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东佛山石湾酒厂豉味玉冰烧酒,国家优质酒

广东佛山石湾酒厂豉味玉冰烧酒,国家优质酒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玉冰烧同时又被称为“肉冰烧”,意为用肥肉和冰糖陈酿的烧酒,成为广东名噪一方的地方名优特产。同年7月,因酿酒粮食紧缺,“石湾酒联组”停产,陈太吉酒庄设备、场地暂时封存。1956年9月,以陈太吉酒庄作为厂址,陈太吉酒庄的部分人员和“粤中酿造厂”的人员组成公私合营“佛山市石湾陈太吉酒厂”。

广东佛山石湾酒厂豉味玉冰烧酒,国家优质酒

【部分获奖历史】1981年广东省优质产品;1984年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银奖;1984、1989年第四、第五届全国评酒会银质奖,获“国家优质酒”称号。

【工艺及风味特点】此酒的酿造方法是:将经过贮存的米酒调整到30~40度,置于酒瓮或酒缸中,将去皮并蒸熟的肥猪肉块放入浸泡,加入适量(1%左右)的冰糖以调剂口味。浸泡时间为1个月至数月不等,肥肉脂肪缓慢地溶解于酒中,并促进酒的陈化。完成陈化后,将酒移出倒入大缸或大池中自然沉淀20天以上,除去表面油质及底层沉淀物,取中间部分的澄清酒液进行评定品级、勾兑,达到要求后,经过滤后包装出厂。该酒无色透明,玉洁冰清,豉香独特,醇和甘滑,余味爽净。

【理化指标】香型:小曲其他香(或豉香型)

酒度:30度 总酸:≥0.3克/升 总酯:≥0.8/升

【历史沿革及企业建置】广东佛山市石湾酒厂位于有“南国陶城”之称的石湾镇,原名“陈太吉老酒庄”。该厂创立于清道光十年(1830年),1952年改称为“石湾酒联组”,1956改建为公私合营“佛山市石湾陈太吉酒厂”;1959年,该厂转为地方国营;1968年正式更名为“佛山石湾酒厂”。

佛山古称“季华乡”,位于广东省中部,地处珠三角腹地,是明清珠江水运的必经之地,素有“珠江水、广东粮、龟米之乡”的美誉;历史上是中国天下四聚、四大名镇之一。唐贞观二年(628年),人们发现东晋时期曾有剡宾国僧人达毗耶舍,在此讲经建经堂,建塔坡庙寺,并供奉三尊铜佛,人们认为这里是佛家之山,从此改名为“佛山”,因此当地有“未有佛山,先有塔坡”之说。

图32-1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佛山石湾酒厂部分产品

明清时期,随着珠江三角洲开发,岭南经济高速发展,带动了酿酒业的蓬勃兴起,蒸馏酒产量大增,并形成生产规模化。据民国《佛山忠义乡志》载:清代佛山蒸酒行“用曲药米粟入甑蒸之,每甑每日可出酒十坛”,酿酒行业“家数三四十,甑数七八十”,可见当年竞争之激烈。始创于道光年间的陈太吉酒庄,异军突起,后来居上,成为当地最有名的酒庄。

陈太吉酒庄老铺原位于广东省南海县石湾朱紫街,开创于道光十年(1830年)。清末,太吉酒庄的传人陈如岳对酿造工艺进行创新,精选纯正米酒,再以精白肥肉在陈年酒埕酝浸,这种方法酿造出来的石湾米酒香气更浓郁,很快就风行珠江三角洲一带,甚至销往港澳、东南亚。1920年左右,这种新创米酒被改称为“醇旧太吉酒”(年深日久之意),成为太吉酒庄的招牌酒。其后又有“顶旧肉醪烧”,是20世纪50—70年代出口的主打产品。“顶旧双蒸酒”“顶旧三蒸酒”为主要内销品种,以其口感好、度数低、性价比高而得到大众消费者的欢迎。

玉冰烧同时又被称为“肉冰烧”,意为用肥肉和冰糖陈酿的烧酒,成为广东名噪一方的地方名优特产。后来,这种工艺广为众多酒厂借鉴,生产的企业越来越多。不仅有原料、生产方式不同而形成的口感差异,还有浸泡酿制方法的不同而形成的品质差异,因此成品酒在各厂之间的口感均略有不同(见文后表32-3,20世纪80年代广东省较为著名、产销量较大的生产厂家及品质特征)。但总的共同特点是:酒液透明,无色或呈微淡黄色,澄清无悬浮物或沉淀物,入口醇滑,醇香适口。酒度出口一般为30度,内销为35~40度。

