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白话汉书》第80卷:宣元六王传第50篇

《白话汉书》第80卷:宣元六王传第50篇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淮阳宪王刘钦,宣帝元康三年被立为诸侯王,母亲张婕妤受宠于宣帝。宣帝驾崩,元帝即位,宪王回到淮阳国。京房以为受到石显、五鹿充宗的排挤,为元帝献上的谏言得不到重视,多次与张博谈起此事。有关官员奏请逮捕淮阳王刘钦,元帝不忍心对兄弟用刑,赐予刘钦玺书,派谏议大夫王骏作为使者。

《白话汉书》第80卷:宣元六王传第50篇

孝宣皇帝有五个儿子:许皇后生孝元帝,张婕妤生淮阳宪王刘钦,卫婕妤生楚孝王刘嚣,公孙婕妤生东平思王刘宇,戎婕妤生中山哀王刘竟。

淮阳宪王刘钦,宣帝元康三年被立为诸侯王,母亲张婕妤受宠于宣帝。霍皇后被废,宣帝有立张婕妤的想法,考虑很久,因为有霍氏欲谋害太子的教训,最后还是决定挑选后宫没有生过儿子而又为人谨慎的嫔妃,宣帝立长陵县人王婕妤为皇后,令她像母亲一样,抚育皇太子。皇后并不受宣帝宠爱,也很少在宫中见到宣帝,只有张婕妤最受宣帝宠爱。宪王刘钦长大成人,喜欢阅读经书、学习法律,显露出聪明才智,有才能,宣帝很喜欢。太子刘奭宽厚、仁慈,喜欢儒术,宣帝为此而嗟叹,说自己喜欢宪王,宣帝曾经说:“这才像我的儿子!”又有立张婕妤的儿子刘钦为太子的想法,然而想到太子在民间出生,是在自己最卑微时出生,宣帝从小得到许家的很多照顾,即位后,太子的母亲许后又被霍氏谋害而死,太子一出生就失去母亲,宣帝下不了决心。过了很久,宣帝看准已故丞相韦贤的儿子韦玄成,韦玄成为将父亲传下的爵位让予哥哥,佯装疯癫,又通晓经书,品行高尚,在朝中受到群臣称赞。宣帝召韦玄成,任命为淮阳国中尉,让韦玄成辅导宪王刘钦学会谦让,至此,太子的位置才稳定下来。宣帝驾崩,元帝即位,宪王回到淮阳国。

当时,张婕妤已经去世,宪王还有外祖母,舅舅张博兄弟三人,他们每年要到淮阳国看望亲人,接受淮阳王刘钦的赏赐。淮阳王刘钦上书:请求将外戚张氏迁至淮阳国。张博上书:愿意留下来看守祖宗的坟墓,不肯迁去。淮阳王刘钦对张博不满,再后来,张博到淮阳国,淮阳王赏赐的东西就少了。张博说:“我欠了几百万债务,请求大王多赏赐一些。”淮阳王没有答应。张博回去后,让弟弟张光恐吓淮阳王,说刘钦对外祖母不好,张博要向皇帝上书,请求接回母亲。淮阳王只得派人,为张博带去五十斤黄金,张博这才高兴,写信道谢,还用极尽肉麻的话谄媚淮阳王。张博说:“当今朝廷没有贤臣,灾害频发,令人寒心。百姓都盼望着大王,大王为什么还怡然自得,不到长安朝见皇帝,辅佐朝廷?”同时,张博的弟弟张光也多次劝说淮阳王采纳张博的建议,又说自己在京师可以游说当朝权贵,为大王朝见皇上活动,淮阳王刘钦不为所动。

