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田兵工厂(Springfield Armory,又译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是美国政府于1794年建立在马萨诸塞州春田市(斯普林菲尔德市)的国营武器研制中心和兵工厂(图3-104),是发端于国家的枪械商。春田兵工厂长期为美国军队研制和提供轻武器,一战时期的春田M1903、二战时期的M1伽兰德、越南战争时期的M14步枪,春田的这3代产品作为美国3场战事的制式武器,为人们所熟知。
图3-104 春田兵工厂标志
关于春田兵工厂,其名称是根据Springfield直译而来的,而这个称呼具有日本特色,在很长的时间里被不少人误认为春田步枪是日本的武器。作为国营研究中心和生产商,毫无疑问地领衔了美军制式步枪装备将近一个半世纪,其产品也为当时大多数枪械制造商所生产以供美军配备。直到1964年前后,在强烈的市场竞争和行业冲击之下,春田兵工厂似乎完成了使命一般正式关闭,成为了过去。
□一战时期的手动步枪——春田步枪
19世纪末,美国人意识到德国毛瑟步枪的先进性,决心更换美军现有的步枪装备。美国政府和研究机构将毛瑟98式步枪交给春田兵工厂进行参考,仿照毛瑟式旋转后拉枪机改造自己的步枪,于是就有了春田步枪的出现。
其基本设计大致是照搬了毛瑟式步枪的优点,不过将枪管缩短,将枪栓改为向下弯曲的形状,以便携带;再配合美国先用的7.62mm步枪子弹,调整适合美国士兵尺寸的枪托和握把设计。1903年,正式命名为春田M1903步枪列装美军步兵。期间因仿制的专利问题经历了与毛瑟工厂的官司,最终才在付费后获得授权生产。
M1903的枪机运作原理基本可以参照毛瑟98步枪,单发的手动旋转后拉式枪机,稳定可靠,射击精度也较高。因此春田在美军的要求下,对M1903进行了不少的改造以应用于不同的战术需求,甚至出现了M1903MK(佩德森供弹装置)。
M1903(图3-105)全重近4kg,全长1098mm,枪管长610mm;发射7.62mm子弹,内置弹匣容量为5发;弹头初速850m/s,有效射程550m。带片状准星和U型折叠式标尺,采用旋转后拉式手动枪机,为单发式步枪。
这款步枪还衍生出了M1903A1、A2、A3及狙击型的A4。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来不及装备新式半自动步枪,M1903系列仍然大量活跃在战场上。时至今日,M1903的复刻版仍然能在射击运动爱好者和收藏者手中看到。
图3-105 春田M1903步枪
图3-106 M1伽兰德半自动步枪
□二战时期的半自动步枪——M1伽兰德(www.xing528.com)
自20世纪初,世界各国开始了关于半自动步枪的研究,佩德森装置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然而终究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未能真正进入实战。1919年底,美国著名枪械设计师约翰·伽兰德(John C.Garand,1888—1974)进入春田兵工厂工作,他的任务就是为美军设计代替M1903成为制式步枪的新型半自动步枪。
1929年,伽兰德的样枪被送交试验,而因为种种原因,直到1936年才正式将一改再改的设计指定为正式的制式步枪,开始由春田兵工厂生产列装。这把新式步枪被命名为United States Rifle,Caliber.30,M1 Garand,简称M1伽兰德步枪(图3-106),这是世界上第一款进行大量生产的半自动步枪,也是最经典的步枪之一。
M1伽兰德全重4.6kg,全长1100mm,枪管长610mm;发射7.62mm子弹,内置弹匣容量8发;弹头初速853m/s,有效射程457m左右。采用长行程导气式活塞原理和转栓式枪机,配有固定式的机械准星和照门。
该枪械采用导气式活塞原理进行半自动射击,子弹发射后,气体通过导气孔进入汽缸推动枪机后坐,完成抛壳,再由复进簧向前推并上膛,进入待发状态。相对于手动操作的旋转后拉式枪机,不需要手动反复上膛的M1射速快了几倍,使得在战场火力上形成了压制。从外形来看,M1伽兰德也有别于传统的步枪,木质的底座包裹了几乎整个枪管,下方为汽缸。枪机短而厚重,但并未承压,结构稳固,且拆卸维护方便。
弹匣口位于正上方,由M1特制漏弹夹能一次性完成上弹,十分快捷,然而这也是一个相对失败的设计。首先,射手必须打完8发子弹才能快速上弹,这使得射手不能在余弹量不多时预先装弹。其次,打完时会发出金属音提示上弹,使得敌人很容易通过提示音来判断出美军士兵需要换弹,并借此发动突袭。而且潮湿可能会导致漏弹夹卡在弹匣里而造成无法装弹,这导致了美军大量的伤亡。
世事无绝对,利用M1的固有特点,美军也学会了化弊为利。他们之后常常事先将子弹装好,然后丢出漏弹夹发出空枪声响,这使得已经形成固定式思维的敌军误以为美军士兵在换弹,冲上来的敌军反过来被美军埋伏。
二战前夕,M1一直由春田兵工厂不紧不慢地生产着,随着战事吃紧,需求量激增,美国政府也曾授权其他枪械公司与春田公司一同生产M1步枪提供给前线使用,该枪及其衍生型直到1957年才正式退役。
图3-107 M14自动步枪(带狙击镜和两脚架)
□越战时期的自动步枪——M14
1945年前后,德国枪械制造商已经研制出了早期的自动步枪——StG44突击步枪。该步枪给盟军带来了极大地震撼,同年美国要求春田兵工厂依托M1改进自动步枪。1954年,伽兰德所设计的自动步枪提交实验,数年后被美军命名为M14步枪(图3-107),并逐步开始生产及采纳为制式装备。
该枪空枪重4.5kg,全长1118mm,枪管长558mm;发射7.62mm北约子弹,弹匣容量20发;弹头初速850m/s,有效射程460m。带机械瞄准具和瞄准镜安装底座,可安装两脚支架和枪口制退器,依然采用导气式原理和转栓式枪机。
M14部分零件和M1相同,增加了自动射击功能和快慢机切换自动和半自动射击。射程较远,精度高,一度被采用为狙击步枪,发展成为M21狙击枪服役至今。然而M14可谓是生不逢时,厚重且长的M14所面对的战场是潮湿和丛林密布的越南地区,很快就因为不便于丛林战和潮湿故障,以及火力上不敌AK47而被美军逐渐淘汰,以新式的M16及后来的M4所大量代替,目前已经处于换装的末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