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登高目远瞻,百花争艳意留连②。
琴弹成败兴亡策,曲奏沉浮得失篇③。
仰望钦崇尊四派,恭求厚遇礼三千④。
七雄逐鹿为经典,各取所需尝蜜甜⑤。
①诸子百家:即百家争鸣的概称。是说到了战国时期在文化教育方面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主要是学在官府的传统被打破,少数贵族已不能垄断文化知识,随着私学的出现,“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社会上涌现出文学游学之士,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汉书·艺文志》:“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韩非子》书中说:战国末“儒家分为八,墨离为三”。从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学说,是当时各家智慧的结晶,对后世中国历史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成为中国古代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www.xing528.com)
②诸子登高目远瞻,百花争艳意留连:喻指在百家争鸣中,诸子们登高望远,作出超越时代的贡献;其寓意深长,令人产生留连忘返的情感。
③琴弹成败兴亡策,曲奏沉浮得失篇:喻指百家争鸣的“琴曲”在各具特色的“弹奏”中,一显其学术高论:如儒家孔子提出“忠恕”之道,“克己复礼为仁”,将“仁”作为维护贵族等级秩序的目的。又提出“有教无类”以及“学”与“思”的结合,“温故而知新”等命题。墨家墨子提出“尚贤”、“兼爱”等十种主张。被时人将其与儒学并称为“显学”。道家老子提出“道法自然”。继承老子的观点的庄子提出世间万物“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的观点。法家韩非提出“法、术、势”三者并重的论说,指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他的理论为李斯所继承,对促成秦统一和速亡都起到一定作用。时各家都“以其学易天下”为宗旨,其“成败兴亡”之策,“沉浮得失”之篇,“皆有所长”,为“时有所用”提供了极好的借鉴。
④仰望钦崇尊四派,恭求厚遇礼三千:指在百家争鸣中,其影响最大,为时人所推崇主要为儒、墨、道、法四派,各国君主对各家“兼而礼之”。为了富国强兵争相礼贤下士,甚至一些贵族、官僚亦是如此。例如齐国在临淄稷门设馆,招来慎到、邹衍等名士,给予优厚待遇,让他们不任职而议论国事。秦相吕不韦“招致士,厚遇之,至客三千人”。
⑤七雄逐鹿为经典,各取所需尝蜜甜:喻指各国君主在逐鹿天下过程中,把各家的著述、理论当着经典来吸取;取其所长,应其时用,像“尝蜜”那样来品评其中的“滋味”,以从中获得教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