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棉纺织业
第一节 沿革
重庆之棉纺织业,棉织之发轫,较之棉纺为早。棉纺工厂之开办,仅为因抗战之内迁而起。兹分述如下:
一、棉织业重庆除城区之外,为一农业社会。棉纺工作素为农家副业,初以丢梭木机散布农家,每家之机数既少,每机之生产能力又小,但分布之区域颇广。其总生产量除自给之外,尚可远销滇黔等省。迨扯梭木机及铁木机相继传入,棉织事业渐具工厂规模,此民国初年事也。工人数几达千人,铁木机数500台,全用手工织造之裕华布厂,即于民国元年一月一日开工。第一次欧战时,此项工业曾一度兴起。自民国十五至二十二年,本市之棉织工业极为兴盛,全市内大小工场(铁木机之数量)达3000机数24000台,产量总数在百万匹以上(宽窄布合计),销路之广,北达陕甘,南至滇黔,西及康藏。是时厂数虽有增加,而货品犹有供不应求之势。二十二年以后,日渐衰落。抗战以后,政府统制棉花棉纱棉布后,最初略现表面之繁荣,自后棉纱供给过少,外纱来源断绝,大部织机均无纱可织,故三十二年以后之情况,形成有织机有工人而无棉纱可织之现象。
二、纺纱业重庆原无纺纱工厂。抗战以来,经经济部工矿调整处之协助,厂商之努力,始先后从沦陷区迁来申新、豫丰、裕华、沙市等四厂。兹将内迁四厂成立,迁厂等日期列表如下:
此外尚有国营纱厂二家,亦于二十八年迁来复工。抗战期间,虽棉纺织业之成品极感缺乏,但因国内若干机器无法制造,尤其钢丝车所用钢丝布更非进口不可,故除内迁工厂之外,无法添设新厂或扩展锭数,故大型纱厂,战时未能增开。仅于二十九年始,相继进口印度式小型纺纱机。
三、整染业
整染业为纺织之补助工业。按此业之发展,即随纺织而定。因重庆织布工厂发轫较早,故整染业亦随之而兴起,惟大部为土法整染耳。
第二节 组织
十家纺纱厂中,除二家系国营,一家系特种股份有限公司外,其余均为股份有限公司之组织。公司有股东大会,依法为该公司最高权力机构;有董事会,董事会设董事长;工厂部分,在公司之下,若干公司并不限于一厂,如申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设有九个纺纱厂,重庆之纱厂,系第四厂之一部分。亦有一个公司下设若干厂,而纺织之外,尚有其他工厂者,如大川实业公司是。
每一厂中,设经理或称总经理一人,经理以下亦有副经理或协理或襄理者,综理一切事务。经理下有设厂长者,亦有不设厂长者。厂长之职务,以技术为主,但与工务主任或总工程师不同。总工程师,则专管工程之技术。而工务主任则管理工务上有关事项,亦有工人之人事全由工务部分办理者。至厂长,除工务之外,凡厂内一切均有责任。
纱厂中之内部组织,大部分为工务、总务、会计、购运、销货等五个单位,亦有另设人事部门,专司管理招工工人一切除工作以外之事务者,但大部分则并于工务部门之内。
至于织布、整染工厂之组织,除少数厂家规模较大组织较繁外,大部为合资或独资形式,组织简单,除经理之外,雇用二三职员以管理之。
第三节 机械之设备
一、棉纺 棉纺最主要之机械设备为清花缸、梳棉机、练条机、初纺机、精纺机等。(一)清花缸之功用,在乎将原棉内所含尘埃杂质等均逐渐除去,加以舒解,成为板状棉,以便梳棉。(二)梳棉机之功用,在乎使棉纤维之方向一致,而成并行之状态,同时再除其尘埃、短纤维、杂物等。(三)练条机之功用,系在引伸棉条,使棉条之纤维并行,同时使其不整齐处得平均。(四)初纺机之功用,在使用练条法充分引伸成并行状态之棉条,在不切断之程度内,略加撚纱手续,引伸之成粗纱,卷于木管,以供精纺之用。(五)精纺机之功用,系在引伸粗纱达所望之纤度,同时撚之使成完全之纱。
