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处世量宽宏,博学多才学者崇②。
卓见恩连同苦乐,鲜知德接共哀荣③。
育人唯实于时用,施教标新应世通④。
一帜兼容成大器,三贤并列建殊功⑤。
①吕祖谦(1137-1181年) 南宋哲学家、文学家。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因其伯父吕本中人称“大东莱先生”,故而吕祖谦亦有“小东莱”之称。与朱熹、张栻齐名,时称“东南三贤”。婺州(今浙江金华)人。曾任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吕祖谦出身于世代书香之家,得深厚的家学条件,故学识渊博,其文笔锋犀利。相传聚集在他的门下有数百人之多,在教育上独树一帜,兼采诸家所长,弃其所短,形成博大精深的学术体系。开浙东学派先声。提出“学”与“教”的两条新途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人皆病学者自以为是,但恐其未尝学耳,使其果用力于学,则必将自进之不足,而何敢自是哉?……不能自反自强,皆非真知者也(其《文集》卷一六《礼记说》)。反对墨守成规,人云亦云,老是重复别人说过的话。他教导学生要有独立的见解,指出:今之为学,自初及长多随所习熟者为之,皆不出窠臼。唯出窠臼之外,然后有功(《文集》卷一二《易说·随》)。著有《东莱集》、《吕氏家塾读书记》、《东莱左传博议》等。编有《宋文鉴》、《古文关键》等。(www.xing528.com)
②为人处事量宽宏,博学多才学者崇:指吕祖谦对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的“理学”、陆九渊“心学”理论有相同的观点,又有不同的一面。而能和朱、陆成为挚友。为调停朱、陆的学术矛盾于淳熙二年(1175),倾尽心血组织了“鹅湖之会”,最终使二人释解前嫌而互相尊重。朱称陆“颇有心得”,陆称朱“泰山乔岳”。朱、陆二人又十分推崇吕祖谦的道德风范,陆誉吕“忠厚之至”。朱誉吕“有耆龟之志”,“尽言以纳忠,而羞为讦(jié)”。
③卓见恩连同苦乐,鲜知德接共哀荣:意思是说,为人君者,若能关心人民疾苦,与民同苦同乐,施恩德于民,才会得到人民的称誉,有难时就会得到人民的支持与怜悯。相反则必遭其祸。语意引自吕祖谦《文集·卷一七·孟子说》:大凡人君不与民同忧乐,寻常事不见其祸福,及一旦有不测之祸,如卫懿公伐狄,兵有使鹤之怨(因爱鹤不爱兵),其失方见。即士兵不保护卫懿公,使他当了敌人的俘虏。
④育人唯实于时用,施教标新应世通:喻指施教、育人要坚持唯实与创新,要与时俱进,与时事相联系,重在济世安民、经世致用。即吕相谦《文集·卷二·太学策问》中,所说的“讲实理、育实材而求实用”的教育方针。
⑤一帜兼容成大器,三贤并列建殊功:指吕祖谦在治学中扬弃和兼容并包各家学说,并吸取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之长,从而形成自成一家的“婺学”理学。所以被学者称为“东南三贤”之一,与朱熹、张栻齐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