兵。3.沙俄时期的发展与繁荣
值得一提的是,在图拉兵工厂建立后不久,1724年,在当地建立了一座武器博物馆(图4-35)。这一座武器博物馆一直经营到了现在,堪称世界上最古老的武器博物馆之一。这里的展品涵盖了欧洲各国从中世纪开始的各种冷兵器、铠甲、枪械等,可谓是欧洲大陆数百年武器发展史的缩影所在。
在1812—1814年的卫国战争时期,俄国将领巧妙地保护了处在敌人进攻线上的图拉兵工厂,而图拉则火力全开为战争提供后援。据统计,在这期间图拉兵工厂共计为俄国军队装备了约60万支武器,在生产能力低下的当时,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数字。
更值得一提的是,1910年前后,图拉兵工厂开创了枪械零件互换的先河,成为当时世界上唯一生产标准化互换零件的工厂,一度领先于世界。
图拉的强盛并不能改变沙俄没落的命运,经久的战争和连连内乱,让沙俄帝国处在了风口浪尖。随着一战的失利和苏维埃革命的崛起,沙俄成为历史尘埃。而图拉兵工厂则与其他主要的军工一起,被苏俄所接收,改头换面后服务于红色政权。
图4-34 早年出自图拉兵工厂的火器(www.xing528.com)
图4-35 位于图拉的武器博物馆一角
4.苏联接管与KBP的建立
1918年前后,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内战的结束,新成立的苏联继续以莫斯科作为首都,而其近郊的图拉地区,则凭借着皇家兵工厂的工艺和技术累积,重新成为了另一个时代的核心,从皇家支持的军工厂变成了苏维埃红色兵工厂。
此时谢得罗列茨克兵工厂已经由于暴露在国境线上而被迫关闭,工厂所有的生产设备和人力资源分批转移到依热夫斯克和图拉兵工厂,使得两厂的实力大增,尤其是本就底蕴深厚的图拉,更是一跃成为最大的军工基地和后勤补给中心。
二战以前的图拉兵工厂,凭借着更加毗邻国境线的优势,成为了苏联边防部队主要的武器提供单位,在此期间也生产了包括莫辛纳甘步枪、转轮手枪(图4-36)等,为苏维埃俄国当时主要的枪械,保障了苏联政权的巩固及国家主权的独立。
而被任命来到图拉的枪械设计师们,也开始了自己的研制工作。编者认为,受到其底蕴的影响,图拉兵工厂出产的枪械工艺设计感要强于一向喜欢粗犷的依热夫斯克兵工厂,例如STV系列的步枪。但究其实力,也只能说是各有千秋了。
为加速武器研制的进程,1927年,图拉地区成立了专门的武器设计部,研制包括枪械、火炮及各类精密仪器。名为仪器设计局(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ое бюроприборостроения),国际通称KBP设计局。在之后的多年间,这个部门为苏联和俄罗斯联邦出产了难以数计的轻武器、战略武器及各类精密仪器,成为俄罗斯联邦武器设计的领头羊。
图4-36 M1895转轮(研制者为纳甘)
图4-37 全城戒备的莫斯科
5.大战来临工厂被迫转移
1941年,德国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面对有备而来的德军机械化部队,苏联前线出现了全面溃败的惨烈战况。不多时,战火便烧到了莫斯科附近,图拉也未能幸免,120年前保卫莫斯科的战争再度重演(图4-37)。为了保护作为武器生产根基的图拉兵工厂,苏联领导人做出全线转移的决定。从战略意义上来讲相当成功。
不同于一战以后关闭的谢得罗列茨克兵工厂,图拉兵工厂对于苏联的战争补给意义十分重大。如果图拉停产,苏联红军将会有相当一部分的武器得不到补充,这会给苏联军队战争前期本就资源和补给十分吃紧的战局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不得不说,苏联当局的动员和调配能力还是相当强悍的。在兵临城下的危机之中,苏联政府号召图拉兵工厂进行有序的撤退,并要求严格按照工艺次序东迁。虽然转移难免带来一些影响,转移完成的工厂却并没有一丝停滞,立即开始大规模的生产以供给前线,这也是全民动员的奇迹和国家计划的好处。
6.战后的恢复和新的开始
图拉兵工厂就着临时的场地一直坚持生产到了战争结束,为苏联卫国战争立下汗马功劳。20世纪50年代,着手新的建设和军备竞赛的苏联,再次将图拉兵工厂复原(图4-38),元气大伤的图拉地区得以渐渐恢复生机。而在这一时期,图拉兵工厂和KBP设计局等单位,为苏联枪械的推陈出新又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然而苏联太过于注重军工等重工业的生产,忽略了民生工业,导致头重脚轻根底浅的状况。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疯狂竞赛后,这个庞然大物终于被经济实力所拖垮,严重的社会问题导致了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继承了苏联大部分的“遗产”,这其中就包括俄罗斯近郊的图拉兵工厂,这个时候的图拉兵工厂被改组为股份公司。
作为皇家兵工厂而发迹的图拉兵工厂,毫无疑问是俄罗斯联邦最精致的武器生产单位。不同于大部分苏制的粗糙,图拉兵工厂向来就以其高精尖的品质和精致的做工,长期作为俄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军事武器和雕刻工艺中心而为人所知。
图4-38 新时期的图拉兵工厂外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