再后来,张光要去长安,向淮阳王刘钦辞行,对刘钦讲:“愿意尽绵薄之力,与张博一起为大王入朝觐见皇帝活动。大王到长安,可以与平阳侯王凤联系。”张光得到淮阳王愿意到长安朝见皇帝的许诺,即刻让人骑快马告诉张博。张博知道淮阳王的意向,又再次写信给淮阳王:“张博幸得以作为大王的亲戚,多次向大王献上愚策,没有受到重视。此前,臣北上游历燕、赵,欲在沿途郡国访求隐士,听说齐国有一位驷先生,研究《司马兵法》,可谓大将之材,张博见到这位先生,向他询问三皇五帝治国的经验,此人可谓奇才,绝非凡俗之辈可比。如今边境骚动,天下不安,看来非此人不能安定天下。又听说北海郡有贤者,显示出几代人都难以超越的才能,只是不愿意出仕。如果能得到此二人,推荐给朝廷,功劳不小。张博愿意疾驰长安,向朝廷奏报,只是身上的钱很少,不能与朝廷的显臣见面。赵王派谒者带着牛、酒,还有三十斤黄金慰劳臣,臣张博不敢接受;赵王又派人来,说要娶臣的女儿,送上二百斤聘金,臣张博又没有答应。恰好接到张光的来信,说大王已经派张光到长安来,与臣一起同心协力,为大王到长安朝见皇上铺平道路。臣原来以为大王已经放弃此事,没有想到大王回心转意,给臣面子,臣愿意杀身报德。朝见皇帝的事,臣一定会尽力!大王只须吩咐一声,即使赴汤蹈火,臣也在所不辞,这正是商汤、夏禹获得成功的机会。驷先生道术高明,什么样的书籍都有,不知大王有何爱好,愿意奉上。”淮阳王刘钦得到这样的书信,很高兴,回信说:“子高(张博的字)心存思念,有恻隐之心,对本王怀有忠诚,我愿意采纳你的意见,与你商讨事情,我虽然不聪明,也能明白你的诚意!这次派官员为你偿还上次讲的二百万债务。”

在当时,张博的女婿京房,通晓《易经》,受到元帝信任,多次在宫中召见问话。京房以为受到石显、五鹿充宗的排挤,为元帝献上的谏言得不到重视,多次与张博谈起此事。张博也常想在淮阳王面前夸耀,就把京房预言的灾异及在宫中与元帝谈话的内容记录下来,寄给淮阳王看,以证明自己所说的话有根据,谎称:“臣亲眼看见中书令石显为大王朝见之事做出安排,已经许诺给石显五百斤黄金。圣贤做事情,只考虑成功,不在乎用钱多少。在古时,大禹治理洪水,百姓疲惫不堪,大功告成,万世享受治河带来的利益。听说陛下年龄不到四十,齿发已经脱落,太子年纪还小,朝中的佞臣当道,阴阳不调。百姓因为疾疫,已经有很多人病死,即使有洪水灾害也不过如此。大王如果欲挽救时局,像古时的帝王一样,对这些怎么能视而不见?臣张博已经与大儒及有学问的人为大王的事情讨论,在方便时,大臣们将上奏朝廷,陈述意见,大王一旦到长安朝见皇帝,也要陈述意见,谈论得失,皇上一定会高兴。事成功立,大王有了周公、召公的美誉,到那时,奸臣就会狼狈逃窜,大王得到公卿赞佩,功绩将流芳万世。当年梁王、赵王的恩宠会落在大王身上,外戚也会因此而富贵。到那时,臣张博就不再请求大王救济啦。”淮阳王刘钦听了这番话,喜出望外,回复张博:“此前皇帝有诏命,禁止诸侯王到长安朝见,寡人为此而伤感,不知该如何是好。子高素有颜回、冉耕的才能,臧武的智慧,子贡的口才,卞庄子的勇敢,兼有这四项本领,世上少有。已经开了头,就把这件事做成功,这是一件义事。为本王请求到长安朝见皇上,不在乎用钱多少!”张博回信:“臣已经答应石显,就用大王给的这笔钱做成此事。”淮阳王刘钦又给了张博五百斤金子

