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玉林综合市场:探寻老成都食物与人

玉林综合市场:探寻老成都食物与人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玉林市场的小贩们是见过大世面的。也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居于中心的玉林市场成了很多人心中老成都的缩影。玉林市场一层是花椒、海椒、豆瓣的天堂,隔着几米就能闻到青花椒、海椒面儿与豆瓣酱的气息。通往市场二层设有扶梯。土猪是川菜之本,玉林市场的肉档近半都是猪肉贩,还有一半在贩土鸡。玉林市场门口的小店“二姐兔丁”常年排队。斑斓的肉档,让餐桌日日不重样玉林市场的时蔬区色彩斑斓。

玉林综合市场:探寻老成都食物与人

成都大大小小的菜场很多,玉林算是二十几年来经久不衰的一处。
菜场地处城南,空间不大,藏在一众老式居民楼间,
外层被一圈又一圈的早餐店、苍蝇馆团团围住。
一路上烤兔头、串串香肠粉飘香,过五关斩六将才能站到它的跟前。

玉林市场的小贩们是见过大世面的。几乎所有大人物来成都,都要去那里逛逛。默克尔买过豆瓣,周润发买过萝卜。这间市场与周边叫作枇杷园、紫荆园的一众老社区,诞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居民尽是地道成都人,虽说年纪不算老,却见证了天府城中两代人截然不同的生活。如今玉林地界上满眼老房老院子,小街小巷子,沿街一溜小铺子。在这里能找到两块钱一块的蛋烘糕,也能找到二十元一块的芝士蛋糕;有卖邛崃酒厂老白酒的酒坊,也有卖单一麦芽威士忌的小酒吧;居民楼的阳台上挂着香肠与腊肉,楼下遍布烧烤火锅、芋儿鸡。

也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居于中心的玉林市场成了很多人心中老成都的缩影。

成都人管辣椒叫“海椒”。

玉林市场一层是花椒、海椒、豆瓣的天堂,隔着几米就能闻到青花椒、海椒面儿与豆瓣酱的气息。香料的味道如化骨绵掌,穿过衣袖,浸透墙壁,调节着食物的滋味,也调理着川人的肠胃

海椒几乎家家卖,贵州来的满天星、小米椒、朝天椒,河南来的子弹椒,都装在麻袋包里堆满整个世界。眼前这些都是寻常货色,只有相熟的买家上门,摊主才会从柜下另取一包干海椒,那是成都本地产的二荆条。中国很多地方产辣椒,而传统川菜常用的品种叫“二荆条”。这种身段修长、尾部微翘的辣椒实际辣度很低,香度与油分却很突出。尤其乡下农户自家种的二荆条,每年只得一小筐,油润鲜香。

川菜讲究味道层层递进,高手制辣也讲究数辣并发。香辣兼容的二荆条,掺入辣度较高的小米辣,还有香度偏低的朝天椒。三种辣椒按比例倒入一个黝黑发亮的擂钵。铁钵常年被辣椒油浸透,自带风味,摊主手持铁棒上下舂捣,油润的干海椒渐渐变成红润的海椒面儿。

在中国,四川并不算最能吃辣的省份

两三斤海椒面儿现舂即成,摊主再帮忙搭配些花椒面儿、芝麻,分门别类打包装好。开饭前只需取一只海碗,倒入足量海椒面儿,掺入花椒面儿与芝麻,烧滚菜籽油,往碗里热泼起烟,透亮喷香的红油就有了。这勺油是川味真正的魂儿,凉拌折耳根、兔丁、口水鸡夫妻肺片、抄手、凉面……大众饮食总要有红油,滋味才鲜活。成都君悦酒店牛排坊里的台湾大厨曾笑着同我说,搭配牛排除了黑椒酱、黄油汁,他还特意加过一碟红油,四川食客吃得才舒畅。几年前,我在一间四川小铺吃素包子,内馅儿只有炒黄豆芽与葱花,桌上摆着老板自制的红油,锃亮醇和。撕开热包子舀起一勺红油灌进去,咬得菜汁与油汁飞溅,满口生香,泡在红油里的生活果然安逸。

通往市场二层设有扶梯。缓缓而上,打头阵的“王姐肉业”如大幕升起一般登场。数盏红灯齐齐将四五米长的肉案打亮,铁钩肉林晶莹剔透,肋排与蹄髈后站着一对儿中年夫妻。女人不知道是不是王姐,穿着红白相间的衣裙在肉帘间行走,充满剧场感。(www.xing528.com)

