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白茶在福鼎的叫法比较混乱,民间称谓与文献记载有很大不同,以至于茶行业内的人士都感到困惑。
白茶在福鼎民间有很多叫法:白茶、白毛针、银针、白毫、牡丹、贡眉、白茶饼、新工艺、老茶婆、茶婆茶、寿眉鼓等,老百姓习惯用简称来称呼。白毛针是民间流传最广的叫法,它其实是白毫银针的专指,大概是因其外形似针,长满茸毛,色泽银白而得名。
近年来,福鼎白茶热销后,白茶中也出现与国家标准不一致的品类,被认为不是准确称谓的有牡丹王、荒茶、荒野茶、扳(掰)树茶、米针、首日芽、老树大叶茶等。
查找各种文献,国家、地方标准的白茶称谓有白茶、白毫茶、白毫、银针、银针白毫、北路银针、银芽、新工艺白茶、新白茶、太姥银针、白牡丹、寿眉、贡眉、紧压白茶、福鼎大白茶、福鼎白茶等。最经典的就是陆羽《茶经》提及的:“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有不少专家认为,白茶山就是福鼎的太姥山。
银针白毫的称谓出现在1865年的《闽海关年度贸易报告》中:“福宁府产红茶和银针白毫……还有一种绿茶和桔香白毫。”1899年的报告载:“茶季于5月17日开市。色种茶叶并不比前季好,只有银针白毫一项是特优品质。”
《中国茶叶大辞典》说:“银针白毫亦称‘白毫银针;‘银芽;‘白毫;。产于福建福鼎白芽茶。因单芽遍披白色茸毛、状似银针而得名。清嘉庆元年(1796)福鼎县首用当地有性群体茶树——菜茶壮芽创制,1885年改用‘福鼎大白茶;品种。福鼎银针色白,富光泽,汤色浅杏黄,味清鲜爽口。政和银针汤色醇厚,香气清芬。……产于福鼎的白芽茶亦称北路银针。”
福建省茶叶专家庄任在《中国茶经》中论述白茶:“银针白毫,简称银针,又叫白毫,近年多称白毫银针……白牡丹属白茶类,它以绿叶夹银色白毫芽形似花朵,冲泡之后绿叶托着嫩芽,宛如蓓蕾初开故名白牡丹……贡眉有时称作寿眉,乃以菜茶有性群体茶树芽叶制成的白茶……新工艺白茶简称新白茶,乃福建省为适应香港地区消费需要于1968年开拓的新产品……初制工艺,在萎凋后经轻度揉捻。外形叶张略有皱褶呈半卷条形,色泽暗绿带褐,香清味浓,汤色橙红,叶底开展,色泽青灰带黄,筋脉带红,茶汤味似绿茶但无清香,似红茶而无酵感,浓醇清甘是其特色。”
◤白茶山——太姥山|李步登摄|
◤恒丰泰·寿眉
“白毫茶”与“白毫”的称谓出现较多。《福鼎县乡土志》记载:“茗,邑产以此为大宗,太姥有绿芽茶,白琳有白毫茶,制作极精,为各阜最。”1920年出版的日文福建省志提到:“福鼎县的茶有白毫茶、红茶以及绿茶。”《太姥山全志》亦载:“绿雪芽,今呼为白毫,色香俱绝,而尤以鸿雪洞产者为最。性寒凉,功同犀角,为麻疹圣药。运售外国,价与金埒。”(www.xing528.com)
白牡丹这个称谓在福鼎出现较迟。福鼎制作银针很多是用一芽一叶(福鼎茶农称为“一刀一枪”)晒制而成,然后进行剥针成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花色品种叫法1922年起源于建阳水吉。《中国白茶史》载:“1946年,闽南商人在福鼎地区适制白牡丹,由于制法省工节料,当地茶农纷纷开始效仿制作白牡丹。”这种说法存疑,时间偏迟。根据笔者田野调查与老茶人访谈,1933年,广东茶商在福鼎的白琳就开始定制生产白牡丹。
◤恒丰泰茶庄的茶叶包装
寿眉叫法时间不确定,或许1941年以前就有寿眉称呼了。1941年2月27日,白琳“恒丰泰”茶庄的购销发票票面上写着:“选茶优良,获得金奖。恒丰泰茶店总批发处。”票证的内容是:“寿眉茶一斤叁元贰角。济南恒丰泰发票。”天津等地也有存世的民国时期类似关于寿眉的茶票。
◤张天福题写“福鼎大白茶”品牌名称
◤紧压白茶——白牡丹
白茶这个称谓在港澳与广东地区不存在,大概是因为广东人忌讳白字,寿眉成为白茶的代名词。不论是银针,还是白牡丹,或者贡眉类,都通称为寿眉。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福鼎的白茶分别以6900、6901、6902、W011为商品代号进入欧美市场。其中6900就是高级白牡丹,6901为一级白牡丹,6902为二级白牡丹,W011则是白毫银针。
“福鼎大白茶”成为白茶代名词的时间是在2004年至2006年,当时以国家茶树良种的名称作为白茶的公共品牌商标进行宣传推广。
白茶饼就是紧压白茶,是白茶再加工产品。由于紧压白茶易存储、易携带、冲泡比较方便,其香气、滋味、汤色有其特殊性,产量急剧上升,市场流通最广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