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拆穿历史祸因:《中华诗鉴》详析梁武帝慈悲

拆穿历史祸因:《中华诗鉴》详析梁武帝慈悲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萧衍愿偿谋智颓,修身失措枉慈悲。①梁武帝“慈悲”致祸:《南史·梁高祖本纪》记载,萧衍信佛到了笃信痴迷的程度,甚至表示不愿做皇帝,想出家当和尚。先后三次斋戒沐浴,到同泰寺“舍身”。晚年的梁武帝因为致力于修佛戒,对待刑事法令宽疏简约,如遇重罪犯被判死刑时,他竟然掉几滴眼泪,念几声“阿弥陀佛”。从萧衍“慈悲”致祸的教训看来,人主不光要有“仁慈”之心,还要有明察秋毫、透析真伪的“法眼”。

拆穿历史祸因:《中华诗鉴》详析梁武帝慈悲

萧衍愿偿谋智颓,修身失措枉慈悲。

一心沉醉佛家事,三次舍身几未归。

纲纪坏,稷基危,引狼入室孽生非。(www.xing528.com)

阴谋叛乱江山窃,衔恨台城命惨摧。

①梁武帝“慈悲”致祸:《南史·梁高祖本纪》记载,萧衍信佛到了笃信痴迷的程度,甚至表示不愿做皇帝,想出家当和尚。先后三次斋戒沐浴,到同泰寺“舍身”。他“舍身”三次,大臣们又把他赎回来,三次花费钱三亿。晚年的梁武帝因为致力于修佛戒,对待刑事法令宽疏简约,如遇重罪犯被判死刑时,他竟然掉几滴眼泪,念几声“阿弥陀佛”。因而一些奸邪的官吏,借此玩弄刑事法令,为所欲为。有的人想叛乱,事被发觉,萧衍还哭泣着原谅他们。他最大的失策则在于招引北齐叛将侯景,引狼入室,自取灭亡。侯景是个凶狠残暴而又贪得无厌的人。先叛北齐降北魏,继叛西魏投东魏大丞相高欢,成为司徒、大将。因与高欢的儿子、东魏大将高澄不和,于是又生异心。梁武帝太清元年(547)侯景投靠南朝梁国,求降时,梁朝大臣多不同意,而梁武帝萧衍却轻信了侯景,收降了他,任为大将,并封为河南王(见《梁书·侯景传》)。东魏为了离间,遂与萧梁议和,萧衍已失去了早年的睿智,看不到是离间计,就轻易地答应了。梁魏的议和,引起了侯景的不满。第二年,即梁武帝太清二年(548),侯景与梁宗室临贺王萧正德勾结,举兵反叛,攻破建康(今南京),太清三年攻下台城(宫城),梁武帝被侯景囚禁于台城的净居殿,饥饿而死。从萧衍“慈悲”致祸的教训看来,人主不光要有“仁慈”之心,还要有明察秋毫、透析真伪的“法眼”。萧衍死后,侯景立他的儿子萧纲为帝,是为简文帝,简文帝大宝二年(551),侯景废简文帝立萧栋为帝,旋废萧栋自立,改国号为汉。次年,侯景被梁将陈霸先、王僧辩打败,侯景逃亡时被部下杀死。侯景之乱后,梁国国势日危,五年后(557),梁朝被陈霸先建立的陈朝所取代。梁朝自公元502年萧衍取代南齐,历传六帝(实际有名位的仅三帝),至公元557年为陈霸先取代,享国55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