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白话汉书》卷64下: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34下

《白话汉书》卷64下: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34下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田常篡齐,六卿分晋,最终走向战国,百姓饱受煎熬。及至秦王兼并六国,拥有天下,号称皇帝,举国上下,政令统一。大军深入粤境,粤人逃遁,旷日持久,粮食难以为继,粤人乘机袭击秦军,秦军屡遭重创。全国卷入战争,令人忧虑。此后,严安被任命为骑马令。陛下即位以来,万事草创,欲使海内风俗向化,九州政令统一,为圣业增添光辉,传于万世。在成王时,周室的制度确定,效果日渐显现。

《白话汉书》卷64下: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34下

严安,临菑人。以原丞相府掾史,上书武帝

臣在《邹子》读到:“以政令推行教化,矫正世俗,符合实际即推行,不符合实际则调整,需要修改则修改。如果一成不变,就不能达到教化目的。”而今,百姓崇尚奢侈淫靡,富人乘坐高车大马,穿着裘皮衣服,居住的府邸,相互间攀比,极尽奢华。调五音须抑扬顿挫,讲穿戴要色彩斑斓,重吃喝必珍馐美味,以奢靡向世人炫耀。民风民俗崇尚奢靡,这些都显示,社会风气不良。社会奢靡,不加以制止,就会入不敷出,贫苦百姓舍本逐末,弃农经商,经商不能满足需要,缙绅以诈谋,侠客铤而走险,世人不以此为耻,奸邪之事就会滋生。金钱美女是世人追求的享受,沉溺于其中,人就会奢侈淫靡,靡靡之音使人荒淫,失去礼仪,人就会变得堕落,缺少教化,奸邪佞巧。奢侈、诈谋、奸邪、荒淫,不能以此引导百姓。百姓以逐利为目的,犯法者会日渐增多。臣奏请,用制度引导,防止奢靡之心蔓延,让贫富不会因炫耀财富而变得心理失衡。内心平静,恬淡寡欲,不因为逐利而去犯罪;犯罪者减少,刑罚才会减少;刑罚减少,阴阳和谐,四时安宁,风调雨顺,草木茂盛,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百姓不因疾疫而夭亡,和谐的目的就达到了。

臣听说,周室拥有天下,有三百年大治,成、康年间治理的效果最佳,刑狱四十余年不用。西周衰落已经过去三百余年,此后五霸兴起,辅佐天子兴利除害,除暴禁邪,匡正海内,以尊奉天子为荣。五霸时代过去,再也没有圣贤接续,周天子孤立无援,天子的号令无人理睬。诸侯恣意横行,以强凌弱,以众暴寡。田常篡齐,六卿分晋,最终走向战国,百姓饱受煎熬。强国吞并弱国,弱国避免亡国,既而合纵连横,战车驰骋,甲胄生满虮虱,民众陷于水火。

及至秦王兼并六国,拥有天下,号称皇帝,举国上下,政令统一。始皇拆毁诸侯边城,销毁兵器,熔铸成钟、虡,向天下宣示,永远不再有战争。黎民百姓终于走出泥沼,以为圣明天子出世,从此可以安居乐业。如果秦廷能够减少刑罚,薄赋敛,省徭役,重视仁义,轻贱权力,崇尚仁厚,远离佞巧,劝百姓移风易俗,向海内推行教化,秦室拥有天下就会世代不绝。始皇没有这样做,坚持征伐,只要凭借智巧就可以获得利益,淳朴正直者遭到贬斥。秦法严酷,始皇身边尽是谄谀之徒,每天听到的都是赞美之声,欲望愈发膨胀,对外展示军威,派蒙恬率领秦军北上进攻匈奴,开拓疆域,大量的秦军驻守在黄河沿岸,还要安排人力转运粮草,又派都尉屠雎率领楼船水军南下进攻百越,派监军禄凿通灵渠运送粮草。大军深入粤境,粤人逃遁,旷日持久,粮食难以为继,粤人乘机袭击秦军,秦军屡遭重创。始皇又派尉佗率领秦军在越地戍守,防止叛乱。在当时,始皇北部防御匈奴,南岭备战粤人,将大量军队置于蛮荒,只能进不能退。前后十几年,男丁从军,女子运输,民不聊生,在路旁树上吊死者首尾相望。及至始皇驾崩,天下大乱。陈胜、吴广在陈县造反,武臣、张耳在赵地造反,项梁在吴地造反,田儋在齐地造反,景驹在郢地造反,周巿在魏地造反,韩广在燕地造反。一时间烽火遍地,英雄豪杰纷纷崛起,造反的人数难以统计。这些豪杰并非贵族后裔,或手握权柄的官吏,更没有尺寸封土,他们崛起于民间,手持木棍,在造反的狂潮中应时而动,不谋而合,占据着大小领地,成为一方霸主,时代为他们创造了机会。嬴氏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却落得子孙断绝,穷兵黩武,换来了宗庙毁弃。周室失之太弱,秦室失之太强,终因不能顺时应变,酿成苦果。

