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下午有一节美工课。刚好那天是三八妇女节,我请孩子们制作一朵漂亮的花,回家送给妈妈。我要求孩子们把纸上三朵大小不同的花沿着黑线剪下来之后,从大到小粘起来,变成三层。因为花朵的花瓣是有弧度的,小班幼儿剪弧线剪得并不是很平滑,留出来很多空白。大多数幼儿都在尝试剪纸时,木马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过了一会儿,他看同桌的小朋友都剪得差不多了,开始着急。他一脸迷茫地看着我:“老师,我不会,帮帮我!”他的眼中满是求助,我摇了摇头:“木马,把剪刀拿起来自己试一试,你可以的!”看到我不帮他,他就把头转了回去,但是仍然不动手,两只手放在桌子下面。过了一会儿,他又把头转过来,脸上的五官都皱了起来,眼泪汪汪、委屈巴巴地说:“我不会。”我果断地告诉他:“一定要自己剪。”我握着他的手:“你看,你沿着黑色的线剪下来,把空白的地方剪掉,这样漂亮的花朵就剪出来了。你自己试一下!慢慢来,不要急。”他没办法了,只好硬着头皮回到座位上吃力地剪起来。过了一会儿,我过去看,发现他都剪好了。他问我:“是这样的吗?”我点点头说:“对呀,你看你不是剪得很好吗?”虽然有些花朵被剪破了,但都是他自己动手剪的。最后木马在我的指导下完成了花朵的制作,他开心地笑了,说:“老师,我要把它放到整理箱里,回家送给妈妈!”我摸摸他的头:“好的,去吧,下次也要记得自己动手试着做哦!”“嗯!”他开心地点了点头。
放学后,他妈妈看到了木马的作品,忙跑过来问我:“这是不是他自己剪的?”我忙回答:“是他自己剪的,我一点忙都没有帮。”从他妈妈的表情和语气中,可以看出她对自己孩子有这样的进步很满意,但也对这作品是不是孩子亲手完成的有怀疑。她告诉我这孩子很懒,在家里爸爸让他涂颜色,他都不愿做,只有在爸爸很凶的命令下他才会认真地画。我告诉他妈妈,在幼儿园美术课上,木马也经常不愿意自己动手,简单的涂色他要么说不会涂,要么涂了一半就不涂了,要在老师的一步步监督以及肯定下,才能把一幅画或者一幅作品完成。户外活动时,其他小朋友在那边玩,木马就在一边站着。让他过去玩,他随便跳几下就回去了。但最近有点进步,画画不会喊着说不会了,不会哭鼻子了,可以尽量把一幅画完成了。像这次有点难度的剪纸,他一开始虽然也求助了我,但是在指导下,他能够自己完成。木马妈妈听了之后很开心,对木马说在家里也要保持。
小班的孩子刚进入幼儿园,受家庭影响比较大,依赖性普遍很强。而且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在不同的家庭教育下成长,因此孩子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行为习惯都有所不同。而我在孩子们遇到不会做的事情时,总是安慰他们说“没关系,不会做的老师会帮助你”。慢慢地,孩子们遇到事情总是会说“老师,我不会,快来帮助我”。
木马是一个有点懒惰的小朋友,户外活动时不肯参加锻炼,动手操作时不愿意动手。在案例中,从“老师,我不会,帮帮我!”到完成作品,可以看出虽然木马的剪纸能力不是很强,但剪纸的基本技能还是有的。他说“不会”,只能说明他不愿尝试,不敢尝试,懒得尝试。除了教师可能没有最大限度调动他对剪纸的兴趣,最大的问题还是他惰性强,不愿尝试,甚至不确定自己是否可以单独完成剪纸。这次活动,我觉得对他来说应该是有帮助的,至少他体验到了成功的自豪感。最后他把花开心地送给妈妈,也得到了妈妈的肯定,这样积极的情绪会改变他对剪纸的态度。木马是家中唯一的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家人的一手包办、溺爱也增强了他的惰性。因此我们教师要和家长密切联系、沟通,对孩子在园、在家的惰性行为及表现加以遏制。教育孩子,光靠幼儿园是绝对不行的,家长是孩子最主要的影响者。所以,我们应把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结合起来,从而产生更大的教育力量,努力做到家园针对同一问题采取一致的教育策略,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自信心是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尊重、赞许与鼓励是对孩子最大的信任,也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前提。孩子来到幼儿园,教师就应该尽最大可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不让孩子轻易说“我不会”“老师帮帮我”。木马这样做的原因之一也是缺乏自信心。为了帮助木马树立自信,我采用了一些方法,如积极鼓励与帮助,合理赞许与表扬,等等。
木马在看到别人都剪出花的时候,开始焦躁不安,来寻求我的帮助,可以看出他缺乏耐心,急于求成,因此我可以多给他提供一些安静活动的机会,并让他在活动中体验满足感和成就感。在此次活动中,在大多数孩子都完成的情况下,我没有催促没有完成的孩子,包括木马,而是让他们继续剪。
