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魏相丙吉-白话汉书-白话汉书

魏相丙吉-白话汉书-白话汉书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魏相怀疑这位门客有诈,将其逮捕,经审查清楚,将这位门客斩首示众,茂陵县治理得很好。又有人诬告魏相滥杀无辜,朝廷将魏相交予有关部门审理。昭帝有诏,任命魏相代理茂陵县令,转任扬州刺史。在任上,魏相考查郡太守、诸侯国相,郡国有很多人受到惩治。霍氏异常怨恨,又忌惮魏相,密谋矫制太后诏命杀害魏相,再废掉天子。魏相通晓《易经》,有名师传承,善于总结汉建国以来发生的事情,从前人的奏章受到启发。

魏相丙吉-白话汉书-白话汉书

魏相,字弱翁,原济阴郡定陶县人,后来迁至平陵县。从少年起,魏相研读《易经》,曾担任郡府卒史,被举荐为贤良,以对策优秀,担任茂陵县令。不久,御史大夫桑弘羊的门客诈称侍御史,住在县里的传舍,县丞没有拜谒,这位门客大发脾气,捆绑县丞。魏相怀疑这位门客有诈,将其逮捕,经审查清楚,将这位门客斩首示众,茂陵县治理得很好。

后来,魏相升任河南郡太守,在任上制止奸邪,压制豪强。丞相千秋病逝,车千秋的儿子担任洛阳武库令,看到魏相在任上治理严格,担心时间久了会获罪,自动离职。魏相派郡府掾史追上武库令,劝其回去工作,武库令还是走了。魏相很沮丧,说:“大将军(霍光)知道武库令辞官而去,一定会以为,丞相刚去世,我就不能善待他的儿子,当朝权贵也会责备我,麻烦来了!”武库令回到长安,大将军霍光果然责备魏相,说:“幼主(昭帝)刚即位,函谷关是拱卫京师的险关,武库是储存兵器的重地,让丞相的弟弟担任函谷关都尉,丞相的儿子担任武库令。河南郡太守不顾国家利益,看到丞相去世,就赶走他的儿子,做人太浅薄!”又有人诬告魏相滥杀无辜,朝廷将魏相交予有关部门审理。河南郡来的戍卒有两三千人,驻守京师,拦住大将军霍光,为魏相鸣冤,说他们愿意再多服役一年,以赎免太守的罪。河南郡的老弱百姓一万余人聚集在函谷关前,声称要进京为魏相申冤,守关的官吏奏报朝廷。大将军霍光还是因为武库令的事情,将魏相投入廷尉署监狱,关押一个冬天,朝廷大赦天下,魏相这才走出监狱。昭帝有诏,任命魏相代理茂陵县令,转任扬州刺史。在任上,魏相考查郡太守、诸侯国相,郡国有很多人受到惩治。魏相与丙吉的关系很好,丙吉在朝中担任光禄大夫,写信给魏相:“朝廷已经知道弱翁的政绩与品行,很快就会重用你。请你处事谨慎,才器不可过于外露。”魏相心领神会,收敛锋芒,待人谦和。担任刺史两年,朝廷征召魏相,拜为谏议大夫,后又担任河南郡太守。

