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江北区新城幼儿园 陈 红
记得我第一次带小班。第一学期后,我抚平了班里小朋友的入园焦虑。到了第二学期,我们班又来了一名新生——冉冉。冉冉一家是新搬来慈城镇的,因此,她不仅要适应新的班级、新的伙伴,还要适应新家周围的环境。
刚开学,冉冉爸爸就找到我说了冉冉的情况,并表示了极大的担忧:孩子自理能力较差,与外界接触少,比较娇气,性格内向,加上说好一同来新班级的表姐最后也没来,她就觉得是父母骗她来的。他怕女儿适应不了幼儿园的生活。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把尽快让冉冉适应新幼儿园作为开学的工作重点。
开学了。正如冉冉爸爸所说,冉冉对新幼儿园非常排斥:她拒绝来园,天天早上哭着、叫着,拉着爸爸的手怎么也不肯放。她拒绝参加集体游戏。集体教学活动的时候,她自己一个人坐在区域的桌子旁,不愿参加任何活动,甚至连饭也不愿意吃。一到吃饭的时间,她就嚷嚷着“我要回家吃饭”。这段时间,家长也是万分担心,经常在吃完饭后来看她。
到了午睡时间,她也不愿意去睡觉,老师或保育员哄她“如果不想睡,可以坐在自己的床上”,她也不肯去。不过,她对我已经不排斥了。我带她上厕所,回来后跟她聊天:“冉冉,你不想睡觉,咱们就不睡。我们先坐在床边,鞋子也不用脱,好不好?”冉冉答应了。于是,她就坐在自己的床边。有时候坐久了,她就自己躺下睡着了。对这样一个敏感又娇气的孩子,我一开始采取的策略是“顺应”,希望她熟悉环境后,能自主地理解新环境的规则,融入集体生活。
几天过去了,冉冉似乎没有变化。她还是拒绝和大家一起,在集体活动时也总是游离在外,不想参与。冉冉爸爸感谢老师的关注,并表示:只要她不哭,就随她吧。我也认同家长的观点,以稳定孩子的情绪为重点。但是,她的行为也影响了其他的孩子。本来就不爱吃饭的杰杰和峰峰见我对冉冉这么迁就,趁机向老师提出要求:老师,这个菜我不要吃的,那个汤我不喜欢喝的……有一天吃饭的时候,因为有小朋友不小心把汤打翻了,我急于清理现场,就跟冉冉说:“接下来你自己吃饭,不许再哭了。”当时口气比较严肃,我本来还担心她会号啕大哭,后来发现她真的停止了哭泣,自己吃饭了。这个事情给了我不少信心。我开始改变我的教育策略。
首先,做好早晨来园工作。在与家长沟通后,我和家长对冉冉提出要求:早上来园时,允许爸爸陪她玩十分钟,如果爸爸走的时候她哭了,第二天爸爸就不能陪玩了;如果爸爸走时她没哭,并和大家一起活动,第二天爸爸就可以继续陪她玩。开始一段时间,爸爸离开时冉冉还是会哭,可我并没有妥协,坚持在她哭的第二天让爸爸把她送入园后直接离开。我观察了一下,接下来的几天,来园时冉冉情绪虽有波动,但是忍着没有哭。之后,她的情绪基本稳定,于是我开始表扬她了。我要求冉冉能愉快地与爸爸告别。没多久,冉冉愿意融入新环境了。在老师的引导下,她开始和小朋友一起玩,脸上也逐渐有了笑容。
五一小长假来了。我很担心冉冉节后回来又对环境、老师感到陌生,重新变得不愿来园,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假期结束后的第一天,冉冉早早地来到幼儿园,高兴地挥着小手跟爸爸说再见,然后和好朋友一起去玩了。后来,冉冉爸爸向老师反映,妈妈让她留在家中多休息一天,她却说:“老师会等着我的。”
家长对孩子的变化感到惊讶,自觉停止了中途来园探视的行为。孩子的情绪也很稳定,能够高高兴兴地入园,愉快地参与集体生活了。
其实人的潜力很大,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很强。由于天性、成长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的不同,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过程有差异。对幼儿教师来说,过去我们的思维定式是调整环境去适应孩子,特别是在开学初的一段时间里,教师会有意识地迁就孩子。在这个案例中,一开始我采取的是顺应对策。这是我与孩子建立信赖关系的重要时期。我感到孩子的一系列拒绝行为其实是她焦虑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她通过拒绝陌生环境来给自己营造安全感。但是,当她与环境建立安全感后,我们就可及时调整策略,向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有一天,冉冉早上来园时对我说:“为什么老师天天早上都要抱抱我,晚上还要给我五角星?”(指老师和她之间第二天来园不哭的约定)当时我回答:“因为你是老师喜欢的小朋友啊。”在逐步适应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肯定冉冉,鼓励并相信她的适应能力,慢慢帮助孩子建立起自信。
名师引领1
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陈老师是一位有爱心、关注细节的老师。
陈老师运用了积极引导的方法帮助孩子与新的环境建立起安全的依恋关系,使孩子逐渐适应了环境。具体方法上,包括让孩子获得物质奖励、老师爱的抱抱等。这些策略都很实用,能从内心打动孩子。此外,我还建议采用以下策略:
