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礼仪发展变迁及价值观

中国礼仪发展变迁及价值观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则产生了由崇拜自然物转而崇拜人类自身的另一种模式,即由对“龙”的崇敬扩展到对君主的崇敬。辛亥革命以后,西方文化大量传入中国,传统的礼仪规范、制度逐渐被时代抛弃,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新的礼仪标准、价值观念得到推广和传播。古代礼仪是以封建等级制度为基础的,现代礼仪虽然承认身份差异,但更强调人格平等、社会平等,并且以尊重人作为自己的立足点与出发点。

中国礼仪发展变迁及价值观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我国最早的三部礼书《周礼》《仪礼》《礼记》,详细记载了秦汉以前的礼仪。

现代礼貌礼仪源于礼。而礼的产生可追溯到远古时代,自从有了人,有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人与人的交往,礼便产生和发展起来。从理论上讲,首先礼起源于人类为协调主客观矛盾的需要,为维持自然“人伦秩序”而产生礼,为“止欲制乱”而制礼,被人们普遍尊崇的“圣贤”黄帝、尧、舜、禹等,不仅为“止欲制乱”而制礼,而且还身体力行为民众做典范,因此人们才更加遵礼尚礼;其次,礼也起源于原始的宗教祭祀活动,从祭祀之礼扩展为各种礼仪。

人类最初的礼仪主要是对自然物表示神秘不可知的敬畏和祈求,他们对自然现象充满了神秘感,充满敬畏和恐惧,于是各种宗教、原始崇拜便由此产生,如拜物教、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为了表达这种崇拜之意,人类生活中就有了祭祀活动,并在祭祀活动中逐渐完善了相应的规范和制度,正式成为祭祀礼仪。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得以提高,对复杂的社会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于是人们就将“万神致福”活动中的一系列行为,从内容到形式扩展到了各种人际交往活动,从最初的祭祀之礼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各种礼仪。

在中国则产生了由崇拜自然物转而崇拜人类自身的另一种模式,即由对“龙”的崇敬扩展到对君主的崇敬。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发展,人们表达敬畏、祭祀的活动日益频繁,逐步形成种种固定的模式,终于成为正规的礼仪规范。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古代礼仪演变可分为四个阶段:

(1)礼的起源时期——夏朝以前。原始的政治礼仪、敬神礼仪、婚姻礼仪等已有了雏形。

(2)礼的形成时期——夏、商、西周三代。第一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家礼仪与制度,提出了一些极为重要的礼仪概念,确立了崇古重礼的文化传统。

(3)礼的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者系统地阐述了礼的起源、本质和功能。(www.xing528.com)

(4)礼的强化时期——秦汉到清末。其重要特点是尊神抑人、尊君抑臣、尊父抑子、尊夫抑妇。它逐渐成为妨碍人类个性自由发展、阻挠人类平等交往、窒息思想自由的精神枷锁。

辛亥革命以后,西方文化大量传入中国,传统的礼仪规范、制度逐渐被时代抛弃,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新的礼仪标准、价值观念得到推广和传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新型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的确立,标志着中国的礼仪、礼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从世界范围看,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个领域进行了深刻的变革,这是礼仪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今天国际上通行的一些外交礼仪绝大部分就是这个时期形成发展起来的。例如,鸣放礼炮起源于英国,迎送国家元首鸣放21响,政府首脑鸣放19响,副总理鸣放17响,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礼仪。

知识链接

我国古代礼仪与现代礼仪的差异

从总体上讲,现代礼仪与我国古代礼仪存在三点差异:其一,两者的基础不同。古代礼仪是以封建等级制度为基础的,现代礼仪虽然承认身份差异,但更强调人格平等、社会平等,并且以尊重人作为自己的立足点与出发点。其二,两者的目标不同。古代礼仪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为目的,而现代礼仪则重在追求人际交往的和谐与顺利。其三,两者的范围不同。古代礼仪研究的是“礼不下庶人”,因而与平民百姓无关,而现代礼仪则适用于任何交际活动的参与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