此时,京房外放担任郡太守,不在元帝身边,石显乘机将京房与张博勾结的事情奏报元帝,说京房将宫中的谈话随意外泄,张博兄弟欺骗诸侯王,诽谤朝廷,大逆不道,朝廷逮捕京房、张博。有关官员奏请逮捕淮阳王刘钦,元帝不忍心对兄弟用刑,赐予刘钦玺书,派谏议大夫王骏作为使者。玺书讲:“皇帝问候淮阳王。有关官员弹劾大王:大王的舅舅张博多次与大王书信来往,诽谤朝廷,诬蔑天子,褒举诸侯王,妄称周公、商汤,以此蛊惑大王,所涉及内容邪恶,大逆不道。大王不予以检举,还多次资助金钱、书信来往,犯下不赦重罪。朕恻隐,不愿意听到弹劾大王的奏言,为大王做这样的事情深感痛心。经核查,这件事情的起因,来自张博,大王只是受了蒙蔽,不能与张博一样治罪。朕已经下诏有关官员,不再追究大王,派谏议大夫王骏晓谕朕的意思。《诗经》讲:‘守住自己的位置,做一个正直的人。’愿大王勉之!”

王骏进一步劝导淮阳王:“关于诸侯王朝见皇帝,礼制有规定,诸侯王要一心一意辅佐天子。大王不是也学习《诗经》吗?《诗经》讲:‘封在鲁国为侯,作为周室藩臣。’而今,大王的舅舅张博与大王书信来往,信中内容悖逆。大王得到诏书、策书的教导,熟悉经术,知道诸侯王不能随意走出封国。天子普施恩惠,恩德遍于朝野,大王却听信张博的谰言,送予张博大量金钱,与张博书信来往,这是对皇上不忠。按照旧例,诸侯王得罪朝廷,无论轻重,即使不被杀头,也要被流放,或者受到撤销封国的惩罚,没有人能逃脱。这次皇上赦免大王,又哀怜大王误入歧途,被张博所迷惑,赐予大王玺书,还派谏议大夫来向大王晓谕旨意,恩德无量!张博等人罪大恶极,朝中大臣一致声讨,按照王法,不能赦免。从今以后,大王不要再为张博的事情烦恼,要与张博划清界线。《春秋》大义,诸侯犯罪,能改过自新,比什么都重要。《易经》讲:‘用白茅祭祀,不算过错。’是强调诸侯要走正路,努力辅佐皇上,免受惩罚。大王一定要谨慎,深刻反省这次教训,改变态度,弥补过失,对得起皇上。只有这样,才能永享富贵,永保社稷。”

淮阳王刘钦免冠叩头,谢道:“作为藩国,做了不应做之事,罪大恶极,陛下不忍加以惩罚,还施以厚恩,派使者前来晓谕守护藩国的道理。想到张博的罪恶,确实应该受到惩罚。臣刘钦愿意改邪归正,按照诏书的教导。顿首死罪。”

京房和张博兄弟三人被杀头示众,妻子、儿女被流放到边郡。成帝即位,因为淮阳王刘钦是叔父,受到尊敬,与其他藩国不同。淮阳王刘钦又上书,为舅舅张博的事情说情,说他们受了石显的陷害,还为张博的家属求情,希望迁回内地。丞相、御史大夫弹劾刘钦:“刘钦此前与张博书信来往,做了诸侯王不该做的事,已经得到先帝恩赏,不再追究,这些事情发生在大赦令以前。刘钦不知悔改,还要申诉,自以为有理,失去藩臣体统,大不敬。”成帝加恩,允许淮阳王刘钦接回流放在边郡的亲属。

