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雪山下的秘境美食-市集·餐桌·食物与人

雪山下的秘境美食-市集·餐桌·食物与人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站在丽江忠义市场的门口,抬头即见玉龙雪山。跟在这些人身后,远离闹市景区,丽江真实的模样才会慢慢浮现,秘境之味就藏在雪山下的角落里。丽江雪山下的露天市集公车自高速转入乡间土路,公路越来越远,山川就越来越近,村寨也开始多起来。雪山环抱,鸡犬相闻,食物质朴酒足饭饱出门闲逛。

雪山下的秘境美食-市集·餐桌·食物与人

纳西女人清晨担着自家土货,从周边村寨搭公车来到忠义市场,摆摊叫卖。
一过晌午,她们纷纷收摊返家。
跟在这些人身后,远离闹市景区,丽江真实的模样才会慢慢浮现,
秘境之味就藏在雪山下的角落里。

站在丽江忠义市场的门口,抬头即见玉龙雪山。这一曾经聚集了藏族马帮、白族商贾、本地纳西族农户的市集,如今被丽江商业游览区层层包裹。然而食物的烟火之气绵绵不绝,它们紧紧埋藏在纳西族女人的菜篮子里,让丽江原本质朴、浓烈的味道得以留存。

市场入口,大宗山货、草药、藏地货物与杂食馆分列两侧。这边肉鲜,那边药香,混在一起能飘老远。藏地马帮几个世纪前就开始穿梭滇藏两地,千里迢迢驮来皮子、羊毛、山货、药材,置换大宗茶砖、糖、粉丝,尤其是普洱,丽江猛库老叶子茶。几个世纪之前,丽江的纳西人曾经开设了许多藏商客栈,帮着马帮存货牵线,以物换物,撑起全城的GDP。今日马帮消失,但在丽江人心中,皮子、山货、草药,就如同潮汕人心中的花胶、鲍鱼海参,十分高贵,依然占据市集首席。

往里走是颜色艳丽的时蔬摊子,番茄红彤彤,鱼腥草嫩出水,土豆切开带紫纹,水芹、茴香菠菜一片青翠。腌肉档挂满云腿、腊排骨,在丽江能见到很多形色各异的云腿,山区雨雾沉积,形成不同微环境,每个山坳中生出的火腿干湿有别,风味各异。有些肉脂依然富有弹性,按压出油,闻之沉香。还有代客腌腿的,几十只巨大猪后腿横于案上,场面惊人。腊排骨属丽江独有,家家户户场院里都挂着几扇,曝晒到纤维发白,煮出来肉味醇厚。卖粉丝与豆芽的摊子,卖家喜欢用个小小的竹筲箕舀货,只比手掌大点,也是一代代传下来的老规矩。双方谈好价格,买家便叉开五指,拼命往筲箕里抓货,卖家也不称重,按筲箕算钱。

穿行市场,野蔬层出不穷,外人难识。丽江是多民族聚集地,纳西族、藏族、白族等常年在高山中采集,积累出大量自然经验,很多药产在《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里也闻所未闻。本地人头疼脑热,不去医院,爱问药师,买些蒲公英回家煮水喝,都是很寻常的事。据说几个世纪前丽江曾有一家药师,祖辈在玉龙雪山上采药行医,几代人编纂出一本《玉龙本草》,描绘了上百种草药图样,附临床说明,还收录若干民间草药单方。可惜岁月久远,原书已不存,新中国成立后有人在一家本地中药店里发现了几十张残存的散页,整理出《玉龙本草标本图影》,其中提到的三叶酸、童子参、鼓丁草、城头菊,在市场里依然能见到,大家也依旧在用。还有些“汞草”“无风自动草”“水芭蕉”等已无人能识,也许就藏在雪山某个神秘角落里吧。

散户自贸区的货色就更精彩了。卖红糖的,卖血肠的,还有守着一桶新鲜巢蜜的……纳西族大妈们门槛最精,不足一米的条凳上放着腌渍的梨桃,自家种的葡萄、白杏、桑椹,还有整盆的干炒蚕蛹;脚下有活辣椒苗,成捆成捆用报纸包好,买回家栽上,数月即有收获;身后还锁着一只毛色油亮的大公鸡,待价而沽。这些纳西女人清晨担着自家土货,从周边村寨搭公车来到忠义市场,摆摊叫卖。一过晌午,她们纷纷收摊返家。跟在这些人身后,远离闹市景区,丽江真实的模样才会慢慢浮现,秘境之味就藏在雪山下的角落里。

出城往西十几公里,山川便开始起伏,有碧蓝色的巨大海子高速路边的树影间,时隐时现。这是纳西人称的“拉市海”,水面倒映出远山,岸边有一望无际的麦田。每隔百亩麦田,便闪过一处村庄,桃林、玉米水稻夹杂其间。《徐霞客游记》中记载,“民房群落、瓦屋栉比,居庐骈集、萦坡带谷”;1920年,在《美国国家地理》撰稿人洛克镜头下,玉龙雪山在深蓝色的天空中崛起,俯瞰脚下金黄色的稻田、乡村、树林……终于在此照进现实。

