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魏徵:一代著名谏官,中华诗鉴

魏徵:一代著名谏官,中华诗鉴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代名臣称罕见,犯颜直谏佩师宗⑤。又,《资治通鉴·一九五卷》魏徵指出:“夫鉴行莫如止水,鉴败莫如亡国。”魏徵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代诤臣和名臣。李世民十分欣赏魏徵的坦荡。魏徵佐太宗十七年,最具重大意义的是制定“偃革兴文”的治国方针,成太宗贞观之治的宏业。贞观十七年魏徵病逝。⑤一代名臣称罕见,犯颜直谏佩师宗:师宗,应为:“宗师”,即被奉为师表的人。

魏徵:一代著名谏官,中华诗鉴

幸逢明主绩扬弘,辅佐贞观不世功

偃武修文诚信举,施仁布义德风崇

当朝得失解千结,历古兴亡陈百通

一代名臣称罕见,犯颜直谏佩师宗

魏徵(580-643年) 唐初政治家。字玄成,巨(钜)鹿(今属河北晋西县)人,后移居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少孤贫,曾为道士。隋末参加瓦岗军,李密败,降唐。又被窦建德所获,任起居舍人。建德败,入唐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擢为谏议大夫,前后陈谏二百余事。多次劝太宗以隋亡为鉴,引《荀子》语:“君,舟也。民,水也。水所以载舟,水所以覆舟。”故孔子曰:“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贞观政要》卷三)据《资治通鉴·一九四卷》载,魏徵指出:“人主善始者多,克终者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又,《资治通鉴·一九五卷》魏徵指出:“夫鉴行莫如止水,鉴败莫如亡国。”魏徵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代诤臣和名臣。武德九年(626)“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被立为太子,掌握了国家一切权力。随着李建成的失败,魏徵策划的“非常之谋”也被揭发出来,为此李世民特地召见他严厉斥责:“何为离间我兄弟?”不少人替魏徵捏一把汗,可魏徵却神色镇定自若地说:“先太子早听从徵言,必无今日之祸。”(《资治通鉴·一九一卷》)李世民十分欣赏魏徵的坦荡。至此魏徵终遇明主,他政治上的一世辉煌由此开始。魏徵输诚献策,竭尽心力,深得太宗赏识。贞观六年(632)升任检校侍中,成为门下省最高长官,又晋封魏国公,“佐天子而总大政者”(《唐六典》卷八)。王珪曾对太宗说:“以谏诤为核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魏徵。”(《旧唐书》卷七〇)贞观十六年(642)九月,晋升魏徵为太子太师,从一品。魏徵佐太宗十七年,最具重大意义的是制定“偃革兴文”的治国方针,成太宗贞观之治的宏业。贞观十七年(643)魏徵病逝。唐太宗对这位敢于犯颜直谏的著名谏臣,发出了千古留名的“三镜”之叹(见一代明君唐太宗注④)。著作有《隋书》的序论与《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魏郑公文集》三卷,并主编名著《群书治要》。(www.xing528.com)

②幸逢明主绩扬弘,辅佐贞观不世功:系说魏徵身处隋唐交替之际,仕途曲折,备尝艰辛,几易其主,毫无建树。直到幸逢明主唐太宗,才得以发挥他的才能,弘扬他的作为,为辅佐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建立盖世奇功。语出贞观十二年(638)唐太宗对侍臣说:“……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之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徵而已。”(《贞观政要·任贤》)

③偃武修文诚信举,施仁布义德风崇:偃武修文,应为“偃革兴文”即魏征为唐太宗“贞观之治”制定的“治国方针”。魏徵针对唐初因战争造成民生凋敝的残破局面,提出“偃革兴文”方针,停止战事,与民休养生息,大兴文治,选贤任能,以仁义德治诚信等一系列措施,以感召天下臣民,为唐太宗所采纳,成为《贞观之治》取得成功的重要决策。参见魏徵在《理狱听谏疏》中说:“故非仁无以广施,非义无以正身,惠下以仁,正身以义,则其政不严而理,其教不肃而成矣。”(《魏郑公文集·卷一》)又魏徵在上第四疏中说:“为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同上)

④当朝得失解千结,历古兴亡陈百通:喻指以魏徵为首根据唐“太宗欲知前世得失”的诏命,从上自五帝下迄亡隋,纵贯古今旁通各家的古籍中,“删其繁芜,择其精粹”撰成《群书治要》一书,解“上千”之不明,疏“成百”之障碍(详见唐代一部宝典——《群书治要》)。

⑤一代名臣称罕见,犯颜直谏佩师宗:师宗,应为:“宗师”,即被奉为师表的人。是说魏徵这位著名谏官,其犯颜直谏的胆识和精神是罕见的;其辅佐太宗“贞观之治”的丰功伟绩也是罕见的;其“君之所以明,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贞观政要·君道》),即“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卓识更是罕有的。按照太宗的话说“不许我为非”(同上)。按照大臣王珪的话说“耻君不及尧、舜”(《旧唐书·王珪传》)。因此可以说魏徵的政治思想,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是时代的结晶,其直言敢谏的精神,永远不会失去其价值,直到今天民主社会仍有借鉴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