几年后,宣帝即位,征召魏相,拜为大司农,升任御史大夫。四年后,大将军霍光去世,宣帝感念大将军的功绩,任命霍光的儿子霍禹为右将军,诏令霍光哥哥的儿子乐平霍山兼领尚书职事。魏相通过平恩侯许伯密封上书:“《春秋》讥讽世代担任卿相的大夫,尤其憎恶宋国三代担任卿相者,以及鲁国季孙氏专擅国政,他们都是祸乱的元凶。从武帝后元以来,诸侯王的财势遭到削弱,国内政务由朝廷任命的大臣负责。霍光去世,其儿子继任大将军,哥哥的儿子掌握中枢,霍氏子弟、女婿占据国家的重要部门,手中掌握兵权。霍光夫人显与女眷自由出入长信宫,入夜仍要从诏门出入,这些人骄横恣肆,长此以往,恐怕难以驾驭。巩固万世基业,一定要削去霍氏的权力,以防止不测发生,也避免功臣后代犯下重罪。”按照制度,上书要准备两份,还有一个副本,尚书先开启副本,认为内容不妥,就留置,不再呈上皇帝。魏相通过许伯上奏,抽去副本,以防止蒙蔽,宣帝看了奏书,认为很好,下诏任命魏相为给事中,采纳魏相的谏言。霍氏谋害许皇后的罪行败露,宣帝了解事情真相后,罢免霍氏受封为列侯的三位官员,诏令回家反省,霍氏亲属相继被逐出长安,到京师外任职。韦贤因为年老有病,被免去丞相,魏相继韦贤后担任丞相,受封为高平侯,食邑八百户。霍氏异常怨恨,又忌惮魏相,密谋矫制太后诏命杀害魏相,再废掉天子。事情还没有眉目,被人揭发,霍氏遭到灭族。此后,宣帝亲理朝政,励精图治,选择贤臣,考核朝臣的政绩,魏相总领朝中政务,对魏相的工作,宣帝很满意。

元康年间,匈奴攻打驻守车师的汉屯田部队,匈奴被击退。宣帝与后将军赵充国等商议,趁着匈奴衰弱之际,欲出兵袭击匈奴西部,使其不敢再袭扰西域。魏相上书劝谏:“臣听说,救乱诛暴,称为义兵,义兵者王;敌加于己,不得已而抗击,称为应兵,应兵者胜;为小事而争斗,不能忍受小忿者,称为忿兵,忿兵者败;贪图他人土地或财物,称为贪兵,贪兵者破;倚恃国家强大,夸耀人民众多,欲向敌人示威者,称为骄兵,骄兵必败:此五者,不仅受人力控制,也是天道使然。近些年,匈奴常表现善意,他们捕获的汉民全部送回来,没有侵犯过边境,现在与屯田车师的汉军有一些摩擦,这是小事,没有必要放在心上。听说诸位将军欲兴兵攻入匈奴西部,出师无名,臣不知该怎样称这次用兵。现在边郡困乏,父子同披一张犬、羊裘皮,把草籽当粮食充饥,担心朝不保夕,以这样的情况,还要出兵,‘军旅之后,必有凶年’。百姓陷于兵灾,一定会伤害阴阳和气。出兵虽胜,也会有后忧,战后的灾祸还会严重。现在,各郡太守及诸侯国相,有很多人不胜任,风俗浇薄,水旱灾害频发。从今年报上的案卷看,有子弟杀害父兄、妻子杀害丈夫的,这样的凶案有二百二十二起,绝非小事。朝廷上下没有忧惧之心,却要发兵攻打域外,报纤细之怨愤,这是孔子讲的‘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愿陛下与平昌侯、乐昌侯、平恩侯及有远见的大臣再商议。”宣帝肯定魏相的谏言,没有对匈奴用兵。

