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阿里巴巴实现用互联网连接中国供应商与海外买家后,中国对外出口贸易就实现了互联网化。在此之后,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实现了从信息服务到在线交易、全产业链服务的跨境电商产业转型。
1.第一阶段(1999年至2003年)
第一阶段的主要商业模式是网上展示、线下交易的外贸信息服务模式。第三方平台主要的功能是为企业信息以及产品提供网络展示平台,并不在网络上涉及任何交易环节。此时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通过向进行信息展示的企业收取会员费(如年服务费)。第一阶段发展过程中,也逐渐衍生出竞价推广、咨询等为供应商提供的一条龙信息流增值服务。第一阶段虽然通过互联网解决了中国贸易信息面向世界买家的难题,但是依然无法完成在线交易,对外贸电商产业链的整合仅完成了信息流整合环节。代表企业:阿里巴巴国际站。
2.第二阶段(2004年至2012年)(www.xing528.com)
第二阶段跨境电商平台开始摆脱纯信息黄页的展示行为,将线下交易、支付、物流等流程实现电子化,逐步实现在线交易平台。相比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更能体现电子商务的本质,借助于电子商务平台,通过服务、资源整合有效打通上下游供应链,包括B2B(平台对企业小额交易)及B2C(平台对用户)两种模式。B2B平台模式为跨境电商主流模式,通过直接对接中小企业商户实现产业链的进一步缩短,提升商品销售利润空间。第三方平台实现了营收的多元化且实现后向收费模式,将“会员收费”改以收取交易佣金为主,即按成交效果来收取百分点佣金。同时,还通过平台上的营销推广、支付服务、物流服务等获得增值收益。代表企业:敦煌网、亚马逊中国、洋码头、大龙网。
3.第三阶段(2013年至今)
2013年成为跨境电商重要转型年,跨境电商全产业链都出现了商业模式的变化。这一阶段具有大型工厂上线、B类买家成规模、中大额订单比例提升、大型服务商加入和移动用户量暴增五方面特征。与此同时,平台服务全面升级、承载能力更强、全产业链服务在线化也是这一阶段的重要特征。用户群体由草根创业向工厂、外贸公司转变且具有极强的生产设计管理能力。平台销售产品由网商、二手货源向一手货源好产品转变。主要卖家群体正处于从传统外贸业务向跨境电商业务艰难转型期,生产模式由大生产线向柔性制造转变,对运营和产业链配套服务需求较高。另外,主要平台模式也由C2C、B2C向B2B等模式转变,批发商买家的中大额交易成为平台主要订单。代表企业:海淘网、天猫国际、蜜芽、小红书、1号店1号海外购、苏宁全球购、网易考拉、京东全球购、国美海外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