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日下路途穷,国士纷纷析苦衷②。
洋务仍将灾不断,泰西还是患连重③。
校端航向驱专制,调整目标期大同④。
理想通天虽未竟,民权新论拨时钟⑤。
①何启(1859-1914年) 原名何神启,字迪之,号沃生,原籍广东省南海县(今广州市)西樵村,清咸丰九年生于香港。出生在近代中国典型的西化家庭。同治十一年(1872)香港中央书院(后改名皇仁书院)毕业,即赴英国,就读于帕尔玛学校。光绪元年(1875)入阿伯丁大学学医,1879年毕业,荣获内科及外科硕士学位(成为香港历史上第一个合格的正式西医)。因听从未婚妻、英国才女雅丽氏的建议,入林肯法律学院,1882年毕业,获得律师资格,成为该学院获此殊荣的中国人中的第二人(第一为其姐夫伍廷芳),后回香港做执业律师。同年一月与雅丽氏结婚,遗憾是,雅丽氏属高龄产妇,生女儿的第二年在一次伤寒病中逝世。为纪念亡妻,何启于1887年创办雅丽氏医院,继而设立香港西医书院。孙中山即于是年自皇仁书院转学该校,与其结识。1890年出任香港立法局华人议员。1895年支持“乙未”广州起义,起草英文对外宣言。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为兴中会草拟《平治章程》,并参与推动兴中会与李鸿章合作,策划两广独立,未果。1911年被胡汉民聘为广东都督府顾问官。1913年西医书院并入香港大学,同年获授爵士衔,长期与胡礼垣合作和分别撰著政论文章,宣传实行新政。其创作合编由他们的好友、香港教会著名人士区凤墀定名为《新政真诠》出版。胡礼垣(1847-1916年)字荣懋,号翼南,晚年号逍遥游客,广州市三水县三江乡人。1862年入香港中央书院学习。1870年毕业,留校担任中文教师。先后担任《循环日报》翻译、上海电报局翻译。后来,应英国商人邀请赴北般婆罗洲,参与南洋北般鸟地开发,得以声名大振,使该地数年之间,商贾辐辏,遂成巨埠……(张学华《胡翼南先生墓志铭》),时邻近的苏䘵国国王慕其名,以年老为由,欲将王位让给胡礼垣,他没有答应。1893年赴日本游历,曾代理中国驻日本领事之职,因1894年日本发动侵华的中日甲午战争,他看清了日本的狼子野心,毅然离开日本回到香港。从此“隐退于家”,日惟闭门著书,考察各国政治得失。此后与何启长期合作,撰著各种政论文章,如合著《新政论议》、《新政始基》、《新政安行》、《劝学篇书后》等。自撰《康说书后》、《新政变通》等。胡礼垣的忘年交李肇焘在《胡翼南先生全集序》中高度评价说:“先生之书真实获我心也,我所欲言者,先生已先我言之;我所不能言者,先生已代我言之。”此后,胡礼垣与何启针对腐朽清王朝的专制统治,提出注重“民权”的主张。面对中国被东西列强侵略瓜分的情势,尤对“八国联军”强迫清政府签订更加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的惨不忍睹的局面,竟致产生企求世界大同的理想。借1909年10月10日,日本首任朝鲜殖民统监伊藤博文被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刺杀一事,胡礼垣作一首长诗《伊藤叹》,向东西列强敲响了侵略杀人者必被杀的警钟,提出只有和平、友善才是人类的最高理想,一时间被喻为“大同思想的宣告书”。(www.xing528.com)
②江河日下路途穷,国士纷纷析苦衷:是指中国封建专制社会历经秦汉到最后一个满清王朝,从方兴到辉煌,至清康熙、乾隆朝达到鼎盛。然而,自道光以后,由于故步自封,不求进取,被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所超越,因此落后挨打。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志士仁人为自强,进行各方面的探索改革,但成效甚微,使人们陷入苦闷之中,就连洋务派的中坚李鸿章临终前还不能瞑目,含泪留下无限苦衷。
③洋务仍将灾不断,泰西还是患连重:承第一联,阐述为洋务事业倾尽所能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清廷重臣,他们向西方学习,大兴洋务事业,可谓殚精竭虑,但是却遭到西方列强一次次更加野蛮的侵略和凌辱,竟致产生瓜分中国的阴谋,被侵略者逼迫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这内中的原因何在?
④校端航向驱专制,调整目标期大同:第一句承第二联,是指出洋务派们费尽心机的所谓“改革”,只不过是在一艘即将沉没的大舟上进行修补,为一座即将倾倒的大厦进行徒劳的支撑,所以不得要领,收效甚微。何启、胡礼垣两位哲人初始也同情洋务派们的所为。其高明之处在于:在实践中总结出其教训是封建专制的痼疾所在。辛亥革命后,胡礼垣作《民国新乐府》,为满清王朝的灭亡和民国成立而欢欣鼓舞:“匝地欢呼父老笑,轰天爆竹孩童跳。”就说明他对封建专制已深恶痛绝,对民主政权热切期望。期大同:是接第三联的上句,胡、何二人认为封建专制没有出路,在于它的腐朽没落行将灭亡的阶段,必将给人民带来灾难,因此设计了一个驱除专制、没有剥削、没有压迫、自由平等、世界一家的大同社会蓝图: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之大合一家,攸往皆坦途,无不通之道矣(《胡翼南先生全集·梨园娱老集》)。
⑤理想通天虽未竟,民权新论拨时钟:第一句承接第三联第二句。是说胡礼垣、何启设计理想的大同社会,其期望值太高,有较多的幻想成分,因为在当时那个充满杀机的时代是不可能实现的。然而,他们提出的“民权”(即第八句)这一崭新理论却是值得肯定的,犹如敲响了时代进步的钟声。更可贵之处在于将“民权”定位在“人人平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上。语出《胡翼南先生全集·劝学篇书后》:“民权者以众得权之谓也”。“以中国四万万人而论,则二万万人以上所从之议为有权”。“不问其身份之贵贱尊卑也”。该论为孙中山创立的“三民主义”其中的民权主义思想所吸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