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超群富略韬,刚柔相济立当朝②。
忠于国事肝肠献,博得女皇梁栋褒③。
举荐贤臣称卓识,尊宗唐室聚英豪④。
重开王业丰碑迹,扭转乾坤慰狄劳⑤。
①狄仁杰(630—700年) 唐代能臣。字怀英,太原(治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少有大志,勤奋好学,后以明经入仕,历任大理寺丞、侍御史、宁、豫、魏等州刺史。武则天时多次拜相。武则天长寿元年(690),被来俊臣诬陷下狱,他巧以衣带藏申诉状,由儿子狄光远面呈武则天,得以出狱,贬为彭泽令,转任魏州刺史、幽州都督。神功元年(697)复相。后出任河北道行军元帅、河北道安抚大使,率军抵御突厥进攻。入为内史,在女皇武则天当政时,以不畏权势著称。并曾推荐张柬之等数十人,后皆成为名臣。睿宗时追封狄仁杰为梁国公,世称“狄梁公”。狄仁杰还是一位断案高手,至今还流传着他断案如神的佳话。(www.xing528.com)
②智慧超群富略韬,刚柔相济立当朝:指武则天当政期间,对忠于唐室的朝臣多采取残酷镇压的手段。而狄仁杰虽心系唐室,却能对武则天继承贞观伟业有所建树,而深得武则天的赏识。这是因为他具有刚柔相济的秉性、智慧超人的才华。
③忠于国事肝肠献,博得女皇梁栋褒:指狄仁杰倾诚竭力于国事,被武则天视为栋梁之材。如《资治通鉴·唐纪二三》载:久视元年(700),太后欲造大像,使天下僧尼日出一钱以助其功。狄仁杰上疏谏:“今之伽蓝(指佛寺),制过宫阙。功不使鬼,止在役人,物不天来,终须地出,不损百姓,将何以求!……”又曰:“比来水旱不节,当今边境未宁,若费官财,又尽人力,一隅有难,将何以救之!”太后曰:“公教朕为善,何得相违!”逐罢其役。由于狄仁杰忠于国事,功绩颇多,群臣莫及,太后对狄仁杰敬重有加,常谓之国老而不名。入见常止其拜,曰:“每见公拜,朕亦身痛。”同年,狄仁杰病逝,太后泣曰:“朝堂空矣!”自是朝廷有大事,众或不决,太后辄叹曰:“天夺吾国老何太早邪!”可见女皇武则天对狄仁杰的依倚之重。
④举荐贤臣称卓识,尊宗唐室聚英豪:喻指狄仁杰为恢复唐室奠定了基础。以卓识的见解,为朝廷推荐和聚集了一批能臣贤相,留下了运筹于帷幄之中的伏笔。事见《资治通鉴·二〇七卷》记载:狄仁杰先后向武则天推荐张柬之、姚崇、桓彦范、敬晖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一日,太后问仁杰:“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谁可者?”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为将相。”仁杰对曰:“……必欲取卓荦奇才,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
⑤重开王业丰碑迹,扭转乾坤慰狄劳:据新、旧《唐书·狄仁杰传》所载:圣历元年(698),武则天两个侄儿武承嗣、武三思钻营想当太子,武则天一时尚未决定。狄仁杰趁武则天犹豫之际,劝谏说(译文):“……姑侄与母亲那一种关系亲呢?皇上立儿子为嗣离开人世间,神主安放在祖庙与先帝一样同受祭祀,代代不息;如果立侄子为帝,则从没听说过侄子为天子,把姑母供在祖庙里的。”太后感悟,于是再立庐陵王(即中宗李显)为太子。又《则天武皇后传》:久视元年(705),武则天病逝。果不其然,宰相张柬之等发动兵变,杀麟台监张易之、春官侍郎张昌宗,扶中宗李显复位。这里是说,这一重开李唐天下,扭转乾坤的举动,是对狄仁杰生前举荐张柬之为相,得以恢复唐室建有丰碑式大功的告慰和赞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