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命承修镶玉瑕,不同凡响露风华②。
创新考证根源究,博采群书正误查②。
成果硕,喻奇葩,鲜知志注震名家③。
珠联璧合功夫厚,锦上添花典籍佳③。(www.xing528.com)
①裴松之(372-451年) 南朝宋史学家。字世期,祖籍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曾任国子博士、中书侍郎等职。在任期间,因陈寿《三国志》过于简略,宋文帝命他给《三国志》作注。裴松之博采群书,以补缺、备异、惩妄、论辩为原则,著成不朽之作《三国志注》。开创了充实史料和多元作注的新体例,并为后世保存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注文与《三国志》篇幅相近(一说较正文多出三倍)。关于《三国志》与注文的具体字数,历来说法不一,从宋代起就有错误估计,到清代武英殿刻本《三国志》李龙官等校刊说“裴松之注更三倍于正文”。20世纪60年代初有学者说《三国志》全文约20万字左右,而裴松之注文约54万字左右。直到1990年,才有了比较精确的统计。据王廷洽《应正确认识石匮书〈三国志〉裴注的价值》和崔曙庭〈三国志〉本文确实多于〈裴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二期载,崔文列表显示王、崔二同志根据不同版本所统计的《三国志》正文和注文的具体数字。王统计的正文为366657字,裴注为320799字;崔统计的正文是367327字,裴注是320805字,二者正文差670字,注文仅差6字。《三国志》的重要特色:一是创新注史体例。裴松之在上《三国志注表》时阐述注《三国志》运用史料的指导思想,形象地比喻说:“窃惟绘事以众色成文,蜜蜂以兼采为味,故能使绚素有章,甘逾本质。”二是成为一部三国史的研究总集。三是创新完整的历史考证法。四是坚持实录的史学思想。五是涵盖着有益于时代的政治思想。
②②镶玉瑕、正误查上下四句:指因陈寿名著《三国志》(裴松之誉为“近世之嘉史”)过于简略(如玉之有瑕),裴松之奉南朝宋文帝之命为《三国志》作注。他博采群书,以补缺、备异、惩妄、辨伪为原则,撰成更加完美的《三国志注》。
③③成果硕以下五句:系说裴松之在撰《三国志注》下的真功夫、并肇创了中国史学上的史注体,其取得的丰硕成果,犹如一朵奇葩为史学家所叹服。使《三国志》与《三国志注》似若“珠联璧合”,使史籍更加真实详备,似锦上添花一样的完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