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君治国咨经典,文讹奥难通③。礼贤下士,孔颜受命,析旨明宗③。 厘清正误,渊源释解,焕发新容④。点龙绣凤,名章注彩,巧夺天工④。
①孔颖达(574—648年) 唐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市西北)人。生于北朝,少时从刘焯问学。隋大业(605-616年)初,选为“明经”,授河内郡博士。仕唐历任国学博士、国子司业、国子祭酒诸职。孔颖达根据唐太宗“经籍去圣久远,文字讹漏”而应予厘正的诏命,撰《五经正义》:即①《周易正义》,《周易》亦称《易经》,简称《易》。孔颖达在魏王弼、晋韩康伯《周易注》的基础上另作新疏;②《尚书正义》,《尚书》也称《书经》,是夏商周几个王朝的历史文献汇编。孔颖达在其《正义》中对其性质做了精辟的论述;③《毛诗正义》,《毛诗》,相传为西汉初毛亨、毛苌所传。孔颖达取二毛及东汉郑众、郑玄所治,对《毛诗》的古代诗歌形成及其变迁做了详尽的论述;④《礼记正义》,孔颖达对《礼记》中礼的形成作用进行了阐述和论证;⑤《春秋正义》,《春秋》即鲁国的史记,相传为孔子所作。孔颖达对其性质和宗旨做了深刻的阐述。
②颜师古(581—645) 唐训诂学家,名籀(zhòu),以字行(据《唐书》本传,《新唐书·儒学传》作“字籀”)。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官至中书侍郎秘书少监、秘书监。作《汉书注》、《急救章注》及《匡谬正俗》等。考证文字,多所订正。颜师古在史学方面的最大贡献是《汉书注》。《汉书》是东汉史学家班固继司马迁《史记》之后又一部史学名著。然而《汉书》多古字古义,一般人不容易看懂。从行世以来就以难读著称。到颜师古时已有作注二十三家之多,但却不能令人满意。因此颜师古奉唐太宗之命,给《汉书》做详细注释。其注围绕存是、伸意、匡谬、删芜、补阙五条原则,为后人学习和研究《汉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千百年来,一直被誉为班氏功臣。试举一例,如《文帝纪》诏书曰:“朕初即位,其赦天下,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斗酒。”苏林注曰:“男赐爵,女子赐牛酒。”师古注曰:“赐爵者,谓一家之长得之也。女子谓赐者之妻也。率百户共得牛若干头,酒若干石,无定数也。”苏林的解释很笼统,而且意思不甚明了。颜师古的注则讲得清楚明白,受爵者须是一家之长。并非人人可得。女子是受爵者之妻,也并非泛指女子。这样一注,文义全明,而且还引申了原文的意思。(www.xing528.com)
③③文讹奥难通前后五句:是说有道明君唐太宗欲以儒家经典治国,以及让其臣僚皆能掌握其要领。他认为“经籍去圣久远,文字讹谬”,使人很难明白其义,故委任以孔颖达、颜师古为首的学者为经书作注。孔、颜亦不负众望,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使命。
④④厘清正误、巧夺天工上下六句:是说孔颖达对“五经”即《周易》、《尚书》、《毛诗》、《礼记》、《春秋左传》作《五经正义》;颜师古对《汉书》作《汉书注》。二人校正古籍中的“奇书难字”,并做到“曲尽其源”。使《五经正义》成为当时学子的标准读本,并对后世研究五经提供了极大方便。在《汉书》已有二十三家作注仍不尽意的基础上,进行存是、伸意、匡谬、删芜、补阙的五项工作,使其成为后世研究《汉书》的范本。经孔、颜二人对“五经”、《汉书》厘清正误,追根溯源,详解要旨,使其“焕发新容”,他们为古籍名章作注,犹画龙点睛,绣凤注彩。真可谓“巧夺天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