二、棉织整染 在此战时,所织布之种类既少,而各种花样之布,又非本市设备所能制造。故织布之机械设备,除某国营工厂内迁电力织机、整经机、络纬机、上浆机等外,其余均为手工织造。手工织造之机械设备,其主要者仅系铁木织机。少数织布厂尚有用手织机者。按铁木织机即脚踏机,乃1801年英人拉德克利普氏所发明,用二脚交互踏二木,使织机之主轴旋转,其运动传于各部,即可自动织成布匹,与手织机比较,生产效率较高,而其价格又远较动力织机为廉,是其特长,但一人仅能管理一机,就生产效率论,远较动力织机为低。
至于整染机械之设备,主要者有染布机、烘布机、伸幅机、码机等。此种设备,重庆均能制造。
第四节 制造之程序〈略〉
第五节 产品之用途及销路
本市三十一年度共产纱45000件,其中大部分为二十支纱,另有一部分为十三支半之粗纱。此项棉纱,全部可织布1800000匹(每匹长40码),除大部供给军用之外,尚有一部分供给重庆市民所用。军用布匹之种类,不外棉军服及夏季草黄色单军服等数种,种类极为简单。至于民用布匹,大都符合战时节约原则,种类颜色,均极单纯。盖我战时衣料极度缺乏,而整染等各项原料(尤其颜料)尤为缺乏也。
至于销路一项,已由农本局(现改财政部花纱布管制局)统筹,除军需之外,配合民用,故战时棉纺织业,全在统制之中矣。
第六节 政府统制办法及其经过
战时因维持军糈,继粮食部及田赋管理委员会之成立以充裕军队之粮食以后,于三十一年春又有经济部物资局之成立,以解决军队及后方之穿衣问题。物资局之下,有原设之农本局专掌战时国内棉花棉纱棉布之管制事宜。管制办法,由物资局根据各纱厂所报成本,核定纱价,同时由该局派专员一人,佐理人员若干,常驻各纱厂,监督每日出纱数量,按日呈报物资局。各纱厂所产之纱,全部由国家统购,统筹军需民衣。因棉纱之生产极为集中,且因大工厂之生产,亦易统制,故战时政府办理棉纱之成绩,可谓全盘成功。
政府统收棉纱后,即采用以纱控布之政策,由农本局将棉纱发给各机户,织成后以布易纱,以后历次均系以纱易布,仅由农本局给以织布工资而已。故棉纱之生产既由政府全盘控制,而棉布则以棉纱控制之。
三十二年春,经济部物资局撤销,农本局改为财政部花纱布管制局,该局继物资局之章则,办理花纱布之管制事项。三十二年夏,该局因棉花价格无从统制,乃从事于棉花之统收,产地生产之棉花,全由花纱布管制局统购。自后纱厂所用之花,亦由该局供给。纱厂已无营业,仅代政府纺纱,取得必需之工资以及其他费用。自后政府统购棉花,以花控纱,以纱控布,战时之衣料问题,可因此政策之成功而解决矣。
第七节 当前棉纺织问题
抗战以前,我国内只有500万纱锭。因东南华北相继沦陷,后方之纱锭,虽经当局之努力鼓励及协助内迁,然至目前止,后方之纱锭尚不及20万锭,仅及战前二十五分之一。故抗战以来,衣料类酌予提高,以刺激其生产。如不需大量增产,则与其他农产物价格配合乃可。至于民用布匹之定价,可不必与市价相差过远。
上列三问题,皆有其共通性,有其相互之关系,实非三问题,而为当前之整个问题。惟此问题为我国内之整个问题,并非重庆之问题也。
第二章 毛纺织业
第一节 沿革及组织
战前重庆既无羊毛市场,亦无毛纺工业。抗战以来,衣料来源既渐减少,而西北羊毛又不能大量出口,毛纺工业之发展,既极需要,又极有利。二十七年春,原设武昌之军政部制呢厂开始内迁,同年七月即在重庆复工,是为重庆有毛纺工业之始。嗣后民营工厂亦相继内迁或开设。民治毛纺织厂筹备于三十一年一月,是年十月开工。中国毛纺织厂于二十九年一月开始筹备,三十二年七月开工。现在三厂均在加紧生产,产量亦日渐增加。