魏相通晓《易经》,有名师传承,善于总结汉建国以来发生的事情,从前人的奏章受到启发。魏相认为,古今异制,要重视继承前朝行之有效的政策,举出汉建国后采取的有效措施,以及贾谊晁错董仲舒等贤臣提出的谏言,奏请继续执行。魏相说:“臣听说,明主在上,贤臣辅佐在下,君无虞而民和谐。臣魏相幸居于丞相尊位,还不能贯彻祖宗留下的成法,推行教化,治理四方,以宣示陛下圣德。有很多民众弃农经商,民众有饥寒之色,臣魏相不能为陛下分忧,自以为罪该万死。臣的知识浅薄,能力有限,不明国家大政方针,抓不住要点,做事考虑不够周全。臣观察,先帝圣德仁厚,为天下殚精竭虑,常留心百姓疾苦,担忧水旱灾害,遇到灾荒年,就向百姓开仓放粮,赈济灾民;派遣谏议大夫、博士巡行天下,考察民俗,举荐贤良,平反冤狱,使者冠盖相望,奔波于通衢大道;减省诸项费用,宽免赋敛租税,开放山林湖沼,禁止用粮食饲喂马匹、用粮食酿酒,禁止囤积居奇;扶危济困,周济贫穷,安抚天下,采取了很多惠民举措,臣难以逐一列举,冒死罪列出前朝诏书及相关二十三件事项。臣仔细阅读这些诏书、政令:以农为本,重视粮食储备,量入为出,以备荒年之用,粮食储备不够六年之需,就会有粮荒危险。武帝元鼎二年,平原郡、勃海郡、泰山郡、东郡遭遇大灾,饥民饿死,相望于道,郡府官员没有做好准备,以至于此,幸赖武帝明诏,及时赈济,灾民才度过荒年。今年粮食歉收,谷价暴涨,秋收前,还会有很多缺粮者,到了明年春荒,情况会更加严重,朝廷无力抚恤。西羌叛乱尚未平息,师旅在外,兵革连年。臣常担忧这些事,应及早做出安排。愿陛下留心,像先帝一样圣德仁厚,安抚海内。”宣帝采纳魏相的谏言。

魏相多次选用《易经·阴阳》及《明堂月令》上奏宣帝,魏相说:“臣侥幸担任丞相,没有尽到责任,不能向天下宣示陛下圣德,广施教化。如今阴阳未和,灾害频发,责任在臣。臣在《易经》读到:‘天地按照规律运行,日月不会交会,四季不会错乱;圣王按照道德行事,减省刑罚,民心归附。’天地变化,在于阴阳,阴阳之分,以日为纪。在冬至、夏至,八方之风,按照季风吹来,万物之性养成,各有常规,互不干扰。东方之神为太昊,在《震》卦,执规司春;南方之神为炎帝,在《离》卦,执衡司夏;西方之神为少昊,在《兑》卦,执矩司秋;北方之神为颛顼,在《坎》卦,执权司冬;中央之神为黄帝,在《坤》卦、《艮》卦,执绳司下土。这是五帝司命,各有其季节时令。东方之卦不可治理西方,南方之卦不可治理北方。春兴以《兑》卦治理,则会饥困;秋兴以《震》卦治理,则会物华;冬兴以《离》卦治理,则会下泄;夏兴以《坎》卦治理,则会冰雹远古帝王圣明,谨慎敬奉上天,真诚爱护百姓,设立羲、和(执掌天文的官吏)职务,掌握四季,督促百姓按照时令节气行事。君王动静以道,顺应阴阳,则日月光明,风调雨顺,寒暑应时。这三者顺畅,灾害不生,五谷丰登,丝麻丰收,草木茂盛,鸟兽繁育,民不生病,衣食有余。这样,君尊民悦,上下无怨,不违背常理,教化斐然。如果风雨不调,则会伤害农桑;农桑受损,百姓就会饥寒受困;饥寒在身,不顾廉耻,就有了盗贼奸宄。臣以为,阴阳,乃王道重视之大事,民众赖以存活之根本,自古以来,圣贤没有不重视阴阳者。天子之义,一定要取法于天地,借鉴先圣的治理。记录高帝言行的《天子所服第八》讲:“大谒者章在长乐宫接受诏命:‘令群臣廷议天子穿戴的服饰,以安抚天下。’丞相萧何、御史大夫周昌谨与将军王陵、太子太傅叔孙通等商议,认为:‘春夏秋冬天子的服饰,应该按照天地之数,中得人和。从天子、诸侯王、列侯,凡有封国者,直至亿兆百姓,都要遵守,顺应四季,治理国家,免遭祸殃,享有天寿,这是奉祀宗庙、安定天下的大礼。臣奏请,照此办理。中谒者赵尧掌管春天的祭祀,李舜掌管夏天的祭祀,倪汤掌管秋天的祭祀,贡禹掌管冬天的祭祀,四人各司其职。’大谒者刘襄、大谒者章奏请。高祖下诏:‘准奏。’”孝文帝时,在二月,施恩惠于天下,赏赐孝子、辛勤劳作的农民及患病、有残疾的士卒,祭祀为国死难者。御史大夫晁错担任太子家令,奏报文帝。臣魏相感念陛下恩德深厚,灾异仍未平息,臣担心,在发布诏命时,是否有不符合时令者。愿陛下选择通晓阴阳者四人,各主一个季节,时令一到,即向朝廷奏报,应该做哪些事,以调和阴阳,天下幸甚!”魏相多次谏言,宣帝都会认真考虑。