现在,汉军征伐南夷,兼并夜郎,降服羌僰,扫荡薉州,在北部修筑朔方,派大军深入匈奴,焚烧龙城,为此,赞美者很多。这些都是人臣建立功勋的捷径,并非国家长治久安的长策。国内没有战争忧患,域外却在耗费人力、物力,疲敝国家,这不是治国的良策。让心中的欲望膨胀,为暂时的胜利陶醉,与匈奴结下怨恨,这不是安定边疆的长策。战祸蔓延,大军连年征战,边郡的人愁云笼罩,内地的人惶恐不安,应该适可而止。现在,国内都在锻甲磨剑,矫箭控弦,转输军粮,没有停止的迹象。全国卷入战争,令人忧虑。人们常讲,久战而变起,事烦而虑生。汉朝一个郡,方圆几千里,大小城邑几十个,形势威逼,一旦诸侯利益受损,将会对宗室不利。在古时,齐、晋之所以灭亡,就是公室的利益受损,六卿过于强大;秦朝为何灭亡,也是因为严刑峻法,欲望无边。郡太守的权力已经远超过六卿,一个郡有数千里,也绝非闾巷百姓可以比拟,郡里掌握的兵器,也绝非木棍可以代替,一旦有变故发生,后果将难以预料。

此后,严安被任命为骑马令。

终军,字子云,济南郡人。年轻时,终军喜欢学习,以善于辩论、善写文章在郡中享有盛名。十八岁时,终军被举荐为博士弟子,来到郡府报到,太守知道终军有才,召见终军,谈话后,很欣赏终军的才能,与终军结为朋友。终军辞别赴京,到长安上书言事。武帝读罢上书,对终军很欣赏,任命终军为谒者兼给事中。

终军跟随武帝到雍县祭祀五帝庙,民间献上一头白麒麟,长有一只角,五个蹄子。又发现一棵奇树,树杈从旁边伸出、合拢,附着在主干上。武帝对这两件异物很惊讶,向群臣询问。终军答问:

臣听说,《诗经》赞颂圣王美德,《乐经》赞美圣王功绩,经学各异,主旨相同,均是在歌颂圣王。南粤人窜逃,住在芦苇丛里,与鱼鸟为伴,汉朝正朔还不能影响到越人。汉军驻扎在越人边境,东瓯内附,闽越王受诛,南越国获救。北部匈奴以游牧为生,行为类似禽兽,包藏虎狼之心,从上古以来就难以驯服。大将军率领汉军远征,单于率领余众窜逃至漠北荒原骠骑将军兵锋所指,浑邪王俯首称臣。南方蛮夷已经归服,北方胡狄深感震恐。陛下罚不阿近,举不遗远,设官职以荐贤士,悬厚赏以待殊勋,能者进,庸者退,号令通行海内。陛下身兼诸项美德,仍不自满,决策英明圣武,并不自专;建立明堂、辟雍、灵台,宣扬文教,激励群臣,恪尽职守。历代封禅圣王,还做不到这些。

