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白话汉书·循吏传五十九》

《白话汉书·循吏传五十九》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宣帝认为,郡太守管理属下官吏,治理辖区的百姓,如果频繁更换,会使得官场上下不安。文翁在蜀郡去世,当地官员百姓为文翁建立祠庙,每年按时祭祀。黄霸的家族在当地是豪绅,按照制度,迁至云陵县。因为同父异母兄弟犯罪,受到牵连,黄霸被免官。冯翊认为黄霸是交纳财物才担任的官吏,因此而轻视黄霸,没有安排黄霸更重要的职务,只是让黄霸负责郡里的钱谷登记。黄霸登记的账簿清楚明白,以清明廉洁著称。

《白话汉书·循吏传五十九》

汉建国初,高帝反思秦朝因施行苛政被推翻的教训,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凡一切政事,力求简约,法规禁令,制定得较为宽松。相国萧何、曹参以宽厚为务,清静理政,身体力行,成为天下官吏的表率,百姓将这一时期的治理,作《画一》歌赞颂。孝惠帝即位,垂拱而治,高后主政,不出后宫,将天下治理得井然有序,百姓专心于稼穑务农,丰衣足食。在文帝、景帝朝,倡导移风易俗。当时,著名的循吏有河南郡太守吴公、蜀郡太守文翁等,他们在任上,均能够奉法守职,谨慎治理,以清廉公平对待治下的百姓,不以严刑峻法虐待民众,百姓也愿意服从教化。

武帝朝,对外征伐四夷,对内修订法度,百姓财用匮乏,奸宄难以制止。在当时,官吏处理政务,很难再以礼仪推行教化,百姓也难以驯服,只有江都国相董仲舒、内史公孙弘、兒宽,在任上还有事迹可供记述。此三人都是当时有名的大儒,精通儒学,明于时务,熟悉法律条令,以经术辅助治理,武帝很欣赏。董仲舒多次称病辞职,公孙弘、兒宽后来位至三公

孝昭帝即位,年龄还小,霍光主持朝政,当时,国家治理,刚经历武帝朝多年的征伐四夷,宫中穷奢极欲,海内虚耗,财用匮乏,霍光因循旧例,对政策无所修改。昭帝始元、元凤年间,匈奴日渐臣服于汉朝,百姓生活走向富裕,朝廷诏令郡国举荐贤良文学,询问民间疾苦,讨论减免酒类税收及盐铁由国家专营等政策,诸项惠民政策,提上日程。

在宣帝朝,宣帝即位前在民间生活,了解百姓的疾苦,深知百姓生活的艰难。霍光去世,宣帝亲理朝政,日理万机,励精图治,每隔五日上朝听政一次,从丞相以下,朝廷官员都能够恪尽职守。在任命刺吏、太守、国相时,宣帝都要亲自接见,从谈话中观察官员的施政能力,考查官员的所作所为,与谈话进行对比,有名无实的官员,做到心中有数。宣帝常讲:“百姓之所以能够安心稼穑,不发出报怨的声音,还是要看官员的施政,看官员是否能做到公平,刑狱是否公正。同我一起治理天下者,仍然要靠二千石郡府官员!”宣帝认为,郡太守管理属下官吏,治理辖区的百姓,如果频繁更换,会使得官场上下不安。民众知道这位郡府官员会长久留任,就不敢肆意欺瞒,也能服从教化。因此,每当郡国二千石官员在治理民众做出成绩时,宣帝就会以玺书加以勉励,增加他们的俸禄,或给予黄金赏赐,或赐爵关内侯,朝廷公卿一旦缺位,就从受表彰的郡府官员中择优选用。在西汉一代,所有的良吏,宣帝朝最多,宣帝因此而被后世人称为中兴皇帝。像赵广汉、韩延寿、尹翁归、严延年、张敞等,都是治民的良吏,他们在任上奉公守职,虽然有些人因犯罪受到刑罚惩处,甚至被杀头,但是,像王成、黄霸、朱邑、龚遂、郑弘、召信臣等,在地方任职时都能够尽心竭力,帮助治下百姓富裕,离任之后,仍能受到百姓怀念。生前,他们得到皇帝的褒奖,享有荣誉称号;死后,享受百姓的祭祀,他们的行为,正是儒家所推崇的君子风范。

