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轮驰骋,帷幄运筹皆获胜。内部纷争,残酷斗争滋乱生。 “左倾”握柄,我弱敌强徒硬碰。主帅无能,独断专行致失衡。
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正当临时中共中央实行“左”倾冒险主义和在革命阵营内部进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并全盘否定毛泽东正确军事思想的时候,蒋介石乘机于1933年10月间,调集一百万兵力,采取“堡垒主义”的新战略,对中共中央革命根据地及邻近的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围剿”,企图以逐渐消耗红军,缩小根据地,最后寻求红军主力作战、消灭红军的战略战术。这时,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极端错误的战略,已在红军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全盘否定了毛泽东的战略战术。当时,中共苏区的红军有八万多人,中共中央临时负责人博古(秦邦宪),依靠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德国人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负责军事指挥。他放弃过去几次反“围剿”战争中行之有效的积极防御的方针,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错误地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用所谓“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反“围剿”开始时,国民党军占据黎川,“左”倾机会主义者实行军事冒险主义,企图恢复黎川,御敌于根据地之外,令红军北上就敌,进攻黎川以北硝山、资溪桥等敌之坚固阵地,结果屡战不胜,丧失了主动权。(www.xing528.com)
1934年4月广昌一战,红军损失很大。此后“左”倾机会主义者又实行防御中的保守主义,六路分兵,全线抵御,以堡垒对堡垒,“短促突击”,大打阵地战,同敌人拼消耗,使红军东堵西截,完全陷于被动地位。在反“围剿”的过程中,毛泽东一再提出以红军主力突进到以浙江为中心的苏浙皖赣地区和湖南中部去,以打破敌人“围剿”的正确建议,而“左”倾机会主义者却拒绝接受。这样,红军虽然在根据地人民全力支持下,经过一年的苦战,终因敌我兵力悬殊太大,未能打破“围剿”,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最后失败。“左”倾机会主义者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手足无措,又实行军事上的逃跑主义。于1934年10月仓促命令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退出根据地。这样,经过艰苦斗争,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全部葬送在“左”倾机会主义者的手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