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恣将息,藩镇分庭波又继。王命难施,烽火相连无静时。 宦奸得势,干政擅权尤放肆。两害相贻,天下不安摇国基。
①藩镇割据和官官擅政:是指唐王朝自“安史之乱”的发生,迅速从强盛走向衰弱。相继打了八年,才使这一事件得以平息。然而藩镇割据却由此形成,其中最严重的是成德、卢龙、魏博三镇,统称“河朔三镇”。这些节度使都是父死子继,自署官吏,目无朝廷。“他们喜则连衡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有的藩镇干脆不供王赋,有的则大量占有送使、留州部分,上缴中央的赋税亦很有限。这些藩镇的存在,酿成战火连年、国无宁日的局面。唐王朝后期,中央同藩镇之间发生过三次大规模的战事。第一次,唐德宗力图平藩,引起“二帝四王”之乱,又不得不采取了一些宽寡措施;第二次,唐宪宗大举用兵,平定了不少藩镇,但尚未彻底;第三次,唐武宗只平定了泽潞,藩镇割据局面仍然存在。长期以来,节度使和中央的矛盾,一直未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因此,严重地削弱了唐王朝中央集权的力量。再就是宦官专权问题。从唐玄宗晚年宠信高力士开始,宦官得以逐渐参与朝政。但宦官进一步猖獗和擅权干政,还是从安史之乱以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肃宗任用不懂军事的宦官鱼朝恩统帅九路大军进剿盘踞在河北的安庆绪,打了一次大败仗。唐代宗即位于非常时期,他借宦官李辅国之力杀了专权的张皇后及其同党、兖王李僩(xiàn),拥他登上帝位,李辅国得到重用,御前符印、军令都交由他处理。后又任用程元振、鱼朝恩,让他们专统禁军。德宗贞元十二年(796),宦官窦文场、霍仙鸣分任左右神策、护军中尉。至此,宦官掌握禁军成为定例。实际上由宦官掌握了京师的全部军力。代宗时,始用宦官于内廷知枢密,参与机要。宪宗时正式设枢密使,由宦官担任。中书门下省的权力亦受侵夺。这些弊政,逐渐使宦官集团在全国形成一股政治势力,尤其身在宫廷的宦官更是大权在握,发展到严重的时候,立君、弑君、废君如同儿戏。唐王朝自宪宗起,有八个皇帝是由宦官拥立的,宪宗与敬宗皆死于宦官之手。宦官进退朝臣,任命节帅更是司空见惯。唐王朝后期,外有节度使尾大不掉,各行其事,内有宦官把持朝政,皇室的力量日渐衰弱,这种现象长期存在,直至唐朝灭亡。(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