文翁,庐江郡舒县人。年轻时,文翁好学,熟读《春秋》,在担任郡县官吏时,受到举荐,景帝朝末年担任蜀郡太守,为官仁慈,努力推行教化。文翁看到蜀郡百姓民俗鄙薄,有蛮夷风俗的遗存,努力劝诱百姓,推行教化。文翁选择属下县邑的小官吏,以及聪明能干者,如张叔等十余人,亲自训练,加以指导,将他们送往京师,在博士那里接受经学教育,或学习法律。文翁节省郡府的办公费用,用经费购买刀布及蜀地特产,让负责上缴计簿的官员带上,到京师送予授课的博士。几年后,学生完成学业归来,文翁将他们安排在郡府,在工作中进一步考查,后来这些人,有些官至郡太守或州部刺史。

文翁在蜀郡建立学校,在成都集市修建学馆,招募属下县邑子弟,前来学校读书,文翁免除他们的徭役更赋,学习好的补充为郡县官吏,次一等的选为乡里的孝悌、力田(劳模)。文翁经常挑选学校的学生,让他们在郡府便房协助处理政务。每次文翁到属下县邑巡视,就会从学校挑选一些熟读经书、行为端正的学生,随同下去,在工作中向他们传授施政方法,甚至让他们进出卧室。县邑的官吏百姓看到这些学生受到优待,也很尊重他们,几年之后,争先恐后地将子弟送往学校读书,富裕人家的子弟则出钱求学。蜀郡百姓很快接受礼仪教化,蜀郡派出去学习的子弟,成绩可以与齐鲁的学生相媲美。在武帝朝,武帝诏令天下郡国设立学官,也是从文翁的施政中受到启发。

文翁在蜀郡去世,当地官员百姓为文翁建立祠庙,每年按时祭祀。至今巴蜀人喜欢文雅,也是文翁推行教化的结果。

王成,不知是哪个郡的人,在担任胶东国相时有政绩。在宣帝朝,王成最先受到褒奖,地节三年,宣帝下诏:“人们常讲,有功不赏,有罪不诛,即使唐尧、虞舜,也不能有效治理天下。胶东国相王成,工作不知疲倦,辖区内的流民有八万余人返回家乡种田,治理的成绩优异。赐爵关内侯,增加俸禄至中二千石。”还未来得及重用,王成因病去世。后来,宣帝下诏,让丞相、御史大夫询问郡国到长安上缴计簿的官吏,了解当地太守、府丞治理的情况,有人谈到原胶东国相王成虚报政绩,为自己增加流民数量,以获取朝廷奖赏,再后来,官吏多有虚报政绩的情况。

黄霸,字次公,淮阳郡阳夏县人。黄霸的家族在当地是豪绅,按照制度,迁至云陵县。年轻时,黄霸学习法律,喜欢担任官吏,在武帝朝末年,黄霸以待诏向朝廷交纳钱币,补授官职,补为侍郎谒者。因为同父异母兄弟犯罪,受到牵连,黄霸被免官。再后来,黄霸又向朝廷交纳粮食,补充沈黎郡粮仓,既而受命担任左冯翊属下的二百石卒史。冯翊认为黄霸是交纳财物才担任的官吏,因此而轻视黄霸,没有安排黄霸更重要的职务,只是让黄霸负责郡里的钱谷登记。黄霸登记的账簿清楚明白,以清明廉洁著称。通过举荐,黄霸补任河东郡均输长,又通过考查,黄霸为官清廉,升任河南郡府丞。黄霸观察敏锐,熟悉法令,为人温良谦让,有智慧,善于驾御属下,担任丞史,处理政务,合乎法度,众人心服口服,因此而受到太守器重,当地吏民也很敬重黄霸。

在武帝朝末年,朝廷以法律治理天下,刑罚越来越严酷。昭帝即位,年龄很小,大将军霍光执掌朝政,大臣在下面争权,上官桀等与燕王刘旦谋反作乱,霍光将他们一网打尽,全部诛杀,按照武帝朝的办法,用刑罚管束朝廷上下官员。因此,下面的官吏也以严刑峻法显示施政能力,只有黄霸在治民时用法较宽。