重庆之三家毛纺织厂,除国营一家外,其余二家均为股份有限公司。其组织与纱厂相似。
第二节 机械之设备(www.xing528.com)
毛纺织之机械设备,较之棉纺织尤为繁复,其工作过程亦较棉纺织为繁复。兹简述其主要机械设备如下:
一、洗毛机 洗毛机之功用,在将羊毛附着或夹杂之尘土、不纯物以及羊毛脂等洗净,便于梳毛纺毛。重庆三家毛纺厂之洗毛机,中国及民治二厂均在本市设计自造。
二、梳毛机 梳毛纱之工程,均经过梳毛之工程。此项工程系由针布之分梳作用,使纤维一一分离,除去纤维上之尘埃及短纤维,且使其成平行状态。梳毛机分为梳毛与精梳两种。精梳工程,在梳毛以后,系制造上等织物所需要之精细工程。羊毛经梳毛后,再入精梳机除去其中之短纤维及微量之尘埃等杂物,使成毛条。本市各毛纺织厂中,除军政部制造厂有精梳设备外,其余均仅有梳毛机而无精梳机。此设备,均系来自国外。
三、纺纱机 本市各厂之毛纺纱机,中国及民治二厂为走锭纺纱机,军政部制呢厂系帽锭纺纱机。中国者系法国FJGVIN出品,民治系美国Daris出品,军政部系英国P rivice Saitisstele出品。
四、织机 织机乃视织物之不同而异,如织呢绒机有呢绒织机,织哔叽机有哔叽织机,除军政部制呢厂之织机全部来自英国外,其余二厂之织机大部为本国制造。
五、整理机器 毛纺织物之整理工程,较之棉纺大为复杂,尤以呢绒更甚。整理机器,包括洗呢机、缩呢机、煮呢机、甩水机、烘呢机、剪呢机、拉毛机、卷呢机、烫呢机等等。此等机器,本市大部均能仿制,惟机器效率不及外货耳。
第三节 制造之程序〈略〉
第四节 产品用途及销路
产品之种类,以毛呢为主,哗叽及军毡产量不多。毛呢大部用制冬季制服及大衣,哔叽大部供军官制服之用,军毡则分派各部队应用。至于销路,除军政部制呢厂出品全部由军需署分配外,中国、民治二厂大部运销本市,尤以平价供应重庆各机关公教人员为多,重庆以外之其他城市亦有运销者,但为数甚少。
第五节 当前毛纺问题
战时因外国奢侈品禁止进口,后方毛织品之供给大为减少。毛织物品之价格因是急剧上升,远超于一般物价水准之上,而羊毛价格,反因不能出口而低廉,故此时正予毛纺织业发展之良好机会。但当前之产量仍感不足,产品之品质仍极粗劣,此种现象,探求其因,下列诸问题或可供研究者之参考。
一、羊毛品质问题。羊毛之种类,就其用途分类,可分为服用毛与地毡毛两类。我国西部虽产有大量羊毛,战前每年均有大量出口,但均为地毡毛,而非服用毛。故战前我国毛纺界所用原料,大部采用外国羊毛以搀(掺)杂制造。战时外国羊毛既不容进口,故本市毛纺界咸有羊毛品质恶劣之感。西北运来之羊毛,纤维太粗,弯曲太少,鳞片数太少,死毛多,不合纺织梳毛纱工程之用,但用制呢料,则尚不失为良好原料。此项羊毛品质问题,其治本办法在乎绵羊品种之改良,须经长期之育种与改造,方有希望。此系西北畜牧上之重要问题,亦为西北经济建设中之重要问题之一。
二、机器缺乏问题。毛纺织业所发生问题,除原料之品质太劣外,其次即为机器之缺乏问题。毛纺机器较之棉纺更为复杂,而大部分机器如梳毛机、精梳机、走纺细纱机等等,国内尚不能制造。目下重庆各厂主要作业机,均由沦陷区迁来,故发展毛纺,机器实为一大阻碍。
三、原料运输问题。西北之羊毛,产量甚多,而因外销停止,销路颇感困难;而重庆需毛甚殷,两地之间,情形迥异,此运输困难所致也。夫运输之困难,不独为毛纺界之所独有,实为战时各界所共感。但如能各毛纺厂采联合运输,且与其他运输机构多取联系,则困难程度,自可减少若干。
