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儒学名臣方孝孺在中华诗鉴中的七律

儒学名臣方孝孺在中华诗鉴中的七律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④穷理致知书卓见,博文阔识露风华:穷理致知:指方孝孺提出的“穷理尽性”,他认为“穷”理的基础是“致知”,先能知而后才能行。所以《明史》卷一四一《方孝孺传》载:方孝孺工文章,醇深雄迈。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在其《明儒学案》中称赞方孝孺是明初诸儒之首、程朱复出、于紫阳真相伯仲、固为有明之学祖也。而明成祖朱棣却灭了忠于建文帝方孝孺的十族,使人们对方孝孺为朱明王朝倾尽心血而又付出了血的代价而感到痛惜。

儒学名臣方孝孺在中华诗鉴中的七律

百鸟喧啾凤誉嘉,倾诚王事写生涯

治心长术规人主,辅政良方匡国家

穷理致知书卓见,博文阔识露风华

明成失却唐宗量,惜为朱朝吐血花

①方孝孺(1357-1402年) 字希直,又字希古,号逊志,因其读书之处曰“正学”,人称正学先生。浙江宁海人,年轻时,师承明初浙东四贤之一的名儒宋濂,是宋濂最得意门生。在名儒宋濂教育熏陶下,使其在政治上、经济上、学术上、文学上皆有精湛论述。他在《逊志斋集》卷五《甄琛》中,论述统治者,对天下财物不能随心所欲而用之,必取之有方,说:“惟用天之所产以养天民而已。五材百物不能自察,其可用而用之。故人君者,导之以取之之方,资之以用之之要,使生乎天地之间者,不至于无用,用天下之物者,不至于无节,此君人者之职也。”他反对严刑峻法。在其集卷二《深虑论》中指出:“治天下有道,仁义礼乐之谓也;治天下有法,庆赏刑诛之谓也。”又在卷三《官政》中说:“惟本之以德,而辅之以刑,使恩惠常施于君子,刑罚严于小人,则宽不至于纵,猛不至于苛,而后道成矣……”在经济上提出“宁余于民,无藏于府库”的思想。在其集卷一《杂诫》第十一章中说:“国不患乎无积,而患无政……政以节民,民和则亲上。”在学术上提倡谦受益、孜孜以求的学风。在其集卷十一《与陈敬斋书》中说:“闻君子于学,将有以扩充吾良知良能……非由外铄我也……(故)日月不以薄蚀废其明,江河不以旱涝为盈缩,篙师不以风涛之险舍其操舟,农夫不以岁歉而辍其耕,菊芳乎秋,松柏秀于冬,各适其所;奚可以时之不偶,而歉吾素志哉。”在文学创作风格上提出了道德之气、浩然正气等笔法,所以被“一代文宗”的宋濂给予“凤凰”的极高评价。惠帝时任侍讲学士。燕王朱棣(成祖)以“靖难之役”夺取侄儿惠帝(即建文帝)皇位后,他拒不为成祖起草登极诏书,被杀。牵连十族(即九族和方的学生)达八百七十余人。遗著有《逊志斋集》等。(www.xing528.com)

②百鸟喧啾凤誉嘉,倾诚王事写生涯:“凤誉嘉”:语出方孝孺恩师宋濂在其《送二方生还天台诗序》中称方孝孺文章如“水涌而山出,喧啾百鸟中,见此孤凤凰……”正是这位在百鸟中超群的“凤凰”,以倾诚于“王事”的心志,从而写出了经天纬地的宏文高论,以壮不平凡的一生,而受到时人的赞叹。

③治心长术规人主,辅政良方匡国家:语意引自方孝孺《逊志斋集》卷三《君学下》,给君主修身、治政提出五个方面的“治心之术”和八个方面的“为政之方”:即“持敬以弭安肆之萌,寡欲以遏侈纵之渐,养慈爱之端以充其仁,伐骄泰之气以固其守,择贤士自辅以闲其邪”的行为规范和“明而不至于苛,宽而不流于纵,严而不迫于刻,仁而不溺于无断,智而不入于诈妄,纳谏而能委任,无逸而能不变,此为政之本也”的匡正国家之良策。

④穷理致知书卓见,博文阔识露风华:穷理致知:指方孝孺提出的“穷理尽性”,他认为“穷”理的基础是“致知”,先能知而后才能行。书卓见、露风华:指方孝孺的文学主张多变的创作风格,如他对我国古代文学理论中“气”的概念,提出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气”涵盖人世间道德之气、浩然正气。狭义的“气”,专指文章的气势。他的思想观念和所作文章,多从这两个方面为出发点。因此很受时人推崇。所以《明史》卷一四一《方孝孺传》载:方孝孺工文章,醇深雄迈。每一篇出,海内争相传诵。《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O“提要”评其文章风华并茂,纵横豪放,颇出东坡、龙川(陈亮)之间。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在其《明儒学案》中称赞方孝孺是明初诸儒之首、程朱复出、于紫阳真相伯仲、固为有明之学祖也。

⑤明成失却唐宗量,惜为朱朝吐血花:指“靖难之役”与“玄武门之变”有相似之处,皆同脉操戈。唐太宗李世民宽待并重用了曾经忠于太子李建成的魏征。而明成祖朱棣却灭了忠于建文帝方孝孺的十族(宗亲九族及方的学生),使人们对方孝孺为朱明王朝倾尽心血而又付出了血的代价而感到痛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