陛下即位以来,万事草创,欲使海内风俗向化,九州政令统一,为圣业增添光辉,传于万世。在成王时,周室的制度确定,效果日渐显现。陛下兼有日月之明,封禅刻石记录功绩,虔诚奉祀神明,瘗(yì)埋祭品于祀宫,献享祭品,交感五帝神灵,和谐之气充满神殿,异兽在此时出现,正当其时。在古时,武王伐纣克殷,航船行至中流,有白鱼跃入舟中,武王放在火上烧烤,群臣齐声欢呼:“美哉!”而今陛下郊祀,还未看到神祇,却有瑞兽出现,这表明神灵赞许,赐予陛下神物,也是上天示飨,陛下诚心沟通。应该选择吉日良辰,改变纪元,白茅包土,置于江淮,在营丘颁发嘉号,以响应祥瑞,诏命史官载入史册。

六鶃退飞,象征诸侯叛逆;白鱼跃舟,象征事业顺利。这些明征暗示,以飞鸟异相、游鱼躁动,显示吉凶祸福。此次献上的独角麒麟,表明合为一体;枝条内附,表示没有外向。符合天人感应,域外蛮夷将会解开发辫,改换衣裳,戴上冠带,与中原人穿相同的服饰,接受教化。这一天指日可待!

奏章呈上,武帝读了很高兴,改纪元为元狩。此后几个月,越王及匈奴名王率众来降,被终军言中。

元鼎年间,博士徐偃奉命出使郡国,考察风俗教化。徐偃矫制诏令,令胶东国、鲁国铸铁晒盐,返回长安复命,转任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弹劾徐偃僭越职权、矫制诏令,按照法律应当判处死罪。徐偃却以为,按照《春秋》大义,大夫出疆,有安社稷、抚万民的良策,可以见机行事。张汤坚持应该维护法律,不能按照义理妄为。武帝下诏,交予终军审理。终军诘问徐偃:“在古时,诸侯风俗迥异,百里不同音,因此才有聘问、会盟之事;安危之势瞬息万变,才有大臣不受诏命,自专处理。现在天下一统,万里风俗相同,《春秋》讲‘王者无外’。徐偃,朝廷让你巡视域中,你怎么能说身在疆外?而且,像盐、铁这样的大事,郡国已经有很多储备,即使这两个诸侯国不能出产盐铁,国家也不会因此而遭受危难,你却以安社稷、存万民为托词,此话怎么解释?”终军接着问:“胶东国南边靠近琅琊郡,北边紧邻北海郡,鲁国西边紧靠泰山郡,东边靠近东海郡,已经能满足盐铁的需要。徐偃,你认为这四郡的人口数量、田地亩数,估计它们的铁器用具、食盐消费,不足以满足这两个诸侯国的需要?还是有多余的盐铁,官吏不能尽心调配?究竟是何原因?徐偃,你矫制诏令,鼓励铸铁,妄称在春耕时,百姓可以有足够的农具。现在鲁国铸铁需要事先准备,秋天才能点火。你的解释与事实不符。难道不是吗?你三次奏请朝廷,朝廷没有答复,不是不能满足你的愿望,而是不允许你假托诏命,以逞个人私愿,博取民望,这是圣君不能允许的,必须加以惩治。‘枉尺直寻’,孟子也认为,这样做不对;你今天犯下的重罪,所做的事情,取得的功绩小,你认为必死也要这样做?还是认为侥幸没有受到惩罚,可以借此获取荣誉?”徐偃理屈词穷,服罪等死。终军上奏武帝:“徐偃矫制诏命,独断专行,违反使者奉命巡视的规定,奏请将徐偃交予御史大夫,按章惩治。”上奏获得批准。武帝欣赏终军的诘难,将诘难文章交予御史大夫张汤。

当初,终军从济南郡到长安谒见博士,步入函谷关,守关官吏交给终军一封绢制的符信。终军问:“这有什么用?”官吏答:“返回时,作为凭证,过关还要查验。”终军说:“大丈夫西游,绝不回转。”将符信弃之而去。终军担任谒者,奉命巡视郡国,持符节出函谷关,守关官吏还认得,说:“这位使者是上次丢弃符信的儒生。”终军在郡国巡视,遇上可处理之事,即行处理,同时上书,返回后奏报,武帝对终军的巡视很满意。

