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歉使臣奇迹留,泰西博采壮风流②。
开新重实根求是,革固骄虚本溯由③。
蕴哲思维称巨子,诲人理念立潮头④。
兼容汉宋扬经世,识冠群芳跃五洲⑤。
①郭嵩焘(1818-1891年) 中国近代史上一位知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思想家。字伯琛,号均仙,或署云仙、筠轩、仁先,湖南湘阴人。据郭廷以编《郭嵩焘先生年谱》称:“学名先杞,后改嵩焘。”道光二十七年(1847)进士。1853年初(咸丰二年底)随曾国藩办团练,曾向江忠源建议办水师抗拒太平军。由李鸿章举荐任苏松粮道。1863年(同治二年)升署广东巡抚,因与两广总督瑞麟不合,1866年解任召京,由曾国藩举荐,授两淮盐运使。1875年(光绪元年)授福建按察使,旋改任总理衙门大臣。1876年(光绪二年),因英国驻华使馆发生“马嘉里案”,朝廷授给署礼部左侍郎之职,让他作为致歉使臣,为出使英国的首任大臣,与副使刘锡鸿一同赴英。1878年又兼任驻法国大臣,次年以病辞归。这虽是一个不光彩的差事,但在中国外交史上和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却取得丰硕成果,留下厚重的一页。他力主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兴办铁路,开采矿产,整顿内务,以立富强之基。著有《养知书屋遗集》、出使西方的著名《日记》、《郭嵩焘奏稿》等。今辑有《郭嵩焘诗文集》、《郭嵩焘日记》。(www.xing528.com)
②致歉使臣奇迹留,泰西博采壮风流:系说郭嵩焘虽然是近代中国第一位驻节西方的外交官,但是肩负的使命最初却是致歉的使臣,即所谓“马嘉理案”(马嘉理为英国驻华使馆翻译,因与当地群众发生冲突,开枪打伤群众,被人们当场打死)。清廷命郭嵩焘作为赔礼道歉的使臣赴英国。然而,由于他高瞻远瞩,却注意留心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科学知识,成为在中国外交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第一位取得丰硕成果的人物。此真可谓奇迹、风流独到了。
③开新重实根求是,革固骄虚本溯由:是说郭嵩焘通过认识西方富强之因。针对晚清政治、科技落后,造成积贫积弱,屡遭西方列强侵略的局面,提出了“实事求是”(《日记》第3卷),向西方学习的新观念,并从根本上追溯其落后的缘由是在骄傲自满、故步自封,即他所说的“虚骄自大”(顽固派抵制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输入)。他根据从西学中总结的经验,提出了“以通商为本”、“以政教为本”、“以人心风俗为本”的三项改革主张。他的“三本”思想,在震惊中外的“戊戌变法”中得以充分体现。
④蕴哲思维称巨子,诲人理念立潮头:指郭嵩焘的哲学理论,其辩证思维蕴涵有创新发展的内核。在总结吸取西方培根、牛顿先进哲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学问考核之功”的新思维,其鲜明的特色是:提倡务实,推崇实学。在上朝廷《奏稿》中,明确提出:“求实效而不为虚语,务力行而不责近功。”因此,在施教方面提出了“欲求博大之事,必以博大之心求之”(《日记)第1卷)的新理念。他站在历史潮头,大胆地批评战国乃至元、明、延至清代,不讲实学,“一以利诱之,于学问源流本末,全失所以为教”(《日记》第4卷)的弊端,提出向西方学习“皆致之适用,不为虚文……”的新见解。他的作为被清廷重臣李鸿章誉为“卓然理学大师”(《日记》第1卷)。
⑤兼容汉宋扬经世,识冠群芳跃五洲:兼容汉宋:指郭嵩焘针对汉学、宋学长期以来互相对立、互相攻击的状况,既肯定“考求名物”的汉学,又肯定“言性理者”的宋学,公允地指出其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取汉、宋之长为经世致用服务。识冠群芳:指郭嵩焘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认识及其向西方学习的理论,超越同时代的学者,被学术界誉为向西方学习取得卓有成效的第一人。其提出湖南人的“特别独立之根性”,在“五四运动中被陈独秀、青年毛泽东称为“湖南人的精神”(毛泽东《湖南改造促成会复曾毅书》,见《毛泽东早期文稿》)。他的诗文被当时学者喻为创造“近代新体散文的先声”(郭延礼《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跃“五洲”:即走向世界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