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故国笔含情,著述等身盈典经②。
学案增辉珠合璧,史坛添彩杰连星③。
三笺热切忠贞颂,七校由衷国计凭④。
①全祖望(1705-1755年) 清代史学家,文学家。字绍衣,自署鲒埼(qí)亭长,学者称谢山先生。浙江鄞县(今宁波鄞州区)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初为翰林,不久遭权贵排斥,辞官归家,专心著述。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并受万斯同的影响。全祖望崇尚“经世务”、“贵有用”之学。先后出任绍兴蕺(jí)山书院、岭南天章书院山长。其著述颇丰,计有三十余种达数百卷之多,今尚存十四种:《公车征士小录》、《读易别录》、《困学记闻》三笺、《勾余土音》、《续甬上耆旧诗集》、《续宋元学案》、《汉书地理志稽疑》、《全氏七校〈水经注〉》、《经史问答》、《鲒埼亭集》、《鲒埼亭集外编》、《鲒埼亭诗集》、《甬上望族表》、《孔门弟子姓名表》等。全祖望对中国传统的史学、地理学、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代表作:《续宋元学案》,对黄宗羲、黄百家父子未修完的《宋元学案》,以九年之工,稿成而卒。对王应麟《困学记闻》,撰《困学记闻·三笺》。尤为价值连城之作是七校《水经注》。《水经》一书,《唐六典·工部·水部员外郎注》称为汉“桑钦《水经》”,是我国第一部论述河道水系的专著。由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撰《水经注》而流传下来。但散佚不全,亦未尽详。故全祖望在晚年呕心沥血,十分严谨地对郦注做了七次校理,在纠谬正误上取得丰硕成果。试举一例,如在《浦阳江记》(文载《鲒埼亭集》卷三)中,说:“吾读郦氏注《水经》,其所志浦阳之水,本皆属曹娥,其末始引及肖山之潘水,则是钱清江之上流。而疏析不清,不知其已一分为二,而反以合而为一。故曰上虞江水,东至永兴与浙江合,则是太康湖罅浦之水,能至义桥麻溪以入海。移东就西,其谬已甚,盖郦氏未尝身至江南,以有此失也;抑或者六朝之世,堤堰未备,东小江水尚能西出,则东道之水,得至永兴,亦未可定。是非为郦氏回护也,考其时则然矣!”因此使《水经》成为更加详备的一部利国利民历史著作。全祖望又是明清之际一位承前启后的诗人。他重视“诗之变”,和“诗之真”,强调“乐之以时而变”。更强调“有感但言情”,赞美有“雄气”之作,颂扬“故国忠义”之士,如推崇张煌言抗清的英雄事迹,在《鲒埼亭诗集》卷一有一首诗云:
江东王气已全枯,岂有重兴赤伏符。
半夜秋风虚出谷,千船军火窜焦湖。(www.xing528.com)
孤生逐日空三足,碧血沉渊尚一壶。
此日弥甥遗事辑,可怜题字竟模糊。
②心怀故国笔含情,著述等身盈典经:系说全祖望心怀“故国忠义”之士,因此呕心沥血,以真情实感,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学著作,并成为经典。其中贡献最大的是:增补《宋元学案》,三笺《困学记闻》和七校《水经注》。
③学案增辉珠合璧,史坛添彩杰连星:指全祖望对黄宗羲及其子黄百家等未完成的《宋元学案》进行增补、修订,并为《学案》做了序录,使其最终成书共一百卷,学案九十一个,其中全祖望增补学案三十二个,凡三十三卷,使学案犹如珠联璧合;并使宋、元两代的儒士、学者特别是杰出人物得以像一颗颗明星一样载入史册。
④三笺热切忠贞颂,七校由衷国计凭:“三笺”指全祖望对王应麟续经、述史、记录历代典章制度的《困学记闻》给以注释和修订;“七校”指全祖望七校《水经注》。二句意为全祖望热切地注述《困学记闻》是因为《困学记闻》“饱含着热爱祖国,颂扬民族气节的无限深义”(谢国桢先生语),注述《困学记闻》以颂扬“故国忠义”之士;与此同时,他认为水是国计民生赖以维持的条件,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竟至七次倾情于《水经注》的校理。
⑤留下华章传后世,何尝不是富人生:是对全祖望家贫又自叹“三十年来之荒落”(《鲒埼亭集》卷二一)这句话的反其意而用之。事实上,他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留下了丰厚的、有益于后世的著述,不是“贫穷”、“荒落”,而是“富有”,更属不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