恰逢朝廷要派遣使者出使匈奴,终军自告奋勇:“臣从未建立过尺寸功劳,在宫中宿卫,享受五年俸禄。现在边境有事,作为皇帝近臣,应该披坚执锐,甘冒矢石,杀敌立功。臣虽然不谙军务,但听说有出使匈奴的机会,臣愿意竭力辅佐使者,向单于讲明朝廷的对外政策。臣年少,才能有限,不曾在边郡任职,不能担当重任,为此,臣常私下里郁闷。”武帝让终军谈一下在单于面前如何应对,终军谈了想法,武帝很欣赏,提拔终军为谏议大夫。

南粤与汉朝和亲,武帝派终军出使南粤,劝说南越王,早日到长安觐见皇帝,朝廷会以诸侯王礼对待南越王。终军豪迈地讲:“臣愿意携带一根长缨,将南越王绑缚至汉的阙门下。”终军前往南粤,向南越王游说,南越王听了终军的劝谏,同意举国内附。武帝得到报告,大喜过望,赐南越国大臣印绶,统一应用汉朝法律,移风易俗,让使者留在南粤镇抚。南越国丞相吕嘉不肯内附,发动叛乱,杀了南越王,汉使在战乱中被杀。详情记载在《南粤传》中。终军遇害时,年仅二十几岁,世人称终军为“终童”。

王褒,字子渊,蜀郡人。在宣帝朝,宣帝按照武帝朝旧例,召集儒生讲解《六经》,广泛听取意见,征召熟谙《楚辞》的九江郡人被公在宫中讲授,征召士人刘向、张子侨、华龙、柳褒等在金马门任待诏。神爵、五凤年间,天下富裕,百姓殷实,祥瑞多次显现。宣帝喜欢歌咏、诗词,欲振兴音律,丞相魏相上奏,说懂得音乐、会弹奏雅乐者,有渤海郡人赵定、梁国人龚德,于是召来,留在金马门任待诏。益州刺史王襄欲向百姓推行教化,听说王褒有俊才,请来相见,让王褒作《中和》《乐职》《宣布诗》,再挑选歌者,按照《鹿鸣》曲调吟唱。氾乡侯何武当时还是少年,被选在歌者之中。不久,何武等到长安求学,在太学演唱,此事传到宣帝的耳中。宣帝召见何武等演唱,听罢演唱,赐予他们缣帛,宣帝说:“这是盛德之事,我怎么敢当!”

王褒受刺史吩咐,写作颂词,又写了《四子讲德论》,益州刺史王襄向朝廷举荐王褒有奇异才能。宣帝召王褒到长安。王褒来后,宣帝赐予诏书,诏命王褒写一篇颂词,以昭显圣王获得贤臣。王褒的辞赋如下:

身披裘皮毡衣者,难以向其描绘锦缎的华丽;食用粗糙干粮者,难以向其谈论太牢的美味。臣来自西蜀,生于穷闾陋巷,长于蓬屋之间,没有广泛的游历,只有浅陋的一点知识,不足以满足皇上的厚望,回答明主的诏问。尽管如此,臣略陈鄙陋,以展示胸中情愫!

古人记载:人们将《春秋》强调的五始之要,作为治国理政的要旨。贤士是国家利器。任用贤士,充分发挥作用,就能获得成功;工具锋利,用力少,收效多。如果用钝刀割肉,工人只能终日劳累,劳其筋骨。匠人锻造干将利剑,用清水焠火,用砥石打磨,利剑在水中斩杀蛟龙,在陆上割断犀革,其锋利犹如划泥扫地。巧匠铸剑,好似离娄看线、鲁班削墨,建筑五层高台,广延百丈,也不会有丝毫差错,这是用人得当的结果。用庸人驾驭驽马,即使勒伤马嘴,折断皮鞭,也不能让马跑得更快,庸人还会累得气喘吁吁,人困马乏。如果让王良执鞭,良马驾车,韩哀造车,骏马奔驰,好似风驰电掣,跨州过府,瞬间而过,快如闪电,疾如飙风,周流八极,行万里而一息,何其豪迈?人与马,相得益彰。穿凉爽葛布者会感觉清凉,不怕盛夏的炎热;穿狐裘貂皮者会感到温暖,不怕严冬的酷寒。为什么?因为衣服与温度相适应。贤士是圣王用以治理天下的利器,只有用优厚的条件相待,才能招来天下贤士。懂得优遇贤士的君王,贤士一定会竭力效忠;得到贤士的君王,也一定能够建立伟业。在古时,周公握发吐哺,礼敬贤士,最终有刑措不用的美誉;齐桓公以庭燎之礼礼遇贤士,最终有匡合天下的功绩。由此看来,君王要真诚地对待贤士,才能得到贤士。(www.xing528.com)

