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逢衰世力扶镶,国士箴言放眼量②。
重整朝纲驱宦戚,复归王道任贤良③。
奉劝君主恭行俭,征得民心抑糜荒④。
元气诗文凝硕果,政坛学术博荣光⑤。
①王廷相(1474——1544年) 明代哲学家、文学家,字子衡,号浚川、平厓,别号河滨丈人,世称浚川先生。仪封(今河南兰考东)人。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博学好议论,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并称“前七子”。他认为“天地未生,只有元气,元气具则造化人物之道理即此而生,故元气之上,无物、无道、无理”(《雅述》)。批判了朱熹“理先于气”的说法。为学主“思”、“见闻”和“接习”(实行)并重。为官期间勤政爱民,打击贪暴。因遭奸人陷害,罢官家居,闭门著书立说,直至病逝,穆宗隆庆元年(1567)“诏复原官,赠少保,谥肃敏”。著有《雅述》、《慎言》等,编入《王氏家藏集》。王廷相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在政治、经济、历史观以及文学方面取得了诸多建树。在政治上,提出修举纪纲,任贤使能。“修政之要,莫先于任贤”(《浚川奏议》卷二)。权所以运国势,纲纪所以系国脉,人才所以主国命……(《慎言·御民》)。天下无难事也,得其人则易如反掌;天下无易事也,非其人则难于登天矣(《王氏家藏集》卷二六)。进而对君主提出取信于民的要求,御民以道不以术,守我之正而感服不计焉……术不可久,民不可愚,虽暂得之,终必失之,民以我非诚也……(《慎言·御民》)。在经济上,提出以农为本,农困则庾虚,庾虚则兵疲,兹用可忧矣。善渔者不泄泽,善田者不竭卉,蓄其利者深矣……作无益,崇土木,耗财货,是谓剥本(《慎言·保傅》)。故要求君臣以节俭率天下。指出居官者奢侈则必贪,为士者奢侈则必淫(《浚川奏议》卷八)。在历史观上,提出社会变革的渐进思想,法久必弊,弊必变,变所以救弊也……曰:变有要乎?曰:渐。春不见其生而日长,秋不见其杀而日枯,渐之义也至矣哉!(《慎言·御民》)在文学上,王廷相创作了许多诗歌,并在文学评论上得出诸多独到见解。针对“刻意藻饰”而无实际思想内容的文章,指出有意于为文者,志专于文,虽裁制衍丽,而其气常塞,组绘雕刻之迹,君子病之矣。无意于为文者,志专于道,虽平易疏淡,而其理常畅……(《王氏家藏集》卷二二)。(www.xing528.com)
②身逢衰世力扶镶,国士箴言放眼量:是说王廷相从政期间,正处明王朝中叶的衰世。明世宗朱厚熜迷信神仙,不理朝政,国事荒废。他登高望远,并竭力扶镶。他在朝堂能直言敢谏;在地方能倾心尽责,惩治贪官,赈灾救民,不同程度地为明王朝赢得了民心。他还提出一系列高瞻远瞩的治国方略。
③重整朝纲驱宦戚,复归王道任贤良:戚,指外戚;宦,指宦官。王廷相认为外戚干政,宦官擅权是国事衰退腐败之根。语出其《雅述》下篇:外戚侵政,衰世之渐;阉官擅权,亡国之本……任贤良,语出其《浚川奏议集》卷二:修政之要,莫先于任贤。又在《慎言·御民》中说人才所以主国命。大意是说,要重整朝纲必须驱逐擅权的外戚和宦官;只有任用贤臣才能复归王道。
④奉劝君主恭行俭,征得民心抑糜荒:指王廷相针对明王朝君臣的大肆挥霍浪费,提出君王应率先垂范恭行节俭,不要奢侈荒淫。因此,他在《慎言·保傅》中大声疾呼:“古之圣王者,以节俭率天下……政之至也。”又在《雅述》上篇曰:“俭自生简,简则易治;奢必生僭,僭则易乱。故俭为礼之本……”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民心。
⑤元气诗文凝硕果,政坛学术博荣光:“元气”,指王廷相在哲学上完成了气学的体系,成为明代元气学的杰出代表。他提出天地未生,只有元气(《雅述》)。指出理根于气,不能独立存在也,批判了朱熹理先于气的说法。诗文,指王廷相十分注重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强调诗文对于道德教育、治政的作用,主张“文以阐道”,他在《内台集》卷六中说:“文不载道,不足传世。”此外,王廷相作的诗歌,不但具有名家的特色,而且创作了“诗贵透莹”的观点。博荣光,语意引自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朝廷为王廷相“恤典”圣旨中有言:擢三试以起家,富五车而绩学……生有令名元老,隆四方之誉……彰百世之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