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纷争,相攻伐、沉浮更迭⑤。天下乱、大江南北,四分五裂⑥。两宋权宜呈鼎足,三家应变分疆列⑥。看元朝、英主拔群雄,超常策⑥。 展宏志,施卓识。挥铁手,兴王业⑦。运筹归一统,九州璧合⑦。诏告安抚仁义举,施恩体恤民心得⑦。破临安、席卷扫残云,乾坤赤⑦。
①忽必烈即元世祖(1215-1294年,1260-1294年在位) 亦称“薛禅皇帝”。蒙哥(宪宗)弟,蒙哥汗元年(1251)受命开府滦河上游之地,继以怀孟、京兆为封地。在任期间,任用儒生,注意农桑,兴办屯田。蒙哥汗三年率军攻云南,次年灭大理而还。九年(1259),攻宋鄂州(今湖北武昌),得蒙哥死讯,决策北还。次年(1260)在开平(今内蒙古正南旗东闪电河北岸)即大汗位,建元年号“中统”。其幼弟阿里不哥联合漠北、中亚诸王,和他争夺汗位,经过五年的争战,于至元元年(1264),取得全胜。不久迁都燕京称大都(即今北京)。至元八年(1271)定国号为元。随后发动对南宋的进攻,于至元十六年(1279)灭宋。统一全国。在位期间,任用刘秉忠、叶李等,吸收历代统治经验,建立包括行省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并加强中央政府对边疆的治理,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任用许衡、姚枢、窦默等,提倡程朱理学,以加强思想统治。中后期,因施以阶级压迫,对汉人实行与蒙古人、色目人极不平等的政策,导致汉人的不断反抗,前后相继,直至元王朝的灭亡。
②第一首曲:指忽必烈与蒙哥汗征伐南宋时,当得知蒙哥汗死讯,断然决定与南宋议和。率兵北撤。在汉族知识分子及其亲信的支持下,抢先在开平召开忽里台(蒙古贵族代表会议)大会,成功地登上大汗宝座。他继承汗位时,其幼弟阿里不哥在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上游东岸)召开忽里台大会,自立为大汗,与他分庭抗礼。双方陷入五年争夺汗位的斗争。阿里不哥在久经沙场且又众望所归的忽必烈的打击下,最终战败投降。
③第二首曲:指忽必烈继承汗位后,定年号为“中统”,中统建元,表示忽必烈不但要统一蒙古,还具有统一全中国的宏图大志。从至元二年(1265)发兵攻宋,到至元十三年(1276)正月,南宋京城临安(今杭州市)被攻破,迫使宋恭帝出降,又用三年时间(到1279)扫清了南宋的残余势力,完成了统一大业。
④第三首曲:指忽必烈为寻求安邦治国良策,兴汉学、重孔教,招贤才,纳良臣,并开设集贤馆,以礼遇汉儒,传播汉文化,使蒙汉交融,从而建立起多民族的大元王朝。(www.xing528.com)
⑤五代纷争、沉浮更迭句:指唐末到五代(梁、唐、晋、汉、周)至两宋近五百年间,中国处于政权频繁更替又分裂割据的局面。
⑥⑥⑥天下乱、分疆列,超常策三段:两宋,指北宋、南宋。三家,指先有北宋、辽、西夏;后有南宋、金、西夏,长期呈三足鼎立之局面,直到英主忽必烈时才获得天下统一。
⑦⑦⑦⑦展宏志、兴王业、九州璧合、乾坤赤四段:系指忽必烈为击败腐朽没落的南宋王朝征得民心等策略,语意引自《元史》卷八《世祖本纪》,蒙军伐南宋,他告诫蒙军将士说:“无辜之民,初无预焉,将士毋得妄加杀掠。”又《阿里海牙传》载,忽必烈指示刘整等对樊城莫急攻,“毋攻城,但围之,以俟其自降”。又《元史》卷一二七《伯颜传》载,忽必烈令伯颜统帅大军伐南宋,他对伯颜叮嘱说:“昔曹彬以不嗜杀,平江南,汝其体朕心,为吾曹彬可也。”如此这般的“征得民心之策”,故使南宋分崩离析,犹如风扫残云,唤得一个光芒四射的“红日”当空。《元史·世祖本纪》赞曰:世祖度量宏广,知人善任使,信用儒术,用能以夏变夷,立纪陈纪,所以为一代之制者,规模宏远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