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战时纺织企业豫丰纱厂概况

中国战时纺织企业豫丰纱厂概况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资本及管理权战前资本总额为420万,资产现值约1900万左右,而中国银行投资则达1800余万元,债台高筑,迭遭险运,其所能维持现状者,皆赖中国银行之资助。该厂股票,仅为普通股票一种,目前十之八九均已售与中国银行,故全厂之最高权力机关,为中国银行管理处。并因空袭关系,原料之储蓄,采分散制以避意外损失,估计现存数量,足可供数年之用。

中国战时纺织企业豫丰纱厂概况

吾国地大物博,沃野万里,蕴藏丰富,既秉天然之赋予,复具人为之条件,较诸欧美各国,似无退色,抑或驾而上之。然回顾我国,经济衰落,民生凋敝,工商业仍如此其幼稚者,岂资源不足,人力有限?良以科学之未甚昌明,管理之未臻进步,大规模企业经营者鲜从致力科学管理之所致也。同仁等所习斯学,志在有所供献于社会,深恐闭户造车,出门未必合辙,故除学理研讨外,乃从事实际采访,期达学理与事实并重之鹄的,自励以助人也。陪都豫丰纱厂,为现代企业组织之一,自郑迁渝,煞费苦心,于艰辛奋斗中,仍拥资千余万,职工数千人,继续制造,期复昔日郑州旧观,用特走访该厂总经理潘先生,承于百忙中接谈,并蒙介绍该厂总务课袁先生,工务处臧先生等,详为解释,兹归纳三位先生谈话及参观所得分述于后:

(A)机器设备 民国于八年成立,初设于河南郑州,原有美制电机4座,共3500千瓦,美制纱机56448锭,布机234台,国产并线机5600锭,如非“七七”事变,将扩为10万纱锭之巨厂,现迁川实际生产者,计渝地25000纱锭,某地支厂15000纱锭,电机2座共2000千瓦,余虽遭沿途浸蚀沉没,现在陆续整理添配中。

(B)资本及管理权 战前资本总额为420万,资产现值约1900万左右,而中国银行投资则达1800余万元,债台高筑,迭遭险运,其所能维持现状者,皆赖中国银行之资助。该厂股票,仅为普通股票一种,目前十之八九均已售与中国银行,故全厂之最高权力机关,为中国银行管理处。

(C)组织 除工厂部工人3000余而外,其余两部职员人数约相等,均为百余人,现列其组织系统表如下:〈略〉

(D)原料取给与储藏 现厂内可开纱锭,共为4万,日可产20支棉纱×××件,每件约需原棉四市担半,即每日需棉×××市担,原料品质之购买,均有一定之标准,其来源地战前较广,战后则仅陕西襄阳数地耳,惟因道路遥远,交通不便,乃与中国银行合购卡车50余辆,成立运输部,主运棉之事,然因汽油供给困难,乃于陕渝公路之车站,由中国银行与本厂合资创设酒精厂数座。并因空袭关系,原料之储蓄,采分散制以避意外损失,估计现存数量,足可供数年之用。

(E)产量与销售 产品粗细纱均有,最细者32只,最粗者为16只。出20只者(占全产量十分之八),每日产量,可出38包至40包,至销售则按原料之平均成本,加上人工成本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等,再按市场情形以及政府之统制规章以定售价,渝城设有总销处,销地虽不限于重庆,然每日所出,大有供不应求之概。

(F)制造程序 为连续制造程序,其过程如下:

①和花;②清花;③梳花;④并条;⑤粗纱;⑥细纱;⑦摇纱;⑧打包(www.xing528.com)

(G)厂房之布置 正式厂房,系根据近代建厂之原理而建立,厂房屋顶多锯齿形,故光线空气均称良好,为防空袭关系,分为五大处,均保持相当间隔,且因系连续制造程序,各部工作未绝对划分,成为独立制造。

(H)工人之来源与训练 昔在郑州,工人直接或间接赖厂谋生者,不下数万,除特殊技术工人外,余均不克随厂迁移,曾分别给予生活费。入川来,另行招募,除少数翻砂、起重、运输工人外,余均为女工,其招募之不易,管理之困难,实难尽述,惟四川女工,生性灵巧,易于训练,训练期间虽定三月,实仅二月即技术纯熟,惜其流动性较大,颇不便于管理。

(I)工资之制度 工人分昼夜两班,每班工作12小时,轮流替换,工资给付为计时与计件制合用,大半职员多计时制,工人则多计件制,奖惩亦有定则,总之奖多罚少,待遇相当优厚。

(J)工人之福利 无论男女工人膳宿均由厂供给,能力较优者,月可获工资百余元,较低者,亦可获四五十元,每至年底,尚给奖金。至已婚之工人,厂中亦特拨区域金,他如病伤等情,医药费亦由厂中供给,职工子女学校现已办有小学,将来拟办初中,举凡陶冶性情,娱乐身心之设备,莫不次第兴办,即观巍峨之工房,便知其生活之舒适。

(K)各课办事规章 各课办事细则颇详,且相当完善,惜篇幅有限,未便一一举出,现举(一)营业课(二)人事课两课细则,以作代表,藉见端倪。〈略〉

(L)今后之展望 中国重工业基础未奠,实不可讳言之事,即纺织机类,亦须仰给外来,目前世界各国,行将完全卷入战涡,战后各国之轻重工业,百孔千疮,急待振整,自顾之不暇,恐无力援助中国,为今之计,惟有自力方可更生,若提倡或改良小型人工纺纱机,实为当务之急,虽其制造成本较高,然其出品品质,亦不亚于大规模之纺造,且战时制造既可分散,以减少空袭之损失,弥补生产之不足,即战后亦未尝不可自力生产,以图改进,绝不能因机器供给之缺乏,而使中国棉织工业趋于停顿,故目前如何提倡或改良小型(对大机器而言之小型)纺纱机,实为纺织界应负之责任。

笔者采访将毕,适空袭传来,虽警报声中,仍保持原有镇静,迄谈话结束,方握手言别,归途中除隆隆机声,颇为寂静,薄暮晚霞,遥映渝都烟火(时寇机投下许多烧夷弹),心绪万状,草草记述,且付印仓猝未送厂方当局校阅,敬希原谅,并望读者指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