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命托孤国柱臣,朝中政事必躬亲②。
筹谋北伐行王道,安定南中施德仁③。
擒七纵,服民心,感召孟获谢天恩④。
南征义举传佳话,留下名篇震古今⑤。
①七擒七纵:亦作“七纵七擒”。蜀汉时,交州土著人首领雍闿(kǎi)听说蜀汉昭烈帝刘备病逝,就杀死益州(治所在今云南曲靖,建兴三年(225年)改为建宁郡)太守正昂。雍闿派他的同乡孟获煽动各地的夷人反叛蜀汉。当时诸葛亮因遇国丧,没有派兵征讨。蜀汉后主建兴三年,诸葛亮认为蜀汉政权已经稳定,政治已经入轨,为了巩固边防,安定南方,实现他北伐曹魏,光复汉室的夙愿,于是决定南征。诸葛亮对反叛的孟获擒了七次,又放了七次。事见《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www.xing528.com)
②受命托孤国柱臣,朝中政事必躬亲:是说昭烈帝刘备病逝后,后主刘禅初继位,诸葛亮成为蜀汉朝中的顶梁柱,为报答刘备临终之重托,做到凡事必亲自过问。《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更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③筹谋北伐行王道,安定南中施德仁:南中:泛指南部地区;南方。三国时,蜀汉以巴、蜀为根据地,其地在巴、蜀之南,故名。同《诸葛传》:先主卒后,南中诸郡,并皆叛乱。诸葛亮为谋北伐之大计,巩固西南边陲,以布施仁义道德,故决定南征。
④擒七纵,服民心,感召孟获谢天恩:擒七纵,即七擒七纵。语意引自《资治通鉴·七十卷》:七纵七擒而亮遣获,(孟)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三国演义》第九十回“烧藤甲七擒孟获”亦主此说,孟获垂泪言:“七擒七纵,自古未有也!”
⑤南征义举传佳话,留下名篇震古今:指诸葛亮南征兴的仁义之师。其对孟获“七擒七纵”成为古今传诵的一篇佳话,被后世喻为善于使对方折服的上好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