最后,要给孩子适时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作品,这是我对像木马这样的孩子采用的一种教育方法。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进一步跟进。小班孩子年龄小,各方面表现都比中、大班孩子弱,但是老师和家长们绝对不能因为这个原因而对小班孩子特殊照顾,不能因为“我不会”而使他们有依赖心理。该放手时就放手,努力让孩子们从说“我不会”到说“我会了”。
名师引领1
孩子们在个体发展(语言、动作、思维等)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很多教师在进行集体教学活动时,为了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往往会忽略那些能力较弱的孩子。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观察幼儿是基本的教育技能,它适用于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区域活动时可以进行观察,集体教学活动时也可以观察。从观察活动中,我们能发现孩子当时的心理状态、孩子行为背后的驱动力量等内容,有了这些观察内容,我们就能根据孩子的表现给予恰当、适时的引导。而且观察的意义不在于一时,它是一个持续性的活动,在“观察—指导—再进行观察—继续指导”这样的循环模式中进行。大多数教师能做到“观察—指导”这两个环节,但是对于指导后的后续观察及后续指导,通常都忽略了。希望教师能跟进、观察孩子在其他活动中的表现,提供连续性的引导,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www.xing528.com)
(点评专家:戴璐,宁波市幼教学科骨干培训班学员,宁波市东钱湖镇仙枰幼儿园教师)
名师引领2
以上案例讲述了木马小朋友从退缩、求助到独立完成任务的故事。事件中,木马说他不会剪,眼泪汪汪地求助,而教师“狠心、放手”对待,没有长时间予以手把手的帮助,而是使用语言、示范等方法进行支持,并一直鼓励孩子,直到孩子完成作品,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离园时,家长对于孩子能够独立完成作品,也感到十分惊喜和赞叹。从案例分析中可见,木马的这一表现与他平时做事的态度和家庭的教养方式是一致的——不愿尝试,不敢尝试,包办、代替过多。因此,“不会剪”这个案例只是他日常活动中的一个缩影。那么,破解这种行为,就需要多方面的合力和多形式的推动。
教师要与木马的家长取得联系、沟通,案例式地探讨孩子的行为,追根溯源,逐渐扭转家长的育儿观念,形成家园统一的教育策略。必要时,教师除了鼓励,还应予以助力式的支持,让孩子的心理处于安全、有支持的状态。等到他的独立性、自信心增强时,再逐渐撤离支架。一下子放手,孩子可能会表现得惧怕、无助。如手工活动中,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或图卡提示等多种形式。另外,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应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帮助孩子慢慢地做到敢于表现自己、悦纳自我,感知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是优秀的,是被大家所接纳和关注的。
相信在家园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在教师的关怀和引导下,木马小朋友会变得更加自信、勇敢!
(点评专家:吕宁,宁波市镇海区学科骨干教师,宁波市镇海区庄市街道中心幼儿园副园长)
名师引领3
“6+1”模式下的小班孩子,离开家人的呵护,来到陌生的环境,寻找一切可以依赖的“拐杖”,是他们这个阶段比较明显的一种依恋表现。案例中的木马在剪纸活动中说“我不会”,就是在等待老师的帮助。案例中的包老师在引导、支持孩子时是很到位的。具体体现在:1.告知方法,鼓励回应。当包老师解读到木马的眼神流露出“老师,我不会,帮帮我”时,她没有视而不见,也没有动手帮忙,而是告诉他:“把剪刀拿起来自己试一试,你可以的!”这样的支持,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对孩子的信任,相信孩子“跳一跳”是可以的。2.给手相帮,放手跟进。当木马说“我不会”时,包老师握着木马的手,进行了手把手的帮扶。随后放手,要求木马独立完成。这里的“给手”和“放手”衔接得非常巧妙。3.及时点赞,家园携手。当木马完成作品,询问老师:“是这样的吗?”其实他是需要一个肯定。老师的点赞很及时,这也为今后的家园携手添上了漂亮的一笔。个人认为,在肯定木马努力完成这件作品时,除了语言的点赞,对于小班的孩子,还可以给予肢体上的点赞,如给个爱的抱抱。因为小班的孩子渴望肢体上的鼓励,所以作为老师,不要吝啬我们的拥抱。总体来说,包老师面对一个孩子微小的声音——“老师,我不会”,能这样一步一步给予有效的支持,足以体现她是一个“眼中有孩子、心中有妙招”的老师,期待她更精彩的教育故事!
(点评专家:宋云淼,宁波市余姚市学科骨干、余姚市优秀教师、宁波市教科研先进个人,余姚市低塘街道中心幼儿园园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