魏相敕令丞相府掾史了解郡国的情况,掾史休假回府,魏相通过他们了解家乡的所见所闻及奇闻逸事,有些人谈到地方上盗贼猖獗,或风雨灾变,郡府没有上报,魏相都会及时奏报宣帝。当时,丙吉担任御史大夫,二人同心辅政,宣帝信任二人。魏相为人严肃,性情刚毅,不如丙吉宽厚待人,担任丞相九年,神爵三年去世,谥号为宪侯。嗣子魏弘继承爵位,甘露年间,魏弘有罪,被削去高平侯爵,降为关内侯。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丙吉研究法律,曾在鲁国监狱任狱史。工作有成绩,调任廷尉署右监,因触犯法令,被免职,既而担任州部从事。武帝末年,巫蛊案骤起(征和二年),丙吉以原廷尉署右监被召回,奉诏管理关押巫蛊案犯的郡邸狱。当时,宣帝刚出生,仅有几个月,受到巫蛊案牵连,以皇曾孙被关押在郡邸狱。丙吉看到这么小的婴儿就被关押在狱中,很可怜,内心清楚太子无辜,更加同情这个孩子。丙吉在狱中挑选谨慎、敦厚的女囚,令她们乳养皇曾孙,又挑选干燥、闲适的狱舍,供她们居住。丙吉管理监狱长达几年,巫蛊案仍没有结案。后元二年,武帝病情加重,在长杨宫、五莋宫之间往来,休养身体,有望气者说,郡邸狱有天子气,武帝当即派使者,将中都官关押在郡邸狱里的案犯逐一登记,诏命将狱中囚犯无论轻重一律诛杀。谒者令郭穰连夜赶往郡邸狱,执行诏命,丙吉紧闭监狱门,拒绝郭穰进来。丙吉说:“皇曾孙在里面。他人无辜而死尚且不可以,更何况皇曾孙!”双方对峙到天明,郭穰终于没有进入郡邸狱。郭穰回去奏报,弹劾丙吉,武帝听到皇曾孙,有所醒悟,说:“这是天命。”遂大赦天下。郡邸狱里的犯人,因为丙吉坚持得以活命,其恩德流布四方。皇曾孙在狱中生病,有几次危在旦夕,丙吉每次都会敕令乳母悉心照顾,问医问药,对皇曾孙恩重如山。丙吉还拿出俸禄,为皇曾孙添衣加食。

再后来,丙吉担任车骑将军张安世幕府军市令,又担任大将军霍光幕府长史,受到霍光信任,升任光禄大夫兼给事中。昭帝驾崩,没有子嗣,大将军霍光派丙吉等迎接昌邑王刘贺继承皇位。刘贺刚即位,就淫乱不堪,被废黜。霍光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及宫中大臣们商议,再立皇位继嗣,迟迟定不下来。丙吉写信给霍光:“将军侍奉孝武皇帝,受托孤之命,负有天下重任,孝昭帝过早驾崩,没有子嗣,海内为此而忧虑,都盼望早日定下继嗣。在发丧之日,将军以大义为重,选择皇位继嗣,奈何所立非人,将军又以大义废之,天下为大将军英明果断深感钦佩。当今,社稷宗庙百姓全仰仗大将军。臣听了群臣所言,细心观察,诸侯宗室有资格继皇位者,还未听说。武帝生前留下遗诏,由掖廷抚养寄养在外祖母家的皇曾孙,名字叫刘病已,臣此前在郡邸狱任职,见过在襁褓中的皇曾孙,如今已有十八九岁。臣听说,皇曾孙熟悉经术,聪明好学,秉性安静,操守平和。愿大将军广泛征求意见,以蓍草龟甲占卜,如不便使其尊贵,可先接入宫中,侍奉太后,令天下人知晓,而后再做出决定,天下幸甚。”霍光看了信,遂决定迎立皇曾孙,霍光派丙吉和宗正刘德将皇曾孙接往掖廷。宣帝即位,赐丙吉爵关内侯。

