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①西汉中期的水利工程:主要在汉武帝时期。武帝刘彻不但在政治和军事上成就卓越,而且在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方面也做出了杰出贡献,既超越前朝,亦冠盖后世。元光六年,刘彻采纳大司农郑当时“穿渭为渠”的建议,命水工徐伯率万人开挖漕渠,自长安引渭水,东通黄河,以漕运关东之粟。历经三年而成,渠长达三百余里,被称为“郑公渠”。泾水一石,其泥数斗。
河渠疏浚业兴替,旱涝保收民得济。工程浩大越前朝,似网如麻通各地。 益农灌溉商渔利,成效非常谁与比。民谣一首说丰年,权作感怀歌武帝②。
①西汉中期的水利工程:主要在汉武帝时期。武帝刘彻不但在政治和军事上成就卓越,而且在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方面也做出了杰出贡献,既超越前朝,亦冠盖后世。元光六年(前129),刘彻采纳大司农郑当时“穿渭为渠”(见《资治通鉴·汉纪十》)的建议,命水工徐伯率万人开挖漕渠(西自长安(今西安),东至黄河的运渠),自长安引渭水,东通黄河,以漕运关东之粟。历经三年而成,渠长达三百余里,被称为“郑公渠”。不但解决了漕运之便,而且使民得其利,可灌溉田地万余顷。元鼎四年(前113)前后,刘彻又诏令各地方官吏,在今内蒙古、甘肃、河南、安徽、山东等地先后大兴水利之事,引黄河及其他谷川之水灌溉农田,很有成效。在此期间又命开凿龙首、灵轵、成国等河渠,大渠能灌溉田地万余顷,小渠则不可胜数。太始二年(前95),刘彻采纳赵国大夫白公“穿渠引泾水,首起谷口”(见《资治通鉴·汉纪十四》)的建议,下诏在郑国渠南开凿白渠,也称“白公渠”。穿渠引泾水,首起谷口(今陕西淳化)分泾水东南流,经高陵栎阳(今陕西临潼)东至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南注入渭水,长达二百里。可灌溉农田四千五百多顷(约合今二十八万亩),使这一地区农作物产量大增。(www.xing528.com)
②民谣:即当时百姓作歌曰:田于何所?池汤、谷口。郑国在前,白渠在后。举歃(shà)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