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史稿》纂修所采用的史料相当丰富,对有清一代的重要史事做了一定的反映,内容涉及清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制度各个方面,为后人进一步研究清史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清史稿》的编撰者出于“图报先朝”的目的,在修史主导思想上尊清室而抑民国,并极力诋毁汉族人民的反抗斗争,思想观点和政治观点有许多严重问题。
编撰史书维旧恩,前清遗老论浮沉。
剪裁史料功非小,立场因循话柄存。
权草就,未工深,考研史事可咨询。(www.xing528.com)
浩然正气书朝典,更待方家炼几分。
①《清史稿》:近人赵尔巽(xùn)主编。五百三十六卷。修于1914—1927年间。纂修人员有缪荃孙、夏孙桐、柯劭忞(mín)、张尔田等。取材于清代国史馆的底本和《实录》、《圣训》、《东华录》、《宣统政纪》等,尚称完备。但当时因北洋军阀混战,经费不足,工作时断时续,实未定稿。主持编撰的人员以遗老自居,观点反动,对清代各帝歌功颂德,以明末义师为“土贼”,太平军为“粤匪”,辛亥革命为“倡乱”。对西方列强在银行、路、矿、电政等方面侵略行动,也都避而不谈。但汇集一代史事仍有一定参考价值。此书有“关外本”、“关内本”的区别,前者为张勋(附张彪)、康有为立传,为后者所无,两本之间文字亦颇有异同。日本侵占东北时,有人曾据“关外本”删《时宪志》六卷,并增删附传数篇,加以重印,共五百二十九卷,亦称“关外本”。1976年中华书局出版点校本。《清史稿》纂修所采用的史料相当丰富,对有清一代的重要史事做了一定的反映,内容涉及清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制度各个方面,为后人进一步研究清史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清史稿》的编撰者出于“图报先朝”的目的,在修史主导思想上尊清室而抑民国,并极力诋毁汉族人民的反抗斗争,思想观点和政治观点有许多严重问题。因此该书的编纂思想并不代表新政权的立场,而是依旧站在清王朝的立场上。这和历代各朝修前代史的传统迥然有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