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华诗鉴》刘熙著《释名》诗评分享

《中华诗鉴》刘熙著《释名》诗评分享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②身处寒微力壮行,洞开训诂一鸣惊:喻指刘熙虽身处微贱之境但却志向不凡,由于他洞开训诂之学,即著《释名》,成为一举成名的人物。刘熙的《释名》开始摆脱了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主观随意性的学术氛围,从语言声音的角度来推求文字的由来,并探讨字义、象形的客观词源,推求事物得名的由来。④推事物,历分清,匠心训释字根凭:是说刘熙《释名》,将推求事物得名的由来,一一分清,独具匠心,以字的根本意义为凭据训释。

《中华诗鉴》刘熙著《释名》诗评分享

身处寒微力壮行,洞开训诂一鸣惊

声音言语词源溯,字义象形宗旨明

推事物,历分清,匠心训释字根凭

奠基汉语成规范,赢得世人嘉誉评

①《释名》:即训诂书,作者刘熙。训诂:用比较通俗的话来解释古书中词义叫“训”;用当代的话来解释古代词语叫“诂”。全书共二十七篇,分为八卷。该书在吴主孙皓凤凰二年(273)已广为流布,为当时学者所重视,因此推断此书当成书于汉末。(www.xing528.com)

②身处寒微力壮行,洞开训诂一鸣惊:喻指刘熙虽身处微贱之境但却志向不凡,由于他洞开训诂之学,即著《释名》,成为一举成名的人物。因刘熙一生没有出仕,故史书没有为他立传,其生平事迹无法考察,仅知他是东汉末北海郡(山东潍坊高密一带)人。长期过着隐居清贫生活

③声音言语词源溯,字义象形宗旨明:系说古代对词源的考察训诂,它起源很早,先秦文献中已有探求词的音义来源的音训,到了汉代,由于阐释经学的需要,利用声训阐发理论观点成为一种时尚,但出发点是阐发政治主张,因而主观随意性很强,且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刘熙的《释名》开始摆脱了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主观随意性的学术氛围,从语言声音的角度来推求文字的由来,并探讨字义、象形的客观词源,推求事物得名的由来。这决定了它的训释方式是用同音或近音字作训,然后说明其意义关系,即被训词得名的由来。

④推事物,历分清,匠心训释字根凭:是说刘熙《释名》,将推求事物得名的由来,一一分清,独具匠心,以字的根本意义为凭据训释。例如《释山》:“山夹水曰涧,涧间也。言在两山之间也。”这里先用同音词“间”作“涧”的声训,进而说明“涧”是因其在“两山之间”而得名。

⑤奠基汉语成规范,赢得世人嘉誉评:是说《释名》为人们提供掌握汉语规律性的奠基之作。书中所推求的物名来源,有相当一部分非常精密独到,显示出刘熙在词语溯源方面的敏锐眼光。刘熙这种忠于语言事实的态度,对于考证汉末语言极有价值,对于文化和语言的印证,丰富我国的汉语知识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因而赢得时人和后人的极高评价和赞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