淮阳王在位三十六年,去世,谥号为宪王。嗣子刘玄继承王位,在位二十六年,去世,谥号为文王。嗣子刘璌继承王位,王莽篡汉,封国断绝。

楚孝王刘嚣,宣帝甘露二年被立为定陶王,甘露三年改立为楚王。河平年间,刘嚣到长安朝见皇帝,当时,刘嚣患有疾病,成帝可怜叔叔,下诏说:“人们常讲:‘天地间人为贵,人的善行莫大于孝行。’楚王刘嚣一向孝顺,为人仁慈,在封国二十几年,从未听说有什么过错,朕很欣赏,现在遭遇厄运,患上恶疾,令人痛心,《论语》讲:‘唉,这是命吗,斯人竟患有这样的恶疾!’朕心中难过。楚王的品行这么好,没有让人非议之处,对于封国的诸侯王,还应该怎样勉励呢?《尚书》不是讲‘褒扬有德,以彰显善行’吗?现在是正月,刘嚣和他的一个儿子到长安朝见皇帝,将广戚县四千三百户封予刘嚣的儿子刘勋为广戚侯。”第二年,刘嚣去世,谥号为孝王。嗣子刘文继承王位,一年后去世,谥号为怀王,没有子嗣,撤销封国。第二年,成帝续封刘文的弟弟平陆侯刘衍为楚王,在位二十一年,去世,谥号为思王,嗣子刘纡继承王位,王莽篡汉,封国断绝。

在当时,成帝立楚王刘纡的弟弟刘景为定陶王。广戚侯刘勋去世,谥号为炀侯,嗣子刘显继承爵位。平帝驾崩,没有子嗣,王莽立广戚侯刘显的儿子刘婴为孺子,作为平帝继嗣。王莽篡汉,封刘婴为定安公,民众起义,杀了王莽。更始年间刘婴还住在长安,平陵县人方望等懂得天文,认为更始帝一定败亡,刘婴作为汉室后嗣,应该即位,起兵劫持刘婴至临泾县,拥立为天子。更始帝派丞相李松打败叛军,杀了刘婴。

东平思王刘宇,宣帝甘露二年被立为诸侯王。元帝即位,刘宇来到封国,因为与奸人勾结,触犯国法,元帝认为刘宇是弟弟,赦免刘宇,东平国太傅及国相没有尽到责任,获罪,受到惩罚。

过了很久,刘宇服侍母亲王太后,与母亲的关系很僵,太后向朝廷上书诉苦,奏请到宣帝的陵寝地杜陵县,为宣帝守护陵园。元帝派太中大夫张子蟜带着玺书到东平国晓谕刘宇:“皇帝问候东平王。人们常讲,尊敬亲人,没有比孝行更重要;尊敬尊贵之人,没有比忠诚更重要。大王不骄不躁,谨慎处世,奉行孝道,辅佐天子,才能永享富贵,永保社稷。朕听说,大王不能谨奉孝行,宫内不和,世上有很多流言蜚语,宫内常传出毁誉之声,朕为此忧虑、担心。《诗经》不是讲‘思念祖宗,修养品德,尊奉天命,自求多福’吗?朕以为,大王年轻气盛,忽视道德修养,心有旁骛,不能接受忠言劝告。此次,朕派太中大夫张子蟜向大王传谕朕的意思。孔子讲:‘知错不改,错上加错。’愿大王深思,不要辜负朕的心意。”(www.xing528.com)

元帝又赐予王太后诏书,诏书讲:“皇帝派诸吏宦者令问候东平王太后。对你们母子不和,朕已经有所耳闻,太后要多加体谅。家庭享有福气,没有比得上和睦,家庭的祸患,多来自家庭不和。东平王已经离开襁褓长大成人,是南面为王的诸侯王,年轻气盛,血气方刚,涉世不深,加上性情孤傲,忽视修养。母亲不同于其他人,儿子的表现不失去礼节,只有圣人才能做到!《论语》讲:‘父为子隐,道理就在这里。’太后是个明白人,不必介意。家庭之内,母子之间同呼吸、共命运,是骨肉至亲,要格外重视!不能马虎!在古时,周公告诫伯禽:‘过去的熟人,没有大的过错,就不要轻易抛弃,对人不能求全责备。’一位过去的朋友,尚且能容忍他的过失,更何况亲生骨肉!我已经派使者晓谕东平王,东平王也已经后悔,认识到错误。太后要放宽心,原谅儿子,东平王保证不敢再为非作歹。太后要多加餐,不要为此事再烦恼,爱惜身体。”