宣帝即位,由于在民间长大,宣帝知道百姓的疾苦,以及官吏的残酷,听说黄霸执法持平,征召黄霸,任命为廷尉署狱正,负责处理疑案、冤案。廷尉署上下均认为,黄霸执法公平。后来,黄霸代理丞相府长史。在一次朝议时,黄霸知道长信宫少府夏侯胜非议诏书,犯下不敬罪,黄霸受到牵连,以知情不报罪被逮捕,投入廷尉署监狱,在狱中等死。黄霸向夏侯胜学习《尚书》,经过两个冬天,前后三年,才从狱中释放,详情记载在《夏侯胜传》中。夏侯胜出狱,担任谏议大夫,让左冯翊宋畸举荐黄霸为贤良。夏侯胜也在宣帝面前推荐黄霸,宣帝拜黄霸为扬州刺史。三年过后,宣帝下诏:“制诏书予御史中丞:任命贤良高第扬州刺史黄霸为颍川郡太守,俸禄为比二千石,上任时赐予车盖,可以把高度矗为一丈,其下属别驾及主簿的坐车,车前可以装上黄色的挡泥帘子,以彰显官员有德。”

当时,宣帝正致力于整顿吏治,多次下诏褒奖鼓励良吏,但是,下面的官吏不能谨奉诏命。太守黄霸出任太守,选择良吏,分派下去宣读诏令,让百姓了解皇上的旨意,黄霸命令郡中的邮亭乡官,均要饲养鸡豚,用以资助鳏寡孤苦百姓。在地方,黄霸推行教化,在乡间安排父老率领伍长,将朝廷的旨意、政策在民间宣传。黄霸劝民向善,防止乡间的盗匪、奸诈之徒横行,劝民稼穑耕作,种桑养蚕,节省用度,积蓄财产,种植树木,饲养牛马,减少喂马的粮食。黄霸颁布政令,触及到民间生活的各个细微末节,看起来很琐碎,可是黄霸做起来尽心竭力。凡遇见吏民,黄霸总会不厌其烦地询问对治理本郡有何想法和意见,以供参考。黄霸曾经要督察一件事情,挑选一位年长的廉吏去做,特意嘱咐要细致缜密。官吏走了以后,不敢住在邮亭,在道旁吃东西,乌鸦飞来,叼走手中的肉,有百姓看见,到郡府面见太守时告诉黄霸。后来这位官吏返回郡府,汇报工作,黄霸亲自慰问,说:“辛苦了!在道旁吃饭,还被乌鸦把肉抢跑了。”这位官吏听到此话,大惊,以为黄霸已经了解此次出差的经过,掌握一路的行程,对黄霸提出的问题,不敢有丝毫隐瞒。乡间的鳏寡孤独,有些人去世无钱殡葬,乡里来信说明,黄霸会尽力帮助,予以解决,比如说某处有一棵大树可以做棺木,某亭有肥猪,可以做祭品。官吏去看后,发现与黄霸所说的基本相同。黄霸判断处理问题就是这样细致入微。精明干练,不知道的吏民还以为黄霸有神助。郡县的奸邪无处藏身,只好躲到其他郡里,郡内的盗贼日渐减少。

黄霸坚持先推行礼仪教化,再实施处罚,务在成全维护手下属吏。许县有一位老丞年纪大了,耳聋眼花。督邮建议将这位老丞赶走,黄霸说:“许县的这位县丞是一位廉吏,年纪大了些,还能起拜迎送,耳朵聋一点儿又有何关系?要善待老丞,不要让贤者失望。”有人请教为何要这样做,黄霸说:“多次更换县里的长吏,送旧迎新花去的费用,以及奸猾官吏临走时销毁计簿账册盗取财物,无论公家还是私人,都会受到损失,所有这些,都要由百姓负担。换上新的官员,也未必就比原来的好,甚至还有不如原来的,只能加剧更换中的混乱。凡处理政务,只能将明显不合格的官员罢免。”

黄霸外宽而内明,在官吏百姓中享有威望,黄霸治理地方,每年户口数都有所增加,被评为政绩天下第一。朝廷征召黄霸代理京兆尹,俸禄为二千石。上任后,黄霸安排百姓整修驰道,没有预先告知,还有征发骑士到北军,不能满足马匹的需要,被弹劾为执行军法不力,遭到罚俸的处罚。宣帝颁发诏书,诏令黄霸返回颍川郡,继续担任太守,以八百石俸禄在太守任上戴罪立功。前后八年时间,颍川郡获得大治。当时,凤凰神雀在郡国翱翔,颍川郡落下的最多。天子以黄霸治理地方有方,又在颍川郡长期任职,下诏称赞黄霸,诏书讲:“颍川郡太守黄霸,宣示皇帝诏令,百姓普遍接受教化,孝子悌弟贞妇顺孙日益增多,百姓礼让,道不拾遗,赡助贫民,抚恤鳏寡,执政八年,监狱没有重罪犯,官吏百姓受到教化,遵循道义,蔚然成风,可谓贤士君子。《尚书》不是讲‘股肱良臣’吗?赐黄霸爵关内侯,黄金百斤,俸禄升为中二千石。”颍川郡的孝悌和有行义的百姓、三老、力田(劳模),宣帝分别赐予爵位和丝帛。又过了几个月,宣帝征召黄霸拜为太子太傅,后来,黄霸继任御史大夫。

