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制造在外国是用机器,战前在上海是半手工,战时在大后方就全部用手工了。经营这个业务很艰苦,汉口派英美派,医生首先有了门户之见,西药当然是要“西”才好,普通人也轻视国货。战前90%用外货,战后80%代用了国货。重庆有41家大小药厂,而胜后则资金短少销路坏,普遍减产,宣告倒闭的虽仅一家,但其余名存实亡,有的全部停工,有的仅维持生产十分之一二。
在艰苦中,药剂师们想了许多法子来代替外国的复杂设备。记者参观了弹子石制药生产合作社,他们拿普通植物油油灯改装成大酒精烹灯,墨水瓶装成小酒精烹灯用来封针药的瓶口;装针药也拿木板加吸留、橡皮管等,在柜子侧边做成填充器。准确度有98%。针瓶玻璃是碱性的,拿盐酸泡过,使成中性,保藏针药年余不坏。做□化亚,硫酸亚,有别出心裁的设备。拿牛皮、羊毛、短发含氮的东西做原料,出了成品,因煤价高停业。
这个合作社,没有军医署,卫生署的关系,官家订货很少,销路要“自力更生”。但是确有高度合作,雇来烧饭、洗衣的工人,都自愿地变成了老板。采民主的管理方法,大小事情取决于技术与业务的共同商定。社内生活,有座谈晚会,业余识字班,英文教授。又经济公开取得社员信任。所以,现在虽然减产,都勉强维持生存,这中间的道理,就是确实合作,民主管理。中小工厂应该采取这条道路,就是生产不能完全合作,购销也应合作。不□,一切仍系于国家经济政策的民主与不民主。(www.xing528.com)
医药科学,在中国本很落后,战时奠定的生产基础,应扶持而使之发展。不仅保持了市场,更鼓励医药科学发展。除去依赖外国的买办心理,不必使药物市场由德日而移交英美,关心民族工业去科学吧!当然,手工应变成机器,战时工业应变为平时工业。但除了吁请操生死大权的执政诸公扶助,谁有办法呢?贷资金,合理分配敌伪工厂,帮忙改良技术,已是一致的要求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