刘宇很惭愧,通过使者向元帝谢罪,表示愿意洗心革面。元帝又以诏书批评东平国太傅、国相:“人有仁、义、礼、智、信五种品德,年龄稍大些,耳目受到各种欲望的浸染,五常就会逐渐消磨,邪心会自然产生,情欲扰乱本性,见利忘义,这样的君王,不失去国家,是不可能的。东平王年轻气盛,血气方刚,得到老师的教诲时间不长,阅历尚浅。从今以后,不是《五经》正术,有人胆敢以游猎等邪念诱导东平王,要予以严惩。”

刘宇在位二十年,元帝驾崩。刘宇对中谒者信等讲:“朝廷大臣都在议论,即位的天子年少体弱,担心不能治理天下,我懂得制度、法律,他们建议由我辅佐天子。我看到尚书日夜操劳,如果让我做这些事,恐怕也难以胜任。今年夏天炎热,皇上年少,服丧期间担心没有合适的住处,我差点得到这样的位置!”及至元帝殡殓,刘宇哭了三次,就开始饮酒吃肉,把妻妾留在身边。刘宇宠幸的姬妾朐臑已经被刘宇抛弃,多次抱怨。刘宇知道后,将朐臑贬为家人子,在永巷扫除,还鞭打朐臑。朐臑暗中向成帝上书,告发刘宇,还让家人告发。刘宇知道后,绞杀朐臑。朝廷有关官员奏请逮捕刘宇,成帝下诏,削去樊县、亢父县。又过了三年,成帝诏令有关部门,说:“人们常讲,对待亲人要亲,自古以来就是这个道理。此前,东平王有过错,有关部门奏请废黜,朕不忍心。又奏请削去东平王的封地,朕不敢再坚持。想到东平王是朕的叔叔,时刻不敢忘怀。听说东平王已经改过自新,正在钻研经术,亲近有道德的贤者,没有再违法,朕甚为嘉赏。古人讲:朝错夕改,还是君子。恢复此前削去的两个县。”

再后来,东平王刘宇到长安朝见皇帝,上书请求诸子百家的书籍,还有太史公的《史记》,成帝就此事诏问大将军王凤,王凤回答:“臣听说,诸侯王到京师朝见皇帝,谨奉制度,考订文章,不合乎礼仪的话不讲。这次东平王来朝见皇帝,不够谨慎,不能谨奉制度,却向朝廷索要书籍,这不是诸侯王应该做的事情。诸子百家的书籍,有些不符合经学,有些与圣人的观点冲突,还有的谈论鬼神、怪异。太史公的《史记》,有关于纵横、诈谋的内容,有汉朝建国初谋臣的策略,还有天文灾异、国家的险要地形。这些都不适合诸侯王阅读,不能给。不给他的理由也可以这样讲:‘《五经》是圣人写的,万事包括在其中。大王喜欢研究经学,诸侯国太傅、国相都是儒生,早晚可以向他们请教,足以帮助大王修身。那些小道术破坏道义,会使人误入歧途难以自拔,没有必要留意。只要有益于大王研究经学,皇帝不会因为爱惜而不愿意给大王。’”王凤谈了意见,成帝按照王凤讲的话告诉东平王,没有给他想要的书籍。

东平王刘宇在位三十三年,去世,谥号为思王,嗣子炀王刘云继承王位。在哀帝朝,无盐县有一座危山,地面隆起,上面长满草,像驰道一样,还有瓠山,石头转动,站立起来。刘云与王后谒来到这些地方祭祀,并在宫中矗立一块与瓠山一样的石头,用黄菩草扎成一个神位,祷告,念念有词。建平三年,息夫躬、孙宠等通过幸臣董贤告发。当时,哀帝有病,对于这种事非常厌恶,将此案交予有关部门调查,朝廷逮捕刘云、王后谒,严加审问。他们招供,曾经让巫师傅恭、婢女合欢等祭祀石头,诅咒皇上,为刘云登上皇位祷告。刘云还与懂得灾异的高尚遥指星宿,诅咒哀帝得病不能痊愈,这样,刘云就可以继承皇位。当年,有石头耸立,宣帝即位。有关官员奏请诛杀刘云。哀帝下诏,废黜王位,流放至房陵县。刘云自杀,王后谒被杀头示众。刘云在位十七年,撤销封国。

