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西樟树四特酒厂-国家优质酒,收藏者首选!

江西樟树四特酒厂-国家优质酒,收藏者首选!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称之为“四特酒”,从此,四特酒的名称便传开来。樟树镇解放后,1952年成立国营烟酒专卖公司,开始筹建樟树酒厂。4月,国营酒厂成立。通过集众家之长,四特酒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工艺,此后连续多次被评为江西省名优产品。1989年,四特酒以特型酒身份参加第五届全国白酒评比会,荣获“国家优质酒”称号及银质奖。此后,四特酒商标逐步由“望津楼”牌过渡为“四特”牌,一直延续至今。

江西樟树四特酒厂-国家优质酒,收藏者首选!

【部分获奖历史】1963—1983年江西省名优产品;1984年全国轻工系统酒类质量大赛获银杯奖;1988年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1989年全国评酒会获“国家优质酒”称号及银奖。

【工艺及风味特点】该酒融传统工艺之精华与众家工艺之长为一体,以“整粒大米为原料,大曲面加酒糟,红褚条石垒酒窖”的独特工艺酿制而成。此酒色清明亮,气味幽雅舒适,诸香协调,入口柔绵,悠长回甜,三香(浓、清、酱)具备犹不靠,风格独特。酒度有56、54、52、38度。

【理化指标】香型:大曲其他香

酒度:54度 总酸:≥0.7克/升 总酯:≥2.8克/升(优级)

酒度:38度 总酸:≥0.5克/升 总酯:≥2.0克/升(优级)

【历史沿革及企业建置】江西樟树四特酒厂位于江西清江县城的樟树镇(1988年改设为樟树市)。该厂创建于1952年,原名“中国专卖事业公司江西省公司樟树镇酿酒厂”;1955年6月,酒厂更名为“江西樟树酿酒厂”;1958年12月,该厂与樟树柘油厂、食品厂合并扩建为“地方国营清江柘油酿酒词料综合厂”;1959年2月,该综合厂更名为“地方国营樟树榨油综合厂”;12月5日,又更名为“地方国营樟树油脂酿酒化工总厂”;1960年5月5日,企业易名为“地方国营樟树酿酒(综合)厂”;1963年4月26日,酒厂再更名为“清江县樟树酒厂”[1];1983年6月,酒厂正式更名为“江西樟树四特酒厂”。

樟树镇位于赣中平原的中心,赣江、袁河汇合经流此地,与景德镇、河口镇、吴城镇并称为“江西四大名镇”。樟树以盛产优质稻米而闻名,素有“药都”之称,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由于水陆交通便利,樟树镇自古便是交通要隘,商贾往来频繁,酒肆药行遍布街市,酿酒业十分繁荣。清代,这里的酿酒作坊已多达十几家,并形成本地特色。

光绪年间,临川人和安激人合伙经营的“万成酒店”内有一学徒名叫娄德清,祖籍临川,满师后筹集了一些资金,与当时的“陈源茂”酒店合伙经营酒坊,取名“娄源隆”,一面沿用清江传统的小曲酒酿制工艺,一面通过学习山西汾酒和湖北汉汾酒的酿造工艺、勾兑技术,延长陈酿时间,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酿造风格。

民国初年,“娄源隆”又从外地请来酿酒师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制曲技术,采用粉碎高粱、糯米为原料,固体发酵,精心酿造。此时,窖龄已老,酿出的酒在色、香、味上均有提升。从此,“娄源隆”名声大振,成为当时樟树镇酒业的巨头,甚至出现冒充娄源隆名义外出推销酒的现象。这时,四特酒已具雏形。

1930年,娄源隆的分号“天成酒店”在酒罐和酒瓶上贴上两个“特”字作为标志,意为特别优质,以示与其他酒店酒相区别。后来,仿效者也贴上“特”字,并不断增多,哗众取宠者竟标上五六个“特”字。抗日战争前夕,娄源隆以“大鹏”做商标,贴上四个“特”字,并附上说明。人们称之为“四特酒”,从此,四特酒的名称便传开来。

抗日战争爆发后,樟树镇酿酒业日益凋零,娄源隆和吴万成等少数几家作坊在惨淡经营。解放前夕,四特酒基本上已经中断生产,生产技术因此失传。

樟树镇解放后,1952年成立国营烟酒专卖公司,开始筹建樟树酒厂。随后政府对“娄源隆”采取了赎买政策,并接受了娄德清孙子娄庆祥的建议(娄德清先生已于1950年去世),召回原“娄源隆”酒店的工人师傅,会集清江酿酒行家,继承和发展四特酒酿制工艺,利用娄源隆原有厂房、设备开始筹备生产。4月,国营酒厂成立。

1956年,江西省工业厅决定将四特酒作为尽快挖掘、试制并恢复生产的传统名酒。经过几年努力,1959年四特酒的质量和风味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并达到年产70余吨的生产能力。为了提高质量,1960年和1964年,酒厂分别派出小组前去贵州茅台酒厂和江苏洋河酒厂学习考察制曲和酿制技术,大大提高了四特酒酿造工艺和酒质。通过集众家之长,四特酒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工艺,此后连续多次被评为江西省名优产品。

1972年,在工业部著名白酒专家熊子书到厂指导下,该厂开始试制精制四特酒,成功后,以瓷瓶为包装推向市场。该瓷瓶包装的四特酒,自1988年11月起,改烘标为贴标,瓶口改为带螺纹的塑料盖,加金黄色或假金(绿豆色)胶帽封口。

1983年,四特酒首次试产38度低度酒获得成功。由于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1984年,清江县人民政府决定将当地乡镇酒厂与四特酒组合进行联营生产。到1986年,四特酒厂年总产量达到5700多吨。四特酒的内包装经过不断改进,也从原来较为简单的形式,发展到瓷壶瓶、瓷圆瓶、仿古瓶、莲花白瓶等高档多样化和艺术化的包装。(www.xing528.com)

图60-1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部分四特酒产品

1988年4月,当地政府邀请全国著名白酒专家来四特酒厂考察和研讨,专家周恒刚、沈怡方等考察论证认定,四特酒工艺和风格与其他白酒比较不同之处是“以整粒大米为原料,大曲面加酒糟、红褚条石垒酒窖,三型俱备犹不靠”(三型指清、浓、酱香型)。同时,专家还认定:四特酒幽雅舒适,诸香协调,入口柔甜,悠长回甜,在我国传统白酒分类中,应属特型,代表江南一大流派。

“四特”酒的独特之处,在于在博采全国名酒之长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首先,采用的主料全部是当地所产整粒精制大米;其次是大曲的制作原料,采用40%~50%的麸皮、35%~40%的面粉和20%~25%的酒糟(以干燥计)。这种奇特配方,在全国大曲酒中几乎绝无仅有

1989年,四特酒以特型酒身份参加第五届全国白酒评比会,荣获“国家优质酒”称号及银质奖。

【商标及其他】四特酒最早使用的“望津楼”牌商标,取名于樟树镇码头临江而立的一座凉亭——“望津楼”,旧时,这里常常是酒翁骚人的临登之所。该商标于1959年首次注册,为清江县解放后的第一个正式注册商标,1979年再次注册续展,图案名称不变。

1982年,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酒厂另申请了“四特”牌注册商标。此后,四特酒商标逐步由“望津楼”牌过渡为“四特”牌,一直延续至今。

表60-1 四特酒厂部分商标

表60-2 樟树四特酒厂部分其他产品(截至1989年)

【注释】

[1]实物显示,酒厂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改称为“江西樟树酒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