丙吉为人忠厚,不矜其功。从皇曾孙遭受牢狱之灾,到坐上皇位,丙吉为宣帝幼年所做的一切,从未向人提起过,朝廷上下,无人知道丙吉对宣帝有恩。地节三年,宣帝立皇太子,丙吉担任太子太傅,几个月后,丙吉改任御史大夫。霍禹谋反,遭到灭族,宣帝亲理朝政,了解尚书省奏事。当时,掖廷有一位宫婢则让丈夫上书,自述在宣帝幼年时,对宣帝有旧恩。宣帝下诏,让掖庭令了解详情,则回答,御史大夫丙吉可以做证。掖庭令将则带到御史大夫府来见丙吉。丙吉看到则,说:“你在郡邸狱照看皇曾孙,由于不谨慎,曾经出过差错,还遭到过鞭笞,这哪里是有功?真正有功者,是渭城人胡组和淮阳县人郭徵卿。”丙吉向宣帝上奏,陈述胡组等当年抚养宣帝如何辛苦。(至此,宣帝才知道当年在狱中的遭遇。)宣帝诏命,让丙吉寻找胡组、郭徵卿,二人已经去世,还有子孙在。宣帝厚赏恩人,同时赦免则为庶民,赐钱十万。宣帝召见丙吉,了解幼年时在监狱的情况,才知道活命的恩人就在身边,这么多年竟然茫然无知。宣帝大为感动,制诏书予丞相:“朕在微眇时,御史大夫丙吉对朕有活命之恩,其功德茂盛。《诗经》讲:‘无德不报。’封丙吉为博阳侯,食邑一千三百户。”临到封赏时,丙吉患病,宣帝让使者将印绶绑在丙吉身上,意为丙吉祛病禳灾。宣帝担心丙吉一病不起,太子太傅夏侯胜说:“丙吉不会死的。臣听说,有阴德者,必享天寿,福荫子孙。丙吉还没有享尽皇帝的厚恩就患病,这个病不会是死症。”后来果然痊愈。丙吉病好后,上书辞谢,说不敢虚名受赏。宣帝回复:“朕封先生,不是虚名,先生上书归还侯印,是在显示朕的不德。现在国家没有大事,先生要养好身体,减少思虑,注意医药,保持健康。”又过了五年,丙吉继魏相后担任丞相。(www.xing528.com)

丙吉出身于监狱小吏,学习《诗经》《礼记》,深明大义。及至担任丞相,崇尚仁厚、礼让。府中掾史有了罪过,或不称职,丙吉让他们在家中休长假,始终不肯责罚。有客人劝丙吉:“君侯担任丞相,那些奸滑小吏以权谋私,君侯为什么不惩治?”丙吉答:“以我三公之尊,去惩治一位小吏,实在惭愧。”后来的丞相向丙吉学习,三公府不惩治小吏,从丙吉开始。

