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华诗鉴》:顾炎武,卓越思想家

《中华诗鉴》:顾炎武,卓越思想家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顾炎武对史学方法论的最大贡献,是以史学研究价值中立态度的原则取代传统史学“为尊者讳”的政治伦理原则。这一辩证的理论思维,成为时人反清、后世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斗争的思想武器。

《中华诗鉴》:顾炎武,卓越思想家

铁骨铮铮未折腰,更将哲理拔群超

求知实践良师法,究史溯源工笔淘

专制凋零亡国祸,侵渔染指失烟硝

匹夫有责催人奋,一代宗师学涌潮

顾炎武(1613-1682年) 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初名绛,字忠清,曾自署蒋山傭,学者称亭林先生。江苏苏州府昆山人。入学时更名为顾继绅,清军江南后,他参加江南人民的民族保卫战。因敬仰南宋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的门生王炎午的忠贞品格,改名为顾炎武,又作炎午,字宁人。反清失败后,曾十谒明陵。晚年卜居华阴,卒于曲沃。顾炎武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古之学都有卓识新见。晚年治经尤重考证,开清代朴学新风,对后来考据学中的吴派、皖派有较大影响。顾炎武一生著作宏富,多达五十余种,共五百多卷,其中最为著名的为《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以及《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亭林诗文集》等。这位卓越的思想家,有四大作为。第一,精辟的哲学思想。顾炎武赞成张载关于“太虚”、“气”、“万物”三者统一的学说。如他明确指出:“盈天地之间者,气也。”(《日知录》卷一)顾炎武认为,对客观事物规律的认识,要通过实践,他说:“善治水者,固以水为师耳。”(《天下郡国利病书》第六册)他十分推崇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说法,深有感触地说:“非好学之深,则不能见己之过……”(《与人书十四》载《诗文集》)他独具慧眼地认识到对真理的追求乃是一个无限的过程:“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有一日未死之身,则有一日未闻之道。”(《日知录》卷七《朝闻道夕死可矣》)他针对明末的因循守旧,指出必须实行改革: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天下之理固不出乎此也。(《日知录》卷一九)第二,杰出的史学思想。顾炎武对史学方法论的最大贡献,是以史学研究价值中立态度的原则取代传统史学“为尊者讳”的政治伦理原则。“徒以成败论,而不察其故”。如史书都说周平王东迁,使“周室复兴”。他指出当时出现二王并立的分裂局面,怎么能说“继文武之绪”呢?又如指出明《太祖实录》之所以“再修三修所不同者”,以及《明成祖实录》之不实的原因,就是为了替朱元璋掩盖大杀功臣的劣迹;替朱棣掩盖“靖难之役”的罪恶。第三,卓越的道德伦理思想。顾炎武提出震聋发聩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著名命题。在《日知录》卷十三《正始》中发表一篇高论(见注⑤)。就是寄望于广大人民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所以成为后世中华民族反抗一切外国侵略斗争的坚强的理论武器。第四,出色的政治思想。顾炎武的政治思想与儒家传统的“忠君”、“恪守臣道”有所不同。他从现实的人,尤其从最高统治者(皇帝)和官吏的“私”和“欲”的现实问题出发,来探讨如何“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大公”的途径,探讨有效防止政治腐败的理性之路。以清代明,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游牧民族征服了综合国力相当于它的十倍、百倍的先进的汉民族。这是什么原因导致它的亡国,顾炎武独具慧眼,把矛头指向专制统治者把家天下一己之私利置于民族之上。他描绘一幅中国封建专制官场腐败,君臣上下贪求的群丑图。在《日知录》卷十三《名教》条中说:“乃以今观之,则无官不赂遗,而人人皆吏士之为矣!无守不盗窃,而人人皆童竖之为矣!自其束发为读书之时,所以劝之者,不过所谓千钟粟、黄金屋。而一日服官,即求其所大欲,君臣上下怀利以接,遂成风流,不可复制。”此外,顾炎武在经济和文学上亦有精当见解,指出明非亡于崇祯,而是亡于万历对工商业者残酷的横征暴敛。提出“文须有益天下”。因此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两部书中,给予顾炎武以极高评价:“……自炎武此说出,而此学阀之神圣,忽为革命军所粉碎,此实四百年思想界之一大解放也。”

②铁骨铮铮未折腰,更将哲理拔群超:指顾炎武在满清代明之际,以民族气节大义为重,坚决不向清王朝屈服,四处奔波,在参加抗清斗争的同时,自称“九州历其七,五岳登其四”。潜心于辩证思维的理论著述,其著作达五十余种,五百余卷,其中《日知录》、《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书》被学者称为卓识超群的三大奇书。(www.xing528.com)

③求知实践良师法,究史溯源工笔淘:工笔,应为“笔工”。指顾炎武认为,只有现实生活与实践,才是人类知识真正的老师,语意引自其《天下郡国利病书》:“善治水者,固以水为师耳。”他对史书所载从不盲从,对与史实不符者都一一进行考证。例如至今人们几乎共认三国的“魏蜀吴”,而顾炎武根据《黄氏日抄》、《后汉书·刘元列传》等考证证明,刘备于西蜀称帝,国号汉。是《三国志》作者陈寿不敢得罪司马氏集团,而将汉改为“蜀”,将“先帝”改为“先主”。

④专制凋零亡国祸,侵渔染指失烟硝:系指顾炎武总结明王朝之所以覆灭,很大程度上归咎于高度集中的君主独裁专制制度,使君、臣、民离心离德,指出“君臣上下怀利以接”,“无官不赂遗”、“无守不盗窃”(《日知录》卷十《名教》)的侵渔盘剥,以致引发农民起义的硝烟而失掉天下。有鉴于此,顾炎武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日知录》卷九)的政治主张,诸如提倡自由贸易、打击与民争利的“官倒”、废除苛剥繁重的赋税等。

⑤匹夫有责催人奋,一代宗师学涌潮:匹夫有责:语出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原文是: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责焉耳矣。引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为每一个普通民众都应担当起这一历史责任。这一辩证的理论思维,成为时人反清、后世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斗争的思想武器。一代宗师:喻指顾炎武对君主专制制度批判的理论,成为明清之际中国早期启蒙思潮的先导。《顾炎武评传》的作者许苏民先生称顾炎武:“理论创造和学术成就,不仅使他成为与黄宗羲王夫之齐名的一代思想文化巨人,而且成为继往开来的一代学术宗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