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国国货工业,由于交通、原料、动力、技术、劳工、销场、金融等等之便利,其发展地域,多偏集于沿海沿江及铁路沿线各城市,而尤以上海一市最为繁荣。据民二十一至二十六年之全国工厂登记,集中上海之工厂达1235家,占全国总厂数之31.39%;资本总额148464121元,占全国总资本额之39.73%,于此可见工业集中上海之一斑。当民二十一年“一·二八”淞沪战事爆发之际,上海虽有若干工厂蒙受重大损害;但大部分工业,依赖租界为护符,不特并未停工,且反加紧生产,以应军事方面之需要。迨乎抗战军兴,全国各重要工业区,相继沦陷,我国整个工业,乃遭受空前之浩劫!
政府长期抗战之国策决定后,即鼓励协助沿海、沿江各口岸之工厂,积极内迁,据林继庸氏所著“民营厂矿内迁纪略”所载,内迁厂矿情形有如下表。
内迁厂矿概况表
上表为经政府机关协助有案之厂矿,此外自动迁移之工厂,亦有百余家,合计共达600余单位。(www.xing528.com)
除内迁工厂,后方新建立之工厂,亦如雨后春笋,蓬勃一时。此时国际交通阻滞,外货来源告断,而军需、民用之物资,需要至为殷切;同时在华外厂竞争之威胁,又已不复存在,故在抗战期间内,沿海、沿江之国货工业虽被破坏殆尽,然后方工厂之勃然兴起,实开我国国货工业新生之机运。各类工业品生产数字,逐年均有激剧之增加。据经济部之统计,战时后方各种工业品逐年产量,有如下表:
战时后方各种工业产品逐年产量统计(包括国营工厂与民营工厂)
吾人观上表所列之统计,除若干种出口之矿产品外,其他许多工业品之产量,虽在三十一年后因工业遭遇普遍之困难而或稍见减少;但就长期趋势而论,则莫不有激剧之增加。尤足令人称道者,厥为工业技术之进步。盖战前我国之工业,所需器材原料大半仰给于舶来,抗战而后,国外器材及原料之来源,已告断绝,后方工厂不得不设法自行补充,对于各种器材之研究制造,许多原料之研究试验国产代用品,均有极大之成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