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刚正若青松,未思荣,见贞忠。直谏陈疏,胆识令人崇。二十七年如一日,多建树,不邀功。
清贫家境屋中空,布衣充,历寒冬。俭约为怀,廉洁告苍穹。感动君王惊叫绝,寒舍赴,慰高公。(www.xing528.com)
①高允(390-487年) 北魏北海蓨(tiāo,今河北景县)人,字伯恭。魏初被征为中书博士,迁侍郎,授太子经书,曾与魏司徒崔浩同修国史。后浩因国史案被杀,他由于太子拓跋晃的营救而得免。文成帝时,位至中书令。文明太后临朝,引他参决大政。前后历经五帝,历任要职,达五十余年。高允为人正直,敢于针对朝廷不完善的事情直谏,文成帝拓跋濬非常重视他的谏言,但高允任郎官二十七年从来没有升迁。他部下做大官的有数百人,甚至有的封侯。《魏书·高允列传》、《资治通鉴·一二八卷》(译文):一次朝会文成帝拓跋濬对大臣们说:“你们虽然拿着刀弓站在我左右,但都是白站了,从来没有一句规劝的话,只是在我高兴的时候请求官爵,没有功劳而竟然做到王公。允执笔辅佐我们国家有数十年,功劳不小,而不过郎中,你们不觉得羞愧吗?”众官无不惊服,太安四年(458)任高允为中书令,又,他的同僚游雅说:因国史案,“诏命当面受审,(崔)司徒哭叫不成声,双腿发抖连话都说不出。宗钦以下的人趴在地上吓得冒汗,而高子却独自陈说事理,解释是非,义正辞正,声音洪亮。君主为之动容,听者无不神往”。(同上)当时魏国百官俸禄很少,高允不但为人正直,而且生活十分俭朴。拓跋濬到高允家,一看只有草屋几间,床上只有粗布被,妻儿穿的是旧棉絮做的衣袍,厨中仅有咸菜,拓跋濬感叹不已,马上赐给高允五百匹缯布(古时指丝织品)一千斛粮食。因此,此后北魏开始实行百官俸禄制,规定官员按职位分别发给相应的俸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