贤士同样如此。在往昔,贤士没有遇到明主,建议得不到采纳,忠诚得不到信任,即使担任职务,也难以发挥作用,非错而被逐。伊尹在辅佐商汤前,为人做饭;姜尚在辅佐文王前,为人屠牛;百里奚只值五张羊皮;宁戚是喂牛的仆役。他们都有过卑贱的经历。及至遭遇明君,运筹合乎上意,谏言得到采纳,进退显示忠诚,任职显示才能,离开卑贱的处境,登上朝堂议事,抛弃粗糙的饭菜,享用珍馐美味,以创立的功勋得到剖符封侯的荣誉,光耀祖宗,传予后世,留下千古美谈。因此说,世上有圣明的君王,才会有贤明的大臣,虎啸而风冽,龙翔而腾云,蟋蟀俟秋吟,蜉蝣藏于阴。《易经》讲:“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诗经》讲:“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君王圣明,贤士自然会涌现,尧、舜、禹、汤、文、武,他们有稷、契、皋陶、伊尹、吕望等贤臣,朝廷圣明,贤士满堂,君臣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即使伯牙操琴,逢门子射礼,也不足以描绘其胜景。

圣明的君王,要由贤臣辅佐,才能建立宏业,贤士遇到明主,才能显示才能。君臣各得其所,欣然相逢,传为佳话,鲲鹏展翅,鸿翼滑过疾风,翱翔于长空万里,鲸鲵一跃,游于江海波涛,穿行于峰谷浪尖。君臣相互欣赏,还有什么政令不能行使?还有什么教化不能推行?教化风行于海内,洋溢祥和之气氛,远方贡献,福瑞臻至。明君不必远望,已可洞察秋毫;不必谛听,已能辨出细微;恩泽与和风共舞,德惠与祥瑞相伴。太平盛世,和谐统一;美景佳闻,俯拾皆是;生活安宁,享受天年;治理国家,雍容大度;传于后世,乐享万年。何必要学习彭祖,俯仰身体,像王侨、赤松子,吐纳呼吸,为求得长生,还要远离尘世!《诗经》讲:“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得到贤士辅佐,文王应该享受安宁!

当时,宣帝喜欢神仙术,王褒也常谈论神仙,回答宣帝诏问。

宣帝让王褒与张子侨等担任待诏,多次让王褒侍从,参加游猎,巡幸宫馆,让王褒等制作辞赋,按照文章等次赐予缣帛。谏言的大臣认为,这是沉溺于淫靡不急之事,宣帝答:“‘不是还可以弈棋吗?下下棋,也很高雅啊!’辞赋的上品与古诗的意义相同,次等者以清新淡雅,令人赏心悦目。譬如刺绣女工有罗绮绉纱,音乐有郑、卫民歌,百姓以这些愉悦耳目,辞赋与之相比,还有宣扬教化。达到讽谕的目的,多欣赏一些鸟兽草木,远胜过倡优博弈的游戏。”不久,宣帝提拔王褒为谏议大夫。

皇太子刘奭的身体不好,郁郁寡欢,常忽忽善忘。宣帝诏令王褒到太子宫陪侍太子,每天早晚,王褒等为太子诵读诗文以及亲自创作的辞赋,及至太子病愈才离开。太子刘奭喜欢王褒写的《甘泉》及《洞箫颂》,令后宫贵人、侍从诵读这两篇作品。

再后来,有方士说益州有金马碧鸡等异物,可以通过祭祀把它们招来,宣