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玄奘取经:菩萨蛮(中华诗鉴)

玄奘取经:菩萨蛮(中华诗鉴)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统一法旨,决心到佛教发源地天竺(古印度)取经。③③功成、佳话上下四句:是说玄奘以非同寻常惊人的毅力和决心终于取得“真经”,从而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贞观十九年玄奘取经成功,回到长安。唐太宗给玄奘以“法门之领袖”极高评价。当代学者傅新艺先生在所著《玄奘评传》中称玄奘堪为“中国历史上独步千古的佛门大师”。

玄奘取经:菩萨蛮(中华诗鉴)

取经遥赴关山路,千难万险何尝惧。回首望长安,京城云海间。  功成心愿了,三藏世惊晓。佳话誉千秋,典章名著留

玄奘(602—664年) 通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唐代高僧,佛教学者,旅行家,唯识宗创始人之一,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本姓陈,名祎,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十三岁出家,后遍访名师,精通经论。因感国内众说纷纭,难得定论,故决心到天竺(古印度学习,求得解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一说贞观三年)经凉州出玉门关西行赴天竺,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学,后又游学天竺各地,与一些学者展开辩论,名震五竺。贞观十九年回到长安。译出经、论75部,凡1335卷,多用直译,笔法谨严,世称“新译”,对中国佛教思想的发展影响很大。曾编译《成唯识论》(即唯识论),论证“我”(主体),“法”不过是“识”的变现,都非真实存在,只有破除“我执”、“法执”,才能达到“成佛”境界。又记旅行见闻,撰成《大唐西域记》一书。由于他的卓越成就,所以民间广泛流传他的故事,如明吴承恩的《西游记小说等,都从他的故事发展而来。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玄奘无疑可以列入“拼命硬干的人”、“舍身求法的人”。唐太宗《大唐三藏圣教序》,《序高僧传》(卷四)给予其极高的评价,其中说:“有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超六尘而迥出,只千古而无对……是以翘心净土,往游西域,乘危远迈,杖策孤征……周游西宇,十有七年,穷历道邦,询求正教……总将三藏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译布中夏,宣扬胜业。引慈云于西极,注法雨于东垂。圣教缺而复全,苍生罪而还福……”

②②取经、回首上下四句:是指玄奘对中国当时佛教诸家异说“各擅宗途,验之经典,亦隐显有异,莫知适从”(《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一》)。为统一法旨,决心到佛教发源地天竺(古印度)取经。途经数国及有关地区的数百道关卡,跋山涉水,吃尽千辛万苦才抵达目的地——那烂陀寺。据《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五》:玄奘践流沙之漫漫,涉雪岭之巍巍……中间所经五万余里。试想在那交通不便,其中又漫无人烟的地带,需要多大的毅力啊!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撰著神话小说《西游记》,把其艰辛概括为九九八十一难,并不为过。这里喻指玄奘踏上异国他乡时,回首祖国长安已在云海里了,此种遐想和眷念之心情没有经历过的人怎么体会得到呢?然而他却没有退却,继续向前。(www.xing528.com)

③③功成、佳话上下四句:是说玄奘以非同寻常惊人的毅力和决心终于取得“真经”,从而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取经成功,回到长安。唐太宗给玄奘以“法门之领袖”极高评价。其精神不但为后世学者所称道,而且为鲁迅先生所赞誉。当代学者傅新艺先生在所著《玄奘评传》中称玄奘堪为“中国历史上独步千古的佛门大师”。正如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比喻的那样,玄奘是“拼命硬干的人”,“舍身求法的人”。三藏:指三藏法师玄奘,又指佛教经典。名著留:一指玄奘翻译的佛经。又指他撰著《大唐西域记》,该书成为后世研究西北地区以及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中亚等地区地理考古的重要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