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热夫斯克兵工厂的历史,与俄国近现代史一样可以分为3个阶段。其一,作为皇家兵工厂为沙皇俄国制造武器的时代;其二,成为苏俄的武器研制机构下属为苏俄卫国战争生产枪械的时期;其三,成为私营企业在新时期专营AK步枪的时期。
工厂真正走向辉煌,正是因为卡拉什尼科夫和AK47的加入,这为枪械大师和这把传奇步枪铸就了依热夫斯克的传奇历史。有不少人从未听过依热夫斯克兵工厂的名字,甚至可能有人不知道卡拉什尼科夫,但毫不夸张地说,即便是几岁儿童或从不关心枪械世界的女孩儿们,或多或少都知道AK47的存在。
依热夫斯克之所以能成为俄国核心的枪械制造公司,也与它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悠久历史底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讲述依热夫斯克的历史,便要从1760年开始。
1.1760年建立的铁器工厂
依热夫斯克是坐落在乌拉尔山脉和伏尔加河流域之间的一座俄罗斯小城镇,早在沙皇统治时期,依热夫斯克凭借着丰富的矿藏和临河的有利条件如火如荼地开展围绕矿产进行的工业生产。很快钢铁工业便让这个小城变成了一座钢铁王国,从此,这里便成为了沙皇俄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和武器工业中心之一。
1760年前后,一家依托于当地铁矿产业链而建立的铁器工厂在此成立,其主要业务在于生产轻武器和大炮的配件。由于地利优势,很快便崛起为大型武器工厂。1763年,势头正旺的这家铁器工厂被俄国政府接管,开始为沙俄的军队生产枪械。
铁器厂在18世纪接下来的数十年时间里稳扎稳打一步步发展壮大,为日后的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1801年,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帕夫诺维奇(Александр IПавлович,1777—1825)即位(图4-6),此时正值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时期,沙皇开始大力扩充军备对抗气焰高涨的法国军队,铁器厂迎来了重大的变革。
考虑到战略需求,这家位于依热夫斯克的国营铁器厂被纳入了扩充计划之中。不得不说亚历山大一世的战略眼光不俗,这一家位于帝国纵深地区的武器工厂,确确实实为之后打破拿破仑军队提供了很大的助力,一直到今天也是如此。
图4-6 亚历山大一世(1777—1825)
图4-7 依热夫斯克所在的乌德穆尔特共和国(红色)
2.依热夫斯克兵工厂的正式建立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决定在原来铁器厂的基础上开始建设一家大型的兵工厂,1807年计划付诸实施,依热夫斯克兵工厂正式成立。依热夫斯克地区渐渐形成了以依热夫斯克兵工厂为核心的武器生产基地,作为俄国两个世纪3代统治的坚实军事补给大本营。
19世纪的沙俄处于内忧外患的动荡时期,外有法国的入侵,内有沙皇统治下不断的夺权与革命风波。1825年,亚历山大被传暴毙,新皇即位。此时这座当年由他下令建立的国营兵工厂却作为帝国的武器供给中心,与当时的莫斯科地区图拉兵工厂、圣彼得堡地区谢斯特罗列斯克兵工厂被并称为沙皇俄国时期三大轻武器生产基地。
从俄罗斯地图可以看出,处于帝国腹地、毗邻西伯利亚的依热夫斯克兵工厂(图4-7)地位尤为重要,一旦战事兴起,只有位于战略纵深腹地的兵工厂才能在战火中得以保全,并以最大的生产效率为前线提供武器支援。
20世纪伊始,俄国与周边国家因领土和殖民问题战争不断,对于枪械的需求越来越高,依热夫斯克兵工厂得到了国家的支援,从英国等工业革命的老牌国家进口先进的生产设备,极力扩充生产线和厂房规模。作为西伯利亚地区开拓的前沿,工厂为俄国在20世纪对西伯利亚进军提供了坚实的后援。3.十月革命后的红色兵工厂
20世纪的头几年,沙俄在东线败给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帝国的统治地位受到了极大地冲击,加之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兴起,国内一片混乱。
实际上在此时,俄国的国内经济和生产能力已经跌到了一定的程度,大部分兵工厂已经无法满足生产需要,就连作为制式步枪的莫辛纳甘都承包给了美国的公司生产,这也就有了后来雷明顿公司被沙俄及苏俄赖账的故事。
随着沙俄被拖进大战的漩涡,国内矛盾已经到了爆发的边缘,1917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接踵而来,布尔什维克党推翻了沙俄的统治,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内战,苏维埃武装占领了冬宫(图4-8),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20年前后,苏联正式接收原来沙俄的兵工厂,这其中就包括依热夫斯克兵工厂在内的三大轻武器工厂。