丽江雪山下的露天市集

公车自高速转入乡间土路,公路越来越远,山川就越来越近,村寨也开始多起来。纳西阿妈在一处村口下车,我紧随其后。她们手脚极勤快,除了往市区做点小生意,也在家烧些家常菜待客。每日一两桌,无菜单,客人们吃什么,全凭村民的一双手。

沿路进村,穿过桃林和稻田,就能看到一座座依山而建的老屋,多是“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架构,与丽江民居相仿。宅院正门并不正开,迎面影壁爬满蔷薇,老石榴树立于一侧。跨入院内,天井宽大开阔,当地人称为“厦子”。房舍三面环绕,上半部砌土,下半部垒石,主结构以原木撑起;悬山式屋脊与远山一般平缓,两头高翘,下缀悬鱼;中央瓦当上蹲坐“瓦猫”,那是纳西族的镇宅小兽;木窗棂上图形各异,木门上有四时花木;廊下挂着整片腊排骨、干辣椒,一侧还倚着几根鱼竿儿。(www.xing528.com)

村子里的生活很缓慢,除了农耕,村民还有许多空余时间。厦子里摆满了一盆盆的鲜花,开得正艳,跨院里有整片地栽花圃,花丛中间挂着鸟笼,一只长尾画眉褐羽白斑,啼声婉转。后院连着山坡,鸡舍圈在雪桃树下,番鸭与土鸡混养,犬舍里关着几只细犬,宽胸长脚,专门用来进山打猎。

纳西阿妈引我进客厅后,就去后院抓鸡。大屋中燃着火塘,坐着大锅呼呼冒热气,四周墙壁裹着毛毡,土炕上铺着软垫,房梁上挂着半干的巨大蜂巢,桌上摆着一只旧式卡带录音机,大喇叭尤其显眼。

盘腿上炕,揭开大锅,里面是滚烫的鸡豆浆,幼滑浓稠,带着阳光般的回甘。鸡豆产自丽江,同印巴鹰嘴豆类似,中东西欧也大量食用,比藜黍、玉米、土豆更早充当主食。鸡豆在丽江是万用的,炒焦香下酒;磨浆当饮料;制成粉块,冬日热炒,夏日凉拌。农忙时丽江农户在地头吃饭,常常是一个粗面大馒头,一块肥腊肉,再加一大碗盛满豆芽、萝卜丝与杂菜的鸡豆凉粉。日子一长又演变出小吃,小贩挑担沿街叫卖鸡豆粉,随时随地都能来一碗。

火塘除了取暖,更像个巨大的炊具,铁板一角随手就能烘菜。纳西阿妈在后院捡了些手掌大的南瓜,切了满满一盆,浇些蜂蜜慢烤;再扔几块糍粑,烤到两面黄,撕了蘸糖、蘸蜂蜜、蘸辣子吃。后厨土灶上放着血肠、酥油,有几分藏式风味;现抓的小公鸡,白煮到酥,打个蘸水就扯鸡腿;新鲜鸡肠、鸡肝、鸡胗,正好同腌菜豆豉一起小炒;南瓜尖儿到处都是,掐几把,用水煮煮;最后一碟回锅肉最惊艳,土菜油味醇,豆豉起香,薄撒青蒜,肉片带皮镬气十足,三分肥肉炒得半透,七分瘦肉嚼起来甘香,吞下齿间无余油。阿妈说是前几日傈僳族猎人抓到的野猪。

雪山环抱,鸡犬相闻,食物质朴

酒足饭饱出门闲逛。村口立着一座牌坊,缠满经幡,沿路白塔成行,涓流蜿蜒,三五耕牛立在云低处,远山如黛。转过一道弯,忽现山门浮于山腰,苍翠古树迎前。树下有游商摆着矮桌马扎,卖些鸡豆凉粉、狼牙土豆。几个寺僧坐在桌前,边吃边用藏语、纳西语、汉语交杂着闲聊。藏传佛教噶举派圣地“指云寺”就位于山间。

指云寺并不很老,始建于清雍正五年(1727)。院内清幽,敬香信徒三三两两,转经磕头,打扫庭院,少有游人拜访。寺内正殿明显区别于藏区的碉房式建筑,展现出汉、藏、白、纳西各族风格的交融。如今的驻寺住持,十七世东宝活佛曾说:“我们希望有一个安静的地方,可以静心学习、潜心研究。”回到村中,纳西阿妈已经把录音机与大喇叭拎到厦子中央,调到最大声,切了大盆西瓜,边吃边舞。

指云寺与纳西村落,都是丽江魅力的所在。雪山环抱,鸡犬相闻,人们并未远离城市索居,也从未离开土地与家园。安静舒适,食物质朴,理想与现实同时照进生活,真是其乐融融的日子。

指云寺门外小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