宣帝五凤三年,黄霸继丙吉后担任丞相,受封为建成侯,食邑六百户。黄霸的才能长于治民,及至做了丞相,需要有统领纲纪、号令天下的能力,其才能不如丙吉、魏相、于定国,其政绩也逊于在颍川郡治理。当时,有一群鹖雀从京兆尹张敞住的院子里飞出来,飞到丞相府,黄霸以为是神雀,欲奏报宣帝。张敞为此上奏宣帝:“我看到丞相与中二千石官员、博士一起接见郡国上缴计簿的官员守丞,让他们汇报为百姓兴利除害、推行教化的政绩,他们汇报上来的,有耕者让田,男女异路,道不拾遗,还有举荐孝子悌弟贞妇等事,丞相就在丞相府里处理政事,汇报不知道具体人数者排在后面,没有汇报内容的官吏,只好趴在地上叩头请罪。丞相虽然没有规定他们必须这样做,但内心还是希望他们这样做。这些官吏守丞在回答问题时,臣张敞住的院子有一群鹖雀飞到丞相府的屋顶上,丞相以下官员看到这种情况的有几百人,边郡的官吏都认识鹖雀,问他们,他们却佯装不知。丞相就要上奏皇上:‘臣在询问地方官吏守丞,汇报计簿时,强调了礼仪教化的重要,皇天此时以神雀下凡回应。’后来才知道是从臣张敞院子里飞过去的,没有闹出笑话。郡国来的官吏在下面窃窃私语,窃笑丞相仁厚,有智谋,对不懂的事情,喜欢大惊小怪。在前朝,汲黯担任淮阳郡太守,临上任前,对大行令李息说:‘御史大夫张汤心怀奸诈,阿附上意,意图颠覆朝廷,公不早些告诉皇上,以后会与张汤一起遭受惩罚。’李息害怕张汤,始终不敢讲。后来,张汤因罪自杀,武帝听说汲黯与李息的对话,将李息治罪,任命汲黯为诸侯国相,就是为了肯定汲黯的尽忠报国。臣张敞不敢诋毁丞相,但也害怕朝中群臣有人讲,这些汇报计簿的官吏守丞惧怕丞相,秉承旨意,不顾法令,各怀私心,争相效仿,使得质朴的人受损,虚伪的人横行,有名无实,而懈怠政事,再发展下去,将会不可收拾。即使京师率先礼让耕田,道不拾遗,男女异路,把这些事情做好了,也无关乎清廉贪腐,贞洁淫荡,只是在向天下人宣示虚伪的做作,这种做法不能鼓励。郡国这样做了,虚伪的风气影响到京师,不应该看作是小事。汉建国以来,承接亡秦弊端,因时权变,重新制定法令,为的就是劝善惩恶,法律条文详备,不需要增加不必要的内容。应该让大臣明白无误地告诉官吏守丞,回去告诉二千石官员,举荐三老孝悌力田孝廉良吏,要选择真正的人才,郡府的政务以礼仪法令为依据,不能擅自制定条令;敢于挟诈伪以博取名誉者,一定严惩不贷。以明确的态度告诉他们,朝廷的好恶是什么。”宣帝赞成张敞的谏言,召集上缴计簿的官吏,让侍中按照张敞的奏章,当面告诉他们。黄霸因此事而心中惭愧。

乐陵侯史高,以外戚及对宣帝的旧恩担任侍中,受到宣帝信任,黄霸举荐史高为太尉。宣帝让尚书责问黄霸:“太尉官职,在前朝已经撤销,职责由丞相兼任,以彰显朝廷偃武修文之用意。国家一旦有事,边境紧张,左右大臣皆可以担任将军,率军出征。宣明教化,通达幽微,让监狱里没有冤案,郡国没有盗贼,这是您的职责所系。将相官职由朕任命,侍中乐陵侯史高,已经做了朕的近臣,而且是朕的外戚,您何必越职举荐?”尚书让丞相回答,黄霸免冠谢罪,几天后,才得到宣帝原谅,从此后,黄霸再也不敢随意举荐官员。汉建国以来,谈到治理百姓有政绩者,黄霸还是做得比较好的。(www.xing528.com)