由于俄罗斯帝国的崩溃,芬兰得以独立,位于圣彼得堡以北的谢斯特罗列斯克兵工厂被暴露在了苏俄的过境线边缘,对当时处于被世界各国围堵的苏维埃政权来说,这是相当危险的情况。苏俄政府决定将该工厂关闭,设备和人力等一律分配到图拉和依热夫斯克,天降横财的依热夫斯克兵工厂进一步发展壮大。
苏俄政府为了建设国家保卫领土,进行了数个十年计划,极力发展国内的工业生产,依热夫斯克兵工厂处在国家计划中,人力、物力达到了巅峰。苏俄的计划经济对枪械生产商的影响,在依热夫斯克和图拉兵工厂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一时期两个工厂几乎包揽了全国所有轻武器的生产。(www.xing528.com)
图4-8 十月革命苏维埃武装占领冬宫
图4-9 红场阅兵后立即开赴莫斯科前线的红军士兵
4.卫国战争时期的苏联军械库
1941年,德国闪电突袭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暨苏联卫国战争爆发。为了抵抗德国的疯狂进攻,苏联号召全民生产全民武装卫国。作为战争齿轮的依热夫斯克兵工厂火力全开,加上莫斯科地区处于德国的进攻线上,莫斯科保卫战打响(图4-9),图拉兵工厂被关闭并迅速撤离,直到战后才得以恢复。此时的依热夫斯克地利被极大地凸显出来,苏联随即把依热夫斯克兵工厂作为全国最大的武器生产基地。
据统计,从1941年战争爆发到1946年初,作为军工核心的依热夫斯克向前线输送了130000000支以上的步枪,相比同时期的德国所有工厂生产总和的10300000余支整整高出了10倍还多。甚至连飞机、大炮、坦克等重武器也在此生产。
在资源稀缺的战争年代,这是不可想象的。同时期的德国,在战争初期处于有利的形势下产能也是越来越吃紧,全然不及战前的生产水平。民族精神和举国团结一心的状态才是保障其生产力的本源,苏维埃政府团结下的所有人都在为国家无私奉献着。
值得一提的是,男性都拿起了钢枪奔赴前线,为了保障后方武器的生产量,苏联号召男女同工同酬,依热夫斯克工厂中出现了大量的女性枪械制造工人,她们以惊人的速度为前线生产着战斗武器。这也是为什么今天的探访中依然能在依热夫斯克的生产线上,看到大量的俄罗斯女性组装AK步枪的身影(图4-10)。
图4-10 依热夫斯克车间的女技师
5.AK47的发明和卡拉什尼科夫的到来
1945年,受到德国StG44突击步枪的影响,一位苏联坦克兵伤退以后,投入到了自动步枪的研究之中,他带着自己的发明投身到了依热夫斯克的兵工厂。两年后,他的设计被苏联所采用;今天,他的大名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位坦克兵叫米哈伊尔.季莫费耶维奇.卡拉什尼科夫(Михаил ТимофеевичКалашников,1919—2013)(图4-11)设计有个响当当的大名——AK47,被后人称为世界枪王。
身受重伤落下残疾的卡拉什尼科夫不能如愿返回部队,转而投身到枪械研制之中。参照德国的StG44,他设计出了自己的突击步枪AK46。1947年,他的设计被苏联政府采纳并列装部队,命名为AK47,而卡拉什尼科夫被提升到依热夫斯克工厂担任要职。直到现在,AK系列步枪仍然作为俄罗斯士兵的制式步枪而存在。
图4-11 卡拉什尼科夫(1919—2013)
然而为社会主义建设奉献了几乎一生的卡拉什尼科夫,却因为苏联不重视专利,并未得到专利权,也从未在一支AK步枪身上赚到过一分钱,除了最初微薄的奖金和无上的名气。虽然无奈,但这就是苏联的现实。晚年的卡拉什尼科夫生活并不富裕,在访美过程中认识了AR-15的设计者尤金.斯通纳后,也表现出了对其高档生活的羡慕。晚年的卡拉什尼科夫,用自己的名字去冠名雨伞甚至伏特加,也算是体会到了专利权带来的好处。直到2013年病逝,他的一生,几乎都奉献给了布尔什维主义。
6.苏联解体和工厂的起伏
1991年,俄罗斯接管了苏联的多数邦国成立了俄罗斯联邦。依热夫斯克也处于俄罗斯境内,工厂被俄罗斯政府接管并改组为私营企业。庞大的依热夫斯克被分为了3个部分,生产AK的依茨玛希、生产运动枪的依茨梅克,以及一家机动车生产工厂。
2012年前后,为了保护AK品牌,依茨玛希仅仅申请了破产保护。其他两个分离出来的公司也岌岌可危。年末,总统普京计划将依茨玛希和依茨梅克合并,改组为新的公司,而汽车工厂却就此倒闭,分离多年的依热夫斯克再度重聚。
如今,两家公司合并已经完成,并以卡氏之名命名为卡拉什尼科夫集团,重新启动了AK的改进和生产项目,俄联邦,为了保障AK的产权,也在专利之上开始了保护政策。今天的依热夫斯克兵工厂,一洗颓势,重新成就了一派欣欣向荣之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