1.降低亲子依恋强度
父母是孩子温暖的港湾。当父母离开孩子时,孩子会产生分离焦虑。本案例中,冉冉换了幼儿园,还搬了新家,说好一起转学的表姐最后却没有一起转过来,因而产生焦虑情绪也在情理之中。那么,降低亲子依恋程度,是教师首先要考虑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学习放手,让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令其经常感受到成就感。
2.增强幼儿园的吸引力
家长来接孩子放学时,不要马上就回家。可以允许家长陪孩子在户外场地玩一会儿,但要注意安全。这样,孩子可能会因此产生来幼儿园的动力。
(点评专家:赵静亚,宁波市教坛新秀、宁海县骨干教师,宁海县中心幼儿园教研组长)(www.xing528.com)
名师引领2
缓解小班幼儿的入园焦虑,是小班开学初的重点工作,也是新教师面临的第一重考验。对新教师来说,缺乏观察和判断就急于解决、缺乏有效的指导策略、对家长缺乏相应的安抚和指导,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从专业角度来说,新教师自己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分离焦虑,孩子处在分离焦虑中的表现是怎样的,分离焦虑分哪几个阶段。只有了解了这些,教师才能找到有效解决的办法,才能对孩子和家长有所帮助。
幼儿分离焦虑的主要表现有心理和生理两方面。一般来说,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反抗阶段(大哭大闹),失望阶段(哭闹减少,断断续续,不理人),超脱阶段(接受照料,尝试正常活动)。
面对有分离焦虑的孩子,新教师不能表现出慌张,要做的是与孩子、家长建立信任关系。孩子在哭闹时,陪伴、抚摸、拥抱循序渐进,其间还要观察,充分了解孩子,让孩子了解到老师像爸爸妈妈一样爱他(她)。在与家长沟通时,要把每天发现的孩子的进步及时告知,以增加家长的信心,使其坚持送孩子来幼儿园。通常,有分离焦虑的孩子背后一定也有一个同样焦虑的家庭,通过沟通让家长对孩子有信心,对老师产生信任感。
新教师要谨记一个原则,任何的判断都要基于对幼儿行为的观察分析,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最后才能确定指导的策略。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行为是动态的,老师的指导策略也一定是会发生变化的,切不可根据老师自己的喜恶盲目进行。
(点评专家:梅煜琛,浙江省教坛新秀、宁波市王宽诚育才奖获得者、海曙区优秀教师、海曙区名教师,宁波市海曙区气象路幼儿园副园长)
名师引领3
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他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离开了朝夕相处的亲人,面对自己不熟悉的老师和同伴,自然感到无助又害怕。情感上的失落、生活上的困难、交往上的恐惧,使他们产生了心理上的反差,出现了焦虑不安、哭闹、胆怯、离群、过分依恋成人等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诸多表现,如同文中的冉冉小朋友。面对这样的孩子,老师要及时给予关注和关爱,理解孩子想父母的心理,采用多种方式来缓解孩子想父母的情绪,帮助孩子逐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教师还可以采取一些恰当、有效的教育措施,帮助孩子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新的生活环境,顺利地度过分离焦虑期。
1.学会观察
观察是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尤其面对一群幼小的孩子,更需要细心体察孩子细微的情绪变化,及时判断并满足孩子的正常需求并加以引导,使孩子逐步建立起对老师的信任感,加快孩子对环境的适应。
2.调整策略
由于孩子处于入园的焦虑期,加上孩子的年龄小,会有许多特殊表现,如频繁要求解小便,活动时间要求去午睡室睡觉等。我们要依据孩子的行为,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在安全、无不良后果的前提下,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满足一些孩子的个人需求,帮助孩子尽快适应。
3.重视家长工作
取得家长的支持与信任是首要工作。平时,及时与家长交流幼儿在园表现和教师的引导方法,得到家长配合,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点评专家:应怡,宁波市学科骨干教师、宁波市优秀教师、宁波市教坛新秀,宁波市江北区中心幼儿园教研组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