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福鼎白茶:解读茶业发展瓶颈

福鼎白茶:解读茶业发展瓶颈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县销售茶叶统一由国营福鼎茶厂支配,国营茶厂下辖茶叶收购站,茶站从茶农手上收购的茶叶,经过加工后最终进入国营茶厂进行终端销售。福鼎全县发动农民大量种植茉莉花,有了茉莉花原材料资源,茉莉花茶的占有比例升高。福鼎生产茉莉花茶有优势。国营福鼎茶厂培养了一大批制作茉莉花茶的制茶高手,而且福鼎大毫茶生产的绿茶窨花后,花香持久,深受北方消费者喜爱。福鼎的茶业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福鼎白茶:解读茶业发展瓶颈

茶业发展之路永远不是一帆风顺的。《福鼎乡土志》载:“福鼎出产,以茶为大宗。二十年前茶商麇集白琳,肩摩毂击,居然一大市镇。比来亏折者众,开庄采办寥寥数十家而已。”说的是清光绪年间,茶商曾云集在白琳,后来受国际茶叶市场影响,亏本破产者很多。

民国版《福鼎县志》载:“出产有茶、竹、木、纸、炭等,而尤以茶为大宗,各乡之拥巨资开高第者,半由茶叶起家。白琳为闽、广客商荟萃地,尤以茶市中心。本邑凡百销场之喧寂,悉视琳山茶利之盈亏,其关系綦重,有如此者。”民国时期茶叶是福鼎县经济的支柱,影响着民生。

◤1941年,福建省政府批复函 

◤福鼎县茶商业同业公会章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计划经济时代福鼎地区茶叶产销架构是这样的:1950年成立国营福鼎茶厂,负责茶叶的生产、加工、销售。全县销售茶叶统一由国营福鼎茶厂支配,国营茶厂下辖茶叶收购站(简称茶站),茶站从茶农手上收购的茶叶,经过加工后最终进入国营茶厂进行终端销售。茶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茶叶部门,在茶叶生产与销售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国营福鼎茶厂的分厂——白琳茶叶初制厂与湖林茶叶初制厂相继开办,初制厂生产的茶叶都要经过国营福鼎茶厂进行精制后销出。

◤福鼎茶厂厂房前合影的老员工

福鼎作为白琳工夫红茶的主产区,国营茶厂生产的红茶专供苏联,供不应求;中苏断交后,红茶滞销。1969年,福鼎茶叶开始实行“红改绿”,红茶基本停止生产,改为制作绿茶。1971年,全面实行“红改绿”,绿茶基本是烘青绿茶,它是茉莉花茶的最佳原材料。

20世纪70年代末,国营茶厂用烘青绿茶加工茉莉花茶,销路很好。福鼎全县发动农民大量种植茉莉花,有了茉莉花原材料资源,茉莉花茶的占有比例升高。福鼎生产茉莉花茶有优势。国营福鼎茶厂培养了一大批制作茉莉花茶的制茶高手,而且福鼎大毫茶生产的绿茶窨花后,花香持久,深受北方消费者喜爱。福鼎种植的茉莉花大部分是双瓣花,优势明显。可是,茉莉花采摘时期都是六七月大暑时节的中午,许多花农受不了酷暑季节的采摘劳作,逐渐改种其他农作物,造成本地茉莉花供不应求。很多茶企另辟蹊径,把茶叶运往广西横县茉莉花基地窨花,久而久之,茉莉花茶的生产也断档了。

◤绿茶揉捻加工工序|陈昌平摄|(www.xing528.com)

计划经济时代,福鼎生产的茶叶不愁销路,茶叶又属二类物资,任何个人和集体都无权销售茶叶,茶叶按计划生产,包产包销。

1984年茶叶市场放开后,茶叶生产和销售百花齐放,绿茶的占比达到80%—90%,绿茶的生产量最大,福鼎传统名茶“莲芯米”绿茶产量却很少。

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逐渐活跃,市场上流行什么样的茶品类,点头茶叶市场就会跟风生产。如1995年,从江苏省镇江市引进“太姥翠芽”高档绿茶技术,太姥翠芽方言叫“脱毛针”,将福鼎大毫茶与大白茶单芽按绿茶工艺生产,特意要把茶叶上的茸毛去除掉。

1996年前后,福鼎市没有省级以上著名的茶叶品牌,福鼎生产的茶叶基本上属于有品类而无品牌。2003年才有品牌意识,推出的“太姥绿雪芽”品牌被授予福建省著名品牌称号,福建省茶业界流传着“南有铁观音、北有大红袍、东有绿雪芽”的说法。

◤荒废多年的茶树与茶园

2007年前福鼎市生产的绿茶市场销售不成问题,但生产厂家的利润很低。福鼎虽拥有土生土长的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等国优茶树良种,但这些茶树采摘的茶青用来生产绿茶,跟西湖龙井茶、碧螺春黄山毛峰等绿茶相比,茶叶的香气和滋味没有优势,卖不出价钱,茶青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农民的收入得不到实实在在的提高。

茶青的价格低,茶农种植、采摘茶叶积极性受挫,外出务工的农民多,家里茶园无人管理,几年下来荒废的茶园不少,这倒为日后受茶人吹捧的“荒野茶”提供了茶园基地。但这是后话。

福鼎的茶业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