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获奖历史】1963年全国第二届评酒会国家优质酒;1985年河北省酒类质量大赛银奖;1988年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银奖。
【工艺及风味特点】该酒以薯干为原料,采用“热醅闷料、清蒸混烧、回酒发酵、掐头去尾、分级存放”工艺,经定期贮存、勾兑而酿成。该酒无色透明,酒质洁净,清香柔和,绵软有余香,无薯干气味。酒度有60、55度。
【理化指标】香型:麸曲清香(或其他香)
酒度:50~60度 总酸:0.7克/升 总酯:≥1.0克/升
【历史沿革及企业建置】河北沧州市制酒厂原位于沧州市新华区解放东路,创建于1947年,初名“沧市新生酒厂”;1948年10月,该厂改名为“沧市制酒厂”;1949年,沧市改名沧镇,酒厂随之易名为“沧镇制酒厂”;1961年6月,沧镇改为沧州市,沧镇制酒厂更名为“沧州市制酒厂”。至此,该厂名称稳定下来,一直使用至21世纪初。
“巍巍雄寺齐燕际,北镇京津踞上游”,这是古人对沧州的描绘。沧州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历代为南往北来的交通要冲,自南运河从隋唐开凿以来,这里便成为南粮北运和北盐南运的交通大动脉,是一座拥有1500年的历史古城。同时,它又是我们所熟悉的历史人物——宋代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的发配地。
图26-1 20世纪60至80年代沧州市制酒厂部分产品
优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沧州的商贸繁荣,同时也带动了酿酒业的兴盛。据《沧州志》载,宋神宗照熙宁年间(1068—1077年),沧州酒课达“十万贯以上”,其中,所酿造的黄酒很有名。后来逐步发展,出现了蒸馏酒。清道光年间(1839年),沧州地区有四大特产“盐、鱼、沧酒、海物”,其中的“沧酒”,就是后来名噪一时的“麻姑酒”。民国时期,由于长期战乱、经济萧条,沧州地区酿酒业一直处于艰难维系的状态。
1946年,沧州获得解放。1947年,人民政府将沧州城内9家私人酿酒作坊合并为“沧市新生酒厂”——沧州市制酒厂的前身。建厂初期,该厂仍沿用传统的大缸酿制清香型白酒,日均产量1000公斤。原料以红粮为主,配以玉米和小麦。1953年,酒厂开始试制生产薯干酒,但出酒率仅有40%,质量低,薯味大。
1959年11月,酒厂由新华路搬迁至小赵庄附近,初步实现了生产机械化。1962年,该厂学习廊坊酒厂的清蒸、混烧、一排清的经验,采用主、辅料清蒸混烧操作法生产,减少了白酒中的薯干味。次年,沧州(薯干)白酒在全国第二届评酒会上首次获得银质奖章,荣获“国家优质酒”称号。(www.xing528.com)
1974年4月,该厂在沧州白酒的基础上,采用快曲加生香酒母的方法,研制生产出酱香型白酒,定名为“沧州香”酒,5月1日批量上市。1979年,该厂又决定恢复历史名酒“麻姑酒”,采用多种产酯酵母增香的办法,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终于获得成功。但此时“麻姑”商标(酒类)已经被江西一家企业先行注册,只得定名为“御河春酒”。1982年,御河春酒投入批量生产,当年获得“省优产品”称号,此后成为该厂的主导产品,名声日隆。
1985年,酒厂引进南开大学的研究成果,运用树脂吸附过滤加工处理低度白酒的技术,成功开发出39度低度“沧州香”和“御河春”酒。同年5月,这两种酒在河北省第四届酒类质量大赛中双获金杯奖。
1988年,沧州市制酒厂已发展成为国家大型二级企业,年总产量达6030吨,其中,御河春酒为600吨。
【商标及其他】沧州市酿酒厂使用的“铁狮子”牌商标,于1959年前就已成功注册,后分别于1965、1979年续展注册,一直沿用至今。该商标自20世纪50年代起被广泛应用在各种酒类产品之上,初始时商标图案上并无字,后相继加入“铁狮子”和“沧州”两组文字(“沧州”二字为酒厂自行加入,以示区别)。
沧州铁狮子,是位于河北省沧州市东南郊的一尊铁铸狮子,铸成于后周广顺三年(953年),民间称之为“镇海吼”,是我国现存年代最久、形体最大的铸铁狮子。“铁狮子”之名,曾被本地的众多企业冠以商标名称来使用,这种传统和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20世纪80年代初,御河春酒研究成功并投入生产后,使用“御河春”牌商标,一直保留至今(详见表26-1)。
表26-1 沧州市制酒厂部分商标一览
表26-2 沧州市制酒厂部分其他产品(截至1989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