黄霸担任丞相五年,甘露三年,黄霸去世,谥号为定侯,黄霸死后,乐陵侯史高还是做了大司马(太尉)。黄霸的嗣子思侯黄赏继承爵位,担任关津都尉,在任上去世。嗣子忠侯黄辅继承爵位,官至卫尉、九卿,在任上去世。嗣子黄忠继承爵位,王莽篡汉,爵位断绝。子孙担任二千石官员者,有五六人。

黄霸年轻时,担任阳夏县游徼,与善于看相的人同乘一辆车出行,路上遇到一位妇人,看相人说:“这位妇人应该富贵,如果我说得不对,相书就没有用了。”黄霸遂托人打听这位妇人,是同乡一位巫师的女儿。黄霸娶了这位女子为妻,与其终身厮守。黄霸当了丞相,把家迁至杜陵县。

朱邑,字仲卿,庐江郡舒县人。年轻时,朱邑担任舒县桐乡啬夫,爱护百姓,清廉公正,为民谋取利益,从未侮辱鞭笞过乡邻,经常抚恤慰问耆年老者、鳏寡孤独,对他们和善有恩,朱邑任职的地方,吏民都很敬重朱邑。后来,朱邑补任郡府卒史,被举荐为贤良,担任大司农丞,升任北海郡太守,政绩优异,被召入朝中,担任大司农。朱邑为人敦厚,注重故旧亲朋,为官公正无私,不会因为私事,做出损公之事。天子很器重,朱邑受到重用。

在当时,张敞担任胶东国相,写信给朱邑:“明主留心远古的事情,广泛招揽人才,这正是忠臣尽心竭力,报答国家之时。我身处边远的郡国,政务繁忙,困于法律约束,难以尽抒胸臆,无可奈何。即使有想法,又能怎样?足下身怀清明之德,担任大司农,犹如饥者吞食糟糠,丰年剩余精米。这话怎么讲?在于有、无罢了。在汉初,陈平是贤才,还要魏无知引荐;韩信是奇士,仍需要萧何推荐。正可谓英俊也要有机会,如果是伊尹、吕望,这样的辅佐英才,再去推荐,就没有必要通过足下了。”朱邑理解张敞的意思,在朝中极力举荐贤者士大夫,很多人得到朱邑的帮助。朱邑身为列卿,率身俭朴,得到的俸禄,大多用来帮助族里的亲属或乡党,家中不留余财。

宣帝神爵元年,朱邑去世。天子很惋惜,下诏称赞道:“大司农朱邑、廉洁守节,克己奉公,在朝中不结交私党,不收受他人馈赠,可谓仁人君子。不幸遭遇凶灾,倏然病逝,朕甚为痛惜。赐朱邑的儿子黄金百斤,以助其祭祀。”

朱邑临终时,嘱咐儿子:“我做过桐乡的官吏,那里的百姓爱戴我,你一定要把我葬回桐乡,后世子孙供奉,不如让桐乡的百姓供奉。”朱邑去世,儿子把他葬在桐乡的西门城外,百姓果然为朱邑修建墓冢、修建祠堂,每年按时祭祀,至今不绝。

