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藩妙法,以假乱真谋更辣。循序擒拿,画饼充饥犹浪花。 一招独到,铁手重拳挨个扫。堪见其高,筹措精心社稷牢
①明成祖即朱棣(1360-1424年,1402-1424年在位) 朱元璋第四子,初封燕王,镇守北平(今北京)。惠帝建文元年(1399)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靖难”,四年攻破京师(今江苏南京),夺取帝位,年号永乐。于永乐七年(1409)派亦失哈等设奴儿干都司,管辖今黑龙江、精奇里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和库页岛等地。永乐十九年(1421)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他解除了藩王兵权,巩固中央集权。重用宦官,设置东厂,开宦官干政之始。屡次出兵打击蒙古贵族的势力。派郑和出使南洋等地,远至东非,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在经济、文化上的交流。命解缙等编撰《永乐大典》,保存了大量古代文化典籍。统治期间曾爆发唐赛儿等农民起义。明成祖削藩:指明成祖朱棣以藩王的身份,通过发动“靖难之役”而取得帝位,所以他深知藩王势力的发展对朝廷的威胁是很大的。然而他既然以藩王势力为代表来发动“靖难之役”的,尽管骨子里想继续推行明惠帝朱允炆的削藩政策,表面上还得装出保护藩王的假象,所以,朱棣削藩是从“护藩”开始的。永乐元年(1403),朱棣下令恢复被朱允炆贬削的周王朱橚、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梗的藩王地位。因为这些藩王势力较小,暂时构不成对朝廷的威胁。但对势力较大的宁王朱权就不这样做,而是采用调虎离山之计,把他改封南昌。当皇位巩固后,他便撕下“护藩”的面纱,开始公开的,比朱允炆更卓有成效的第二次削藩,从永乐四年(1406)到永乐十九年(1421),朱棣把当时掌握兵权的藩王或削其护卫,或废为庶人,基本上解除了他们对抗朝廷的力量,达到了削藩的目的。与此同时,朱棣又大封靖难有功的功臣,从而为巩固政权取得了保障。(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