对待丞相府掾史,丙吉总是为他们遮掩过失,为丙吉驾车的驭吏嗜酒,多次误事,有一次驾车外出,喝醉酒,呕吐在丞相的车上,西曹主吏禀告丙吉,欲辞退这位驭吏,丙吉说:“因为喝醉酒误事,丞相府把一位驭吏赶走,此人还能在何处安身?请西曹饶恕他这一次,无非就是丞相的车垫子脏了而已。”没有赶走这位驭吏。这位驭吏来自边郡,了解边塞的情况,有紧急情况时,边塞会派快马向朝廷奏报。有一次外出,驭吏看见一名骑兵,背着红白公文袋飞驰而来。驭吏知道,边塞一定有紧急公文送来,这位驭吏跟随到公车府打探消息,知道匈奴入侵云中郡、代郡,驭吏马上返回,报告丙吉,并建议:“匈奴入侵边郡,有些郡府官员因为年老、有病,不能胜任,需要预做准备。”丙吉同意他的见解,召东曹查验边郡太守及郡吏的人事档案,对边郡的人事安排做到心中有数。不久,宣帝召丞相、御史大夫,了解匈奴入侵边郡的官员情况,丙吉有问必答。御史大夫惶急间不知该如何应答,受到宣帝责备。丙吉被认为重视边防,恪尽职守,掌握情况。对此,丙吉长叹道:“人都有长处,才能不同,如果我事先没有从驭吏那里了解边郡的情况,何以谈得上劬劳勤政?”丞相府掾史更认为丙吉是一位贤相。

有一次外出,丙吉遇见一群人为清道而争斗,有死伤者躺在路上,丙吉从旁边经过,不闻不问,随行掾史感到奇怪,又向前走了一段路,碰见有人赶牛,牛喘气,吐出舌头。丙吉停下车子,让骑吏去问赶牛人:“走了几里路?”掾史觉得丞相前后失据,有的话中带刺。丙吉说:“百姓斗殴,有伤亡,这是长安令、京兆尹任内的事务,自然有人去制止、追捕,丞相府每年检查工作,按照他们的工作成绩给予赏罚。宰相不亲临小事,路上遇到的情况,不是宰相应该过问的。现在是春天,太阳光没有那么强烈,天气不应该炎热,我看到牛走得不远,因为热而喘息,担心时气不调,对农事会有影响。三公责任,在于调和阴阳,了解四季变化,这是我的职责所系,所以询问。”掾史听了这番解释,很钦佩,知道丙吉是抓大事的人。

五凤三年春天,丙吉患病,病情加重。宣帝亲自到家中探视,问:“如果先生有不讳,谁可以代替先生的职位?”丙吉辞谢道:“朝廷各位大臣的能力,陛下最清楚,臣没有什么可建议的。”宣帝一定要丙吉提出建议,丙吉顿首道:“西河郡太守杜延年熟悉法律,了解前朝诸多政事,做九卿有十多年,现在郡里担任太守,有政绩。廷尉于定国判案、执法公平,违法者被定罪,不会认为冤枉。太仆陈万年孝顺后母,敦厚善良。这三人的能力都在臣之上,愿陛下加以考查。”宣帝肯定丙吉推荐的三人。丙吉去世,御史大夫黄霸担任丞相,宣帝征召西河郡太守杜延年担任御史大夫,杜延年已经年迈,请求退休,因病免职,廷尉于定国升任御史大夫。黄霸去世,于定国接任丞相,太仆陈万年接替于定国,升任御史大夫,这几人在任上都很称职。宣帝称赞丙吉了解人,善于举荐人。

丙吉去世,谥号为定侯。嗣子丙显继承爵位,甘露年间,丙显犯罪,被削去侯爵,降为关内侯,官至卫尉、太仆。丙显年少时担任诸曹,跟随宣帝祭祀高庙,祭祀前展示牲具,丙显还未斋戒、沐浴,就出来取祭服穿戴。丞相丙吉听说此事,大怒,对夫人讲:“祭祀高庙是件大事,丙显这样不慎重、不恭敬,我的爵位早晚会被这个儿子失去。”夫人为儿子讲了很多好话才罢休。丙吉的次子丙禹担任水衡都尉,小儿子丙高担任中垒校尉。

