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告状心理的解决策略:成功案例分析

幼儿告状心理的解决策略:成功案例分析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经过对事件的深入分析后,马老师进行了幼儿告状心理相关资料的查找,全面了解行为背后可能存在的不同成因,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策略。建议马老师可以对汤米再进行几次跟进观察,检验自己的策略是否有效,还可以将行之有效的策略进行推广,关注本班幼

幼儿告状心理的解决策略:成功案例分析

根据幼儿告状行为的目的和动机,我们可以将幼儿的告状行为分为以下几类。

求罚型告状:当同伴的行为与幼儿认同的规则发生冲突时,幼儿希望老师来帮助自己,甚至“教训”犯错的幼儿,借老师的权威来惩罚他。情景一中汤米的行为就是此类告状。

求赏型告状:当同伴出现违反班级规则的行为时,很多幼儿发现后第一时间向老师告状。这往往是幼儿为了让老师关注自己的表现而产生的告状行为。看起来他在维护班级规则,其实他并不是为了要制止同伴的行为,而是为了向老师邀功,以示自己表现良好。情景二中汤米在上课时告发蒙蒙吃手指就是此种类型的告状。

求助型告状:幼儿发生矛盾后,为了求得教师帮助解决纠纷或者保护自己而产生的告状行为。情景三中汤米想解决茜茜和天天之间的矛盾而告状就是此类告状。

试探型告状:幼儿并未与同伴发生冲突,却告诉老师他做了某件事情,目的是试探一下老师的态度。假如老师鼓励或者表扬同伴的行为,那么他可以进行效仿。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针对以上几种告状行为,我认为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探究幼儿告状行为的出发点,再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如邀功请赏型的告状。我们首先可以表扬幼儿的行为,然后提示幼儿,如:“那下次你提醒一下那个小朋友好吗?”这也是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判断力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针对检举揭发型的告状,我们首先可以对幼儿予以肯定,还可借此机会对幼儿“因势利导”,鼓励幼儿说出正确的行为,帮助幼儿把“被告”当作镜子反思自己的不足,再提醒幼儿,先学会管理好自己,给其他幼儿做个好榜样,管好自己才能去管别人。

2.尊重幼儿,认真倾听

不管幼儿告状的原因是什么,任何简单敷衍的态度对幼儿都是不礼貌、不尊重的。我们要表现出仔细倾听的态度,不要打断或者斥责幼儿,也不要偏听偏信,先要弄清事实真相。如果幼儿一时说不清楚,大人们可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回想一下发生的事情,同时可以适当地安慰幼儿。在了解事实后,我们才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耐心与幼儿沟通,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为人处世的原则。

3.鼓励交流,自主学习

尽量鼓励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强化幼儿正向的行为,让幼儿学会自己处理问题的方法。同时,家园共育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和老师可以共同积极引导幼儿,鼓励他们交流和表达,让幼儿体验到被重视的感觉,这样他们会更乐于交流。在交流中,通过合适的疏导,让他们养成适当的行为模式和良好的性格。

4.学会反思,遵守规则

要让幼儿在生活中体会到宽容的快乐,学会公正、客观地看待他人。教育幼儿多看同伴身上的长处,找出自身的不足。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组织一些主题活动,让幼儿讨论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正确的,从而促进幼儿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名师引领1

文章中,新手教师能及时关注幼儿的告状现象,聆听幼儿的告状事由,并做出回应策略,进行记录和梳理,这一点难能可贵。教育就是需要我们随时地观察幼儿、聆听幼儿的想法,并进行追问,及时反思。一切从幼儿的需求出发,探寻教育的方法,这样才能助推幼儿与教师的共同成长!(www.xing528.com)

在不同的情景中,教师虽然总结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但是理论跟实践还是没有很好地结合。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搭建平台,提高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三个情景片段中,教师处理问题的方式相对比较直截了当。我们不要用权威,直接给幼儿讲大道理,这样不利于幼儿真正地心服口服,只能平息暂时的风波而已。在告状事件发生时,应让幼儿学习冷静,尝试反思,并且可以请同伴来评价,让幼儿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把话语权交给幼儿。当幼儿实在不能解决的时候,教师再介入,给予相应的支持。

2.多看优点,发现他人身上的亮点

在班级里,可以多开展一些关于“夸夸他人的优点”这类活动,经常鼓励幼儿去发现同伴的亮点,学习他人的亮点,也懂得宽容他人,这样有助于平息告状风波。当然,面对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时,要及时地进行正面引导。

总之,告状的行为是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需求。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挖掘幼儿内心的真实想法,再深入地跟进,让每一个幼儿健康地、自由地成长!

(点评专家:陈夏梅,宁波市王宽诚育才奖获得者、浙江省幼儿教师基本功能手、宁波市教坛新秀,宁波市江北甬港幼儿园副园长)

名师引领2

在三个情景中可以看出,马老师比较客观地进行了记录,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根据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给出一些策略。此外,马老师也意识到,告状并不是一件坏事。出现告状现象是因为幼儿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老师也提出对待幼儿告状的处理方式必须依据幼儿告状的动机而定。老师要尊重和理解幼儿,培养幼儿的合作、分享、团结意识。同时,只有增强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

(点评专家:袁少维,宁波市骨干教师,慈溪市庵东镇圆圆实验幼儿园教研组长)

名师引领3

新教师踏上工作岗位后,所面对的是一个人数众多的幼儿群体,同时还要承担适应班级工作、家长工作的压力。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对个别幼儿的观察和分析往往会存在不够深入、措施不够有效的情况。本文的作者马老师作为一名新教师,能够对幼儿行为背后的心理进行分析,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很容易沾上主观色彩,更是会出现只表达对告状这个事件的不满情绪,而缺少了客观、持续地观察分析和策略跟进。马老师很好地避免了这两个问题。马老师的观察记录非常详尽,并且通过记录三个不同情景下汤米的行为来分析爱告状背后的原因。在经过对事件的深入分析后,马老师进行了幼儿告状心理相关资料的查找,全面了解行为背后可能存在的不同成因,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策略。多次观察、深入分析、自我学习、提出措施四个步骤有条不紊,使观察记录更具价值。

从文章最后提供的策略来看,教师将对象拓展到幼儿群体,但是,对于汤米这个小朋友的告状行为是否在教师的策略下有所改善,他的表达、社交、评价等多个方面的能力是否得到相应的提高,在文中未能更好地体现。作为老师,我们常常会对一种现象有感而发,但是有时却缺少了点水滴石穿的执着。建议马老师可以对汤米再进行几次跟进观察,检验自己的策略是否有效,还可以将行之有效的策略进行推广,关注本班幼儿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那么,有感而发的观察思考,将会体现出更加持久的价值。

(点评专家:胡蓉,宁波市王宽诚育才奖获得者、宁波市教坛新秀、北仑区名师,宁波市北仑区实验幼儿园副园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