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辛嚼苦练春秋,沧海淘经硕果收②。
琢古纠偏评史事,研今正误立潮头③。
百载鎏金终展彩,无私奉献盛名留⑤。
①章学诚(1738-1801年) 清代史学家、思想家。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授官国子监典籍。然而,由于他的性格和思想与当时社会风气格格不入,故不愿做官,悉心于著述及文史校雠事业。其间曾先后主讲于定州定武、保定莲池、归德文正等书院。一度入湖广总督毕沅幕府编修《续资治通鉴》。章学诚一生主要精力都用于讲学、著书立说,为世人留下了成“一家之言”的史学著作:文史理论之代表作《文史通义》、集校雠学理论之《校雠通义》、史部目录学巨著《史籍考》、别具理论体系的八家地方志书(被誉为“方志学理论的奠基人”)以及《国子监志》、《续资治通鉴》、《历代经年经纬考》、《阅书随札》等十一种,为丰富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做出了卓越贡献,可谓著作等身、学富五车的一位大著作家。章学诚针对乾隆朝后期墨守成规、故步自封的沉闷局面,提出“三王不袭礼,五帝不治乐”、“古今时异,先王成法不可复也”(《文史通义》)的社会变革发展观。在社会实践中总结出倾听“民众”的呼声,提出“学于众人,斯为圣人”(同上)的著名论断。章学诚提出将“史德”作为“著书者之心术”“善恶褒贬,务求公正”的原则,尤其“成一家之言”的校雠学理论,是章学诚在学术上一重大贡献。他在《校雠通义·自序》中提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命题。其极有见地的主张是编制群书索引,即他称之为“校雠之良法”。与此同时,章学诚平生精力有很大一部分用于方志的编撰和方志理论研究上。他的卓识见解是把地方志称之为“国史羽翼”。此外,章学诚在教学原则教育方法上,亦有真知灼见。他认为,经史之学乃是第一大学问,是“有本之学”,“本深者叶未有不茂,事半功倍,孰大于此?”(《文史通义》外篇二《清漳书院留别条训》)(www.xing528.com)
②含辛嚼苦练春秋,沧海淘经硕果收:“春秋”这里有二义:一指章学诚的学术成果,是在经过异常艰辛的岁月中磨炼锻造而获得成功的;二指其历史著作用“春秋笔法”。这句是说他所取得的丰功伟绩,是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在学海中不断地淘洗、拔沙拣金,以孜孜不倦的精神,战斗于十分恶劣的环境,“车尘马足之间”,从而取得丰硕成果,最终成为浙东学派的殿军人物,成为“成一家之言”的大家。
③琢古纠偏评史事,研今正误立潮头:语意引自其《文史通义》外篇三《与族孙汝楠论学书》中说:“尝以二十一家义例不纯,体要多舛,故欲遍察其中得失利弊……”亦指章学诚政治、哲学、史学理论,包含着对二十一家义例的纠讹驳正,又关联着对乾隆朝后期腐败之风盛行、墨守成规、学术空谈,文字狱密如钳网等弊端的揭露。为“澄清吏治”,惩治腐败,匡正学风,他站在历史的潮头,大胆地指斥积弊,并倡言政治必须实行改革的主张。
④校雠方志双飞跃,文学教坛一并优:指章学诚集大成式的校雠学理论、方志学理论,皆蕴含着别具一格的史学、文学思想,并在教坛上发扬光大。教坛的“教”,这里读平声jiāo,意为传授知识。
⑤百载鎏金终展彩,无私奉献盛名留:指章学诚渊博精湛的学术理论,因与当时学界空言无益于世者不合,使其犹如一块精美的鎏金被埋没120多年,直到胡适、姚名达两位学者合著《章实斋先生年谱》,才使其在中国学界发扬光大,并传播到国外。现代学者仓修良、叶建华(《章学诚评传》作者)称赞章学诚不计个人得失为中华民族的学术文化发展无保留地做出了巨大奉献。法国汉学家戴密微在他的《章学诚和他的史学思想》一文中,称章学诚是“中国第一流的史学天才”。美国学者倪德卫在他的《章学诚的一生与思想》一书中,称“章学诚的许多史学理论,已经具有现代色彩……”由此使章学诚的名字及其著述享誉中华,名扬海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