在元帝朝,长安有位下级军官尊,上书:“臣年轻时担任郡邸狱小吏,曾经在郡邸狱见过皇曾孙(孝宣帝)。当时,监狱负责人丙吉看到皇曾孙无辜蒙受祸殃,仁心触动,涕泣恻隐,挑选女囚胡组抚养,丙吉常在身边照顾。臣白天值班,也曾经照顾。武帝诏命,诛杀狱中钦犯,丙吉不惧刑法严酷,挺身而出,将使臣挡在监狱外,此后,武帝大赦天下。丙吉告诉守丞谁如,皇曾孙不宜再留在狱中,让谁如送文书给京兆尹,并让胡组抱着皇曾孙与谁如一起去见京兆尹,京兆尹不敢收留,又送回。胡组刑满释放,要回家,皇曾孙眷恋乳母,丙吉拿出俸禄,雇请胡组与另一名女犯郭徵卿一起照看几个月,直到郭徵卿熟悉以后,才让胡组回家。再后来,少内、啬夫对丙吉讲:‘监狱没有供养皇曾孙的费用。’丙吉拿出俸禄,购买米、肉等食物,扶养皇曾孙。丙吉有病,不能亲自照顾,让臣代替,还特别嘱咐臣,要留意卧具是否潮湿,督促胡组、郭徵卿,不得托故擅自离开,防止无人照看,特别留意幼儿适口的食物。托庇皇天护佑,皇曾孙得以脱离厄运,丙吉所做的一切,真可谓功德无量。在当时,丙吉怎么会知道,皇曾孙能继承皇位,可以得到回报!只是君子仁厚、为人善良罢了。古代有介子推割肉存君的故事,不足以与丙吉为宣帝幼年做的一切相比。孝宣帝在世时,臣曾经上书讲述这些,上书到了丙吉手里,丙吉谦虚,不让宣传,删去臣讲述的这些事,只是强调胡组、郭徵卿如何照顾。胡组、郭徵卿后来得到赐钱、赐田、赐宅第的赏赐,丙吉受封为博阳侯。臣不敢与胡组、郭徵卿为皇曾孙做的一切相比。臣年老贫病,命在旦夕,如果再不告诉世人,恐怕有功之人将会从此湮没。丙吉的儿子丙显获罪,被褫夺侯爵,降为关内侯,臣以为,应该恢复丙显的爵位,以报答丙显先人的仁德。”在此之前,丙显担任太仆十余年,与官属勾结谋取私利,贪赃一千余万,司吏校尉昌查办此案,判为不道罪,奏请逮捕。元帝说:“前丞相丙吉对先帝有旧恩,朕不忍心把这件事做得太绝。”免去丙显的官职,削去食邑四百户,再后来,丙显又担任城门校尉。丙显去世,嗣子丙昌继承关内侯爵。

成帝朝,恢复因故撤销的爵位,丙吉对宣帝的旧恩最重,鸿嘉元年,成帝诏命丞相、御史大夫:“朕听说,褒功德,继绝世,重视奉祀先人宗庙,以开辟广招贤者之路。原博阳侯丙吉对宣帝有旧恩,因功受封为列侯,现在断绝祭祀,朕甚为痛惜。报恩之举应惠及子孙,此乃古今通义,续封丙吉的孙子中郎将关内侯丙昌为博阳侯,以奉祀丙吉的宗庙。”在封国断绝三十二年后,丙昌继承丙吉的博阳侯。丙昌去世,爵位传给儿子,传至孙子,王莽篡汉,封国断绝。

赞辞如下:古代取名,从象形考虑,远者取物象,近者取自身。《尚书》讲,君为元首,臣为股肱,明其一体,相辅相成。因此,君臣配合,古今常道,可谓自然之势。近观汉代的丞相,高祖开基,萧、曹为冠,孝宣中兴,丙、魏有声。在当时,陟黜有序,朝中官员,恪尽职守,公卿大多都很称职,海内提倡礼让。观察大臣们的行事为人,岂能仅以虚名看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