平帝元始元年,王莽欲将哀帝朝的决定全部推翻,奏请太皇太后王政君,立东平炀王刘云的太子刘开明为东平王,又立东平思王刘宇的孙子刘成都为中山王。刘开明在位三年,去世,没有子嗣,又立刘开明哥哥严乡侯刘信的儿子刘匡为东平王,作为刘开明的后嗣。王莽在朝中专权,东郡太守翟义与严乡侯刘信密谋举兵除掉王莽,拥立刘信为天子,兵败,二人被王莽诛杀。

中山哀王刘竟,元帝初元二年被立为清河王,初元三年又改立为中山王,因为年幼,没有去封国。元帝建昭四年,刘竟在长安官邸去世,葬在杜陵县,没有子嗣,撤销封国,太后回到戎氏娘家。

孝元皇帝有三个儿子。王皇后生下孝成帝,傅昭仪生下定陶恭王刘康,冯昭仪生下中山孝王刘兴。

定陶恭王刘康,元帝永光三年被立为济阳王,在位八年后(建昭五年)改立为山阳王,在位八年后(河平二年),又改立为定陶王。年少时,刘康受到元帝喜爱,长大成人,多才多艺,懂得音乐,元帝很看重。母亲傅昭仪又受到元帝宠幸,因此几乎取代皇后及太子刘骜。详情记载在《元后传》和《史丹传》中。

成帝即位,按照先帝的意思,厚待刘康,超过其他诸侯王。定陶王刘康在位十九年,去世,谥号为恭王,嗣子刘欣继位。刘欣在位第十五年,成帝没有子嗣,征召定陶王刘欣入宫,立为皇太子(绥和元年)。成帝让太子刘欣继承大宗,不能再顾及生父,又立了楚思王刘衍的儿子刘景为定陶王,奉祀定陶恭王。成帝驾崩,太子刘欣即位(绥和二年),这是孝哀帝。即位第二年,哀帝追尊父亲定陶恭王为恭皇,在京师建立寝庙,排出昭穆位序,祭祀的仪式与孝元帝相同。又改立定陶王刘景为信都王。

中山孝王刘兴,元帝建昭二年被立为信都王,在位十四年,改立为中山王。成帝在确立太子时,御史大夫孔光认为,《尚书》记载,殷代的制度,哥哥去世,弟弟可以继位,中山王刘兴是元帝的儿子,可以继承皇位。成帝认为,中山王刘兴德才浅陋,又是兄弟,死后灵位入祖庙,不能排出昭穆位序,外戚王氏及赵昭仪都赞成立定陶王刘欣为太子,因此立了刘欣。为此,成帝封中山孝王的舅舅冯参为宜乡侯,加封中山王刘兴食邑一万户,以此安慰中山王。中山王刘兴在位三十年,去世,谥号为孝王,嗣子刘衎继承王位。七年后,哀帝驾崩,没有子嗣,朝廷征召中山王刘衎入宫,继承皇位,这是平帝。太皇太后以平帝是成帝的后嗣,又立了东平思王刘宇的孙子,桃乡顷侯的儿子刘成都为中山王,奉祀中山孝王刘兴。王莽篡汉,封国断绝。

赞辞如下:在元帝朝,汉朝拥有广阔的国土,在位的皇帝却子嗣乏人,从成帝起,三代皇帝没有子嗣,莫非天意?淮阳宪王刘钦是诸侯王中最聪明的,受到张博引诱,几乎走上邪路。《诗经》讲:“贪人败类。”古今一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