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开完家长会,丁丁妈妈特意留下来等我。空荡荡的教室里只剩下我和她两个人。她愁眉苦脸地问我:
“张老师,我该怎么办?
“晚饭时间,丁丁吃着吃着突然冒出一句‘我好害怕’。
“他说黑洞洞的卧室里有怪兽,我和他爸把房间门开着,坐在客厅里,他还是不肯进卧室。
“就连半夜睡着了,在梦里也是哭着喊着‘妈妈我害怕!’
“我该怎么办?”
妈妈们,假如是你的宝贝这样说,你的脑海里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是分房睡吓到他了吗?
还是幼儿园里有人欺负他了?
最近又从哪里听到怪兽的故事了吗?
都有可能。
最重要的是,你有没有问过你的宝贝,
“孩子,你在怕什么?”
你有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和你一样拥有思想的人?
“丁丁妈妈,不要担心。”我笑着安慰丁丁妈妈。
假如是我,我会和宝贝一起找一找怪兽:把窗帘拉开来,钻进床底下。咦?怪兽去哪儿啦?
宝贝,你想象中的怪兽长什么样?把它画出来。它的嘴巴会咬人吗?我就在旁边画一卷胶带纸——把它的嘴巴贴起来,让它不能再咬人!
其实这位怪兽朋友也有可爱的地方,腿那么短,跑起来一定很慢吧?它躲在我们家,它妈妈一定找它找得好心急吧?
偷偷地告诉宝贝,其实,爸爸妈妈也有害怕的东西呢!
每个人都有害怕的东西,害怕是一种很正常的情绪。不用为此感到害羞,也不用害怕爸爸妈妈因为你胆小而责骂你。
宝贝,爸爸妈妈一直在你身后,你可以相信我们,我们会一直一直保护你。
把孩子的害怕,变成对世界的爱和好奇吧!
孩子处在情绪敏感期,怎么给他安全感?张老师有一本好看的绘本分享给宝贝。故事的名字叫《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故事发生在一只看起来很凶的霸王龙身上。看起来很凶的霸王龙,原来内心也是柔软又充满爱的呢。
我相信,夜幕降临时,有爸爸妈妈陪在宝贝身边给他讲这个温暖的小故事,宝贝一定不会再害怕了。
原来,害怕的特效药,就是爸爸妈妈温柔的爱呀。
2—7岁的儿童,有属于他们自己独特奇妙的小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现实和他们的奇思妙想交杂在一起。我常常可以听到两个孩子的“吹牛”比赛:
“昨天妈妈带我去了游乐园,可好玩儿了。”(www.xing528.com)
“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妈妈昨天带我去埃及旅游了!”
“前天我还看见了一只大恐龙,还和它一起赛跑了!”
成人听到这些话,一准儿气急——小小年纪就会撒谎骗人,一定要好好教训一顿。
但其实,这是孩子所独有的小世界。他们往往分不清想象和现实,常常将幻想当作现实。为什么孩子会分不清想象和现实?
1.认知水平的限制
孩子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常常只感知到其中某个最突出的特点,比如人脸,只记住了两只大眼睛;四肢,只是四条线。而对于事物的其他特点,孩子常常没有意识到。思维的概括性不足,因此孩子不能恰当地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
2.记忆水平的限制
孩子分不清哪些是由于渴望得到而反复想象的形象,哪些是真实经历过的记忆形象。他们常把想过的和做过的事混淆,把假想的事信以为真。例如,他人问孩子有没有小汽车玩具,孩子会把在商场看到的、自己很希望得到的汽车玩具描述出来,说是自己家有的。
3.情绪的影响
孩子的想象具有一定逻辑和现实成分,但又常常夸张,原因之一是情绪产生的影响。游戏组成了孩子的生活,游戏中的想象更多地表现了孩子的情感和愿望,这会让他们更加迷恋想象的过程。例如,玩过家家的时候,当有人欺负了游戏中的宝宝(布娃娃)时,作为妈妈的孩子会觉得自己宝宝被欺负了,甚至还会流下眼泪。
害怕也一样。
想象力一点一点把电视里平面的怪兽吹胀,吹到了他们的床底下,窗帘后……他们好害怕。但其实,他们更害怕爸爸妈妈说:“这有什么好怕的,世界上没有怪兽,小孩子每天胡说八道。”
其实,孩子的感受不被他人认同的时候,才是孩子最痛苦的时候。
名师引领1
倾听和理解孩子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尽管我们每个人都从童年走来。
从案例中,我看到了一个新教师在帮助家长倾听和理解孩子的问题上所做出的努力。面对家长的焦虑,教师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展分析、解读,提供多样化的建议,为家长指明行动的方向,这对一名新教师来说,是难能可贵的。而家长能在家长会后独自一人留下来,向教师求助,也可见家长对教师的认可和信任。
但对于这件事情,我有些许不同的看法。
第一,关于孩子怕黑问题的分析和对策建议。怕黑不能仅仅用孩子爱想象的特点来进行分析,还应考虑孩子的个性特征、生活经验、家庭教养方式、环境中恐惧元素的影响等。在分析时应借鉴专业理论,尽量考虑全面,将问题分析到位,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孩子,使对策更加有效。
第二,关于指导家长的方法和策略。教育孩子的路,家长比我们要走得更长、更远,因此,他们需要的不只是简单的方法,更需要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需要具备做家长的知识、情感和能力。因而在家长工作上,我们也需要“授人以渔”。
让我们带动家长一起努力,学会倾听、理解,学会用专业理论分析、反思与实践,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能更加和谐统一,让孩子能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点评专家:沈琼,宁波市早期阅读一等奖获得者,江北区学科骨干、江北区教坛新秀,宁波市江北区天成幼儿园园长)
名师引领2
孩子的一句“我好害怕”引起了一位妈妈的重视,但是这位妈妈却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在家长会后请教了幼儿园的老师。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后,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分析了孩子的心理,及时和这位妈妈进行了沟通交流,想出各种办法去解决孩子害怕的心理。
作为年轻老师,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先和这位妈妈进行正面交流,是很值得肯定的。但是在文章中教师并没有描述事件的详细过程,也没有去了解孩子害怕的心理,只进行了概括总结。如果能更详细地观察、描述该孩子平时的表现,或者是一些行为举动,再联系孩子说出“害怕”两字的背景,进行分析,就能更好地对症下药。
这位教师在面对家长的问题时,能够对问题进行剖析,把问题延伸到生活中的各个细节。现实和想象交杂是该年龄段孩子存在的特征,教师了解了问题发生的原因后,从幼儿的角度和家长的角度出发,想出各种相应的对策,让孩子知道世界上并没有什么怪兽,所以可以放松心情不用害怕。在解决问题时,该教师能够很好地抓住孩子好奇的心理,带动爸爸妈妈,用有趣的方式和爱去安抚孩子,让孩子通过探索,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真正不害怕。
(点评专家:林珊珊,宁波市教坛新秀、宁波市骨干教师,宁海县实验幼儿园教研组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