龚遂,字少卿,山阳郡南平阳县人,以通晓经学担任官职,在昌邑国担任郎中令,服侍昌邑王刘贺。刘贺行为不端,龚遂为人忠厚,重视大节,在宫内多次劝谏昌邑王,在宫外,责备太博与国相,引经据典,陈述祸福,甚至痛哭流涕,表现出一片忠心。龚遂曾经当面指责昌邑王的过错,昌邑王不听,捂着耳朵就走,说:“郎中令太喜欢责难人。”昌邑国的官吏很敬畏龚遂。昌邑王曾经有很长时间,与车夫、厨师游戏吃饭,赏赐无度,龚遂看到后,入宫求见,趴在地上痛哭,宫中侍者都被龚遂感动得流下眼泪。昌邑王问:“郎中令今天为何事又痛哭?”龚遂说:“臣痛哭昌邑国的社稷危险啦!愿大王抽出时间,听臣进献忠言。”昌邑王让左右回避,龚遂说:“大王知道胶西王如何无道、又是怎样灭亡吗?”昌邑王说:“不知道。”龚遂说:”臣听说,胶西王有一位佞臣侯得,胶西王的行为明明像桀纣,侯得却夸奖胶西王是尧舜。胶西王喜欢侯得的谄谀,与侯得同起同卧,只要是侯得讲的,胶西王都认为是对的。而今,大王亲近小人,沾染上邪恶的习气,在此存亡关头,不能不慎重。臣恳请挑选通晓经术有行义的郎官,与大王住在一起,学习《诗经》《尚书》,练习礼仪,这样才对大王有益处。”昌邑王答应了。龚遂挑选郎中张安等十人服侍昌邑王。没有几天,昌邑王就把他们赶走了。此后不久,宫中多次出现怪异,昌邑王问龚遂,龚遂认为怪异出现是大忧的征兆,王宫将会无人居住,详情记载在《昌邑王传》。此时,昭帝驾崩,没有子嗣,昌邑王刘贺继承皇位,昌邑国的官属跟着一起来到长安,昌邑国相安乐转任长乐宫卫尉。龚遂去见安乐,流着眼泪说:“昌邑王即位,成为天子,日益骄奢,再也听不进谏言,现在还是昭帝的举丧期,天子每天与近臣饮酒作乐,整日斗虎豹、召皮车,车上飘扬着九条旒带的旗帜,四处游乐,所作所为悖逆道德。古时候的制度宽厚,大臣可以隐退,而今臣想走也走不了,欲佯装疯狂又怕被发觉,一朝身死,被世人耻笑,我该怎么办?足下此前是陛下的国相,应该站出来谏诤。”昌邑王即位二十七日,终因淫乱被废黜。昌邑国来的群臣因为没有劝谏,致使昌邑王陷于无道,全部被杀,死者有二百余人,只有龚遂与中尉王阳因多次劝谏昌邑王,得以免死,被罚为髡发,服城旦刑。

宣帝即位,不久,渤海郡发生饥荒,盗贼蜂起,二千石郡府官员不能控制局面。宣帝要挑选一名善于治理的官员,丞相、御史大夫推荐龚遂,宣帝任命龚遂为渤海郡太守。当时,龚遂已经七十余岁,宣帝召见,龚遂长得矮小,宣帝看着龚遂,心中有些失望,不免有些轻视。宣帝问龚遂:“渤海郡现在治理混乱,政务废弛,朕很忧虑。先生有什么办法可以平息盗贼,不辜负朕的期望?”龚遂回答:“海滨遥远,没有受到充分的教化,百姓穷困,迫于饥寒,当地官吏不懂得抚恤,治下的良民才会拿起刀枪,在海滨为非作歹。而今陛下欲让臣剿灭他们,还是让臣安抚他们?”宣帝听了龚遂的回答,知道龚遂已经胸中有数,很高兴,就说:“选用良吏,当然是要安抚他们。”龚遂说:“臣听说,治理乱民,犹如解开乱绳,不能着急:要缓而图之,然后再施以治理。臣希望丞相、御史大夫不要对臣限定文法,不要限制得太死,允许臣临机处置,便宜行事。”宣帝答应了龚遂的请求,还加赐黄金,赐予乘坐传车。到了渤海地界,郡府听说新太守上任,要发兵迎接,龚遂将他们打发回去,然后移送公文,晓谕属下县邑,停止捕捉盗贼,明确告知,那些手里拿着锄头、拿着农具造反的百姓都是良民,官吏毋须查问,持兵器的才是盗贼。龚遂单车来到郡府,郡里很快安定下来,盗贼停止了骚扰。渤海郡原来还有很多劫掠案件,听说龚遂的政令,小盗贼即刻解散,扔下手中的兵器弓弩,重新拿起钩锄。渤海郡不治而安,百姓重新过上安土乐业的生活。龚遂打开仓廪,赈济贫民,选用良吏,抚恤饥困的百姓。