土猪是川菜之本,玉林市场的肉档近半都是猪肉贩,还有一半在贩土鸡。菜贩之间的竞争早已不局限于货色,客人只要张口,去骨、切丁、切块、切丝、斩蓉,小贩们手脚极麻利。肉馅儿还有不同肥瘦搭配,三七、四六任选,甚至还提供包抄手服务。鲜鸡更光亮,只只黄皮黑脚,鸡胗艳、鸡肠粉,想回家炒辣子鸡,摊主刀法娴熟,斩小粒而无一丝骨渣。刁钻部位如猪头、鸭舌、胗花、鱼子,只要能想到,市场内一应俱全,而且全部收拾干净、花刀打齐。其他如羊肉档、牛肉档、鱼鲜档,也是人声鼎沸。东西这样齐全,却很少看到专卖兔子的档口,只有部分土鸡摊儿兼售。鲜兔皮肉粉嫩,少有脂肪,一双后腿修长结实,脚底板儿一丝未褪净的雪白绒毛,以示白兔身份。

四川每年吃掉三亿只兔子,其中两亿在成都。冷吃兔、干锅兔、辣鲜兔、凉拌兔丁、手撕兔、兔脑壳……花样百变。玉林市场门口的小店“二姐兔丁”常年排队。她家兔丁肉多骨少,一小块一小块的疙瘩肉,饱满嫩滑又多汁。拌兔的红油、酱油、花生、芝麻无一不精。兔肉紧实,不易入味,店家特意用太和豆豉捣蓉,加进去提味,嚼起来更浓香。在窗口打包兔丁,顺便还能捎带些凉拌肺片、红油鸡块、蒜泥白肉、五香蹄筋。回家撒一把嫩芹碎,香喷喷拼盘下酒,吃完剩些盘底汁,还能用来拌凉面、拌凉粉、加水煮芋儿,都巴适得很。

斑斓的肉档,让餐桌日日不重样

玉林市场的时蔬区色彩斑斓。红萝卜去老皮,露出水粉果肉,切成长条,直接买回家就能做个“洗澡泡菜”;白萝卜对切,只要浑圆的上半身,鲜汁欲滴;嫩冬瓜斩大角,瓜瓤挖净,白生生瓜肉无一丝青筋;苦瓜与茭瓜摆在一起,一个天青一个玉白;冒着热气的大块魔芋,棕色、褐色、米色,摆成一列色谱;嫩姜鹅黄,豇豆墨绿,莴苣碧绿,扁豆姹紫,番茄嫣红……成都菜摊上看不到岁月沧桑,全是最年轻鲜活的样子。

墙角处有个档口很特别。女摊主剥了大捧嫩绿色的蚕豆、豌豆、毛豆做背景,中间用嫩黄的玉米粒与嫩白的荸荠粒过渡,舞台最前方摆着两行苦笋,外皮已剥去,露出一节节由嫩绿转白的笋尖儿。这就是长在川蜀崇山峻岭里的苦竹新笋,初春上市一直能吃到盛夏。和江浙一带肥壮的春笋不同,苦笋只有手指粗细,破土后笔直如铁线,一夜之间迅速长到几十厘米长。

“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怀素上。”北宋怀素的《苦笋帖》是只有十四个字的便签,说的就是这位“苦主”。字帖上的墨迹也如铁线一般坚硬有力,光滑无皱。同为北宋文人,黄庭坚也在《苦笋赋》里说“盖苦而有味,如忠谏之可活国;多而不害,如举士而皆得贤”。

忠言从来都是逆耳的,不会越听越顺。可苦笋却能越吃越有味,鲜香脆嫩。只要季节一到,四川人有一百种吃苦笋的方法。常见如酸菜苦笋肉丝汤,汤头甘甜;红油拌鲜笋,苦味一闪而过,笋鲜绵长;加了肚仁的苦笋,用椒麻汁凉拌,爽脆鲜美;苦笋烧排骨、苦笋烧鸡、苦笋烧鳝鱼,都是笋鲜和肉鲜的融合;卤水店的老卤拿来卤苦笋,可做上等宴席的头阵;虾仁干贝、鱿鱼等川人喜欢的海味,与苦笋同烧,鲜味倍增;老少咸宜的咸烧白,加些苦笋薄片打底,大片的五花肉食之不腻,苦笋片吸了白油,清而不寡;吃惯苦笋的人舍不得让酱油、糖醋掩盖笋鲜,只取白油素炒,下些姜蒜。这样烧出来的苦笋汤汁乳白,风味纯粹,每一口都是由苦至甜的体验。

摊主剥好皮的巴蜀苦笋

若是一直那么苦,怎么会越吃越上瘾。苦笋的好,在于只要耐心等待,到最后都会是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