第三章 缫丝及丝织业
第一节 绪言
川省原为产丝区域,养蚕制丝,相沿已久,惟因墨守旧法,产量无从增进,品质依旧恶劣。战前江浙蚕丝,正在改良之际,川省尚无呼应之声。抗战以来,江浙蚕丝之区相继沦陷,后方蚕丝生产,以川省为主。东南蚕丝改良技术人员,纷纷入川,此成川省蚕丝业猛晋之良机也。然因外销中断,虽经政府竭力设法运销国外,终因国际交通过于困难,不但不能增加生产,以利国际贸易,且原有产量,亦有滞销情形,致千载难逢之改进良机,不能充分利用,殊为可惜。
重庆原有缫丝工厂一家,系老式丝车,缫粗丝以内销。民国二十五年,四川丝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二十六年于重庆之磁器口设立丝厂两家,丝车756台,惟自三十一年以后,该公司即采紧缩政策,二家丝厂即停其一。至于丝织一业,于三十二年二月开工。
第二节 机械之设备
一、缫丝业 缫丝业除动力部分之外,其最主要之机械设备有:(一)煮茧机(二)缫丝车(三)覆摇设备及(四)检验设备。兹略述如下:
(一)煮茧机。在缫丝之前,须将已经烘干之茧用一定温度之水经一定时间之煮烧,以便于解舒,是谓煮茧。老式缫丝厂之煮茧,系于丝车之旁设有水盆,另有一女童工专事煮茧,是曰打盆。自煮茧机发明后,不特缫丝之成本可大为减少,即所煮之茧亦易于解舒,所缫之丝,其色泽、拉力等亦较进步。本市之制丝厂,已用千叶式煮茧机,设备上已为国内最新者矣。
(二)丝车。丝车为缫丝中最重要设备。最旧式之丝厂,仅有丝车设备已足。惟本市之丝厂其所有丝车,大部为座式,其工作效率较之最新式者相差尚远。
(三)覆摇设备。丝车所缫之丝,系缫在小□子上。覆摇者,即将此小□上之丝,覆摇之大□,俾便于打包及丝织厂之用。在此覆摇之过程中,兼有整理检查之工作,如遇累节断丝不匀净等等情况,必加以修正。
(四)检验设备。生丝为出口货品之一,自昔为我出口大宗之一。近年来因国际之竞争,我出口生丝,政府亦设有生丝检验局于出口之前加以检验,各厂为欲确定生丝之等级、分数等,于出厂之前,自己先加检验。有时若干厂因欲在国际市场取得信誉,其在厂中之检验,甚至有较生丝检验局更严格者。此项检验设备,并不十分复杂。
二、丝织业 丝织之设备,与棉织之设备相似。在织绸之先,有络丝、整经、并丝、捻丝等机器。既织之后,有整理等各项设备。本市华源织绸厂,一部分使用木机织造,另一部分用电力织机织造。此项工厂,大部在四川之乐山县,本市仅有一家。
第三节 制造之程序〈略〉
第四节 产品用途及销路
生丝之产品。凡缫丝厂之产品,称曰厂经。此项厂经又因其颜色之不同,而有白厂经与黄厂经之别。厂经之中,因其品质之不同而分为若干等级,而各丝厂均以商标为记。战前我国运销纽约及里昂,其最著名者为金只鹿、天女牌、地球牌等商标。战后此等厂商均已沦陷,纽约及里昂之生丝市场,亦少地位矣。
内销之厂丝(经),在平日大部为不合格外销者,条分亦粗,匀净、色泽、累节等等亦均不考究。
我国生丝之用途,大部用以外销,其次销售于本国之绸厂。用以外销之丝,大部用以织丝袜制内衣。本国之用途,大部用以织绸制衣。
就重庆之厂丝(经)论,虽不出口,销路上甚少问题,重庆仅有一家绸厂,更无销路问题。惟缫丝原料日渐减少,故缫丝业年来在不景气之情形中。此种不景气,推原其故,尚为生丝无法外销,致价格低落所致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