龚遂看到齐地的风俗崇尚奢靡,喜欢从商,不愿意耕田种地,于是身体力行,力求俭朴,率先垂范,劝勉百姓务农种桑,让百姓每人种植一棵榆树、百丛薤头、五十丛葱、一畦韭菜,每家饲养两头母猪、五只鸡。百姓有带刀持剑者,就让他们卖掉剑买牛,卖掉刀买牛犊。龚遂说:“干吗要把牛和犊佩带在身上!”让他们春夏回到田间侍弄农田,秋冬则要他们核算收成,还让他们储蓄丰收的粮食果实菱芡。龚遂到属下县邑循行,督查郡里的百姓,家家都有积蓄,吏民的生活逐渐富裕,告状诉讼的案子相应少了很多。

几年之后,宣帝派使者召回龚遂,郡府议曹王生希望随同太守回京。郡府功曹认为,王生一向嗜酒,没有节制,不想让他跟随。龚遂不忍心拒绝,王生跟随龚遂来到京师。每天喝酒,也不管太守。等到龚遂要入宫拜见皇上,王生喝醉了酒,在后面大呼小叫,喊道:“明府等一下,有话要讲!”龚遂问他要讲什么,王生说:“天子要问明府怎样把渤海郡治理得这么好,明府不能说是自己的功劳,应该说‘都是圣上英明,这不是小臣的功劳’。”龚遂接受建议。来到宫中,宣帝果然问龚遂如何治理渤海郡,龚遂按照王生教的话回答宣帝。宣帝听了很高兴,说龚遂懂得谦逊,笑着问:“先生的这些厚道话,从那里学来的?”龚遂上前说:“臣不会讲这些话,是臣的议曹教臣这样讲。”宣帝认为,龚遂确实老了,不适合再做公卿,拜龚遂为水衡都尉,议曹王生担任水衡丞,以褒奖王生。水衡都尉负责上林等禁苑,供应宫中帏帐及需用的物品,为宗庙供应斩杀牲畜,是亲近皇帝的官职,龚遂受到宣帝信任,在任上以寿终。

召信臣,字翁卿,九江郡寿春县人。召信臣通晓经术,通过甲科考试,担任郎官,补任谷阳县长,政绩优异,通过举荐,担任上蔡县长。在任上,召信臣视民如子,所任官职均有政绩,后来越级升任零陵郡太守,因病免职。病好后,召信臣担任谏议大夫,转任南阳郡太守,其治理与在上蔡一样。

召信臣为人勤恳,有谋略,愿意为民兴利,努力帮助百姓致富。作为太守,召信臣亲自耕田,劝民农桑,深入到田间地头,休息时就住在客舍或乡亭,很少有闲暇的时候。在视察中,召信臣看到郡里有水泉,设法开通沟渠,修建水闸,提水灌溉,达数十处,由于实施大面积灌溉,郡里的粮食连年增产,多达三万项农田受益。百姓获得丰收,积蓄有余。召信臣又为百姓制定节水措施,在田畔刻石立碑,防止争夺水源;禁止婚丧嫁娶奢侈浪费,务求生活俭朴。郡县官吏的子弟喜欢游逛,无所事事,不愿意务农,召信臣就将他们斥退,严重的还要惩办,以警示大家,分清好恶。郡里的教化逐渐推行开来,郡里的人家莫不稼穑耕田,百姓在外者也纷纷返回家乡,户口数成倍增加,有关盗贼、百姓诉讼的案件相应减少。郡里的官吏百姓都很敬重召信臣,称其为召父。荆州刺史上奏朝廷,说召信臣为百姓兴利除蔽,南阳郡因此而富裕,元帝赐黄金四十斤。召信臣转任河南郡太守,政绩考核历年都是第一,朝廷又多次增加召信臣的俸禄,赏赐黄金。

元帝竟宁年间,元帝征召召信臣入朝,任命为少府,位列九卿。召信臣奏请元帝,上林苑不常去的宫馆应该停止修缮,停止设置帷帐,又奏请减少乐府黄门的倡优,将宫馆的兵弩器物减去大半。太官园里种植的暖棚韭葱蔬菜,要修建屋庑,还要昼夜燃火,在冬天,有合适的温度蔬菜才能长得好。召信臣认为,这些不符合季节的食物,吃了会有害于人的,不适宜供奉宫中,应该与其他那些不按季节种植的作物,全都不再种植,这样每年可以节省数千万费用。召信臣年老,在任上去世。

平帝元始四年,朝廷颁发诏书,祭祀为民做过善事的官员卿士,蜀郡是文翁,九江郡是召父。九江郡的二千石郡府太守,供奉祭祀召信臣,每年按照时令率领属下行礼,在南阳郡,还为召信臣建立祠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