玉冰烧的酿制工艺有四个明显特点:一是使用俗称大酒饼的小曲,其糖化发酵的方式不同于一般小曲酒;二是发酵期比一般小曲酒长,为15~20天;三是用米酒浸泡肥猪肉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形成典型香的关键;四是蒸馏后的混合酒精含量为31~32度。

据报道,在尚未浸泡肥猪肉的斋酒中,酸、酯、醛及固形物的含量比其他半固态发酵的白酒约低50%,而高级醇含量比较多,其绝对量为香气成分之首,成为基础香的主要组分。这与白兰地威士忌等蒸馏原酒相似,而与以乙酯类为香气主要组分的白酒显然不同。这些微量物质在斋酒经浸泡肉后,形成了玉冰烧特有的典型豉香。

图32-2 20世纪50年代“陈太吉牌醇旧太吉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陈太吉酒庄与“永联兴”“品栈酱园”等私营作坊组成了“石湾酒联组”,日产米酒1.5吨。当时,南海县人民政府接管了陈太吉股东的部分股金,营业组织为“公私合营”。1955年初,“永联兴”歇业。同年7月,因酿酒粮食紧缺,“石湾酒联组”停产,陈太吉酒庄设备、场地暂时封存。

1956年9月,以陈太吉酒庄作为厂址,陈太吉酒庄的部分人员和“粤中酿造厂”的人员组成公私合营“佛山市石湾陈太吉酒厂”。至此,陈太吉酒庄得到政府扶持,获得较好发展。(www.xing528.com)

1957年,陈太吉酒厂开始使用大电网电源,率先开始了以电力为动力的生产方式,当年恢复出口。至1978年,该厂成为全省米酒出口量最多的生产厂之一。

1978年以前,石湾酒厂的产品基本供出口,主要有3种:第一种是传统产品“豉味玉冰烧”,该厂的拳头产品。第二种是“石湾米酒”,1974年开发的一种新产品,为体现地方特色和传统风格,酒厂将其命名为“石湾米酒”。第三种是“特醇米酒”,1978年初由“石湾米酒”的香港经销商同福酒行提议,石湾酒厂开发研制。此酒口味醇和,酒度适中,因此定名为“特醇米酒”,被誉为“米酒中的XO”。1978年后,这3种酒开始内销。

【商标及其他】根据实物考证以及1959年中央行政管理局《全国注册商标名称》《岭南酒文化与广东石湾酒厂集团发展史》中的记载,该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使用的第一代商标为“陈太吉”牌,由龙凤图案及“陈太吉”三字组成,因此又俗称为“龙凤”牌。该商标于1951年开始使用,1958年12月获准通过注册,主要用于出口产品(图32-2)。1957年后,出口产品由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统一布署,华南地区出口产品统一改为使用中粮公司的“珠江桥”牌商标。(图32-3)

1978年,外销石湾米酒改为统一使用中粮公司的“广东米酒”名称。1979年后,“广东米酒”与“石湾米酒”名称并行使用(注意:这里指的是酒的名称)。

20世纪80年代初,石湾酒厂启用另一商标“石湾”牌,主要用于内销产品,1983年获准通过注册。为了更好保护品牌,又分别于1989、1995年申请了全标注册。

该厂建厂初期,产品多是采用人工灌注酒或酒埕包装发售,瓶装使用人工压入水松木塞,再贴上陈太吉标记的封口纸带,盖上火棉胶套封瓶口。1975年8月,酒厂开始使用国产EG24头自动灌酒机,配套机械洗瓶,包装基本实现机械化。1985年,出口玉冰烧开始使用凸纹麦穗玻璃瓶,防盗螺纹铝盖封口。同年,酒厂又引进西德ORTMANN全自动米酒灌装线,每小时包装9000瓶,包装基本实现自动化。

图32-3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外销“珠江”牌豉味玉冰烧商标

表32-1 佛山石湾酒厂部分商标一览

表32-2 佛山石湾酒厂部分其他产品(截至1989年)

1994年,石湾酒厂与中粮公司停止合作后,自1995年1月28日起,“珠江桥牌石湾米酒”等产品改用佛山食品进出口公司的“祖庙”牌商标,并在香港报纸上刊登声明。

表32-3 20世纪80年代广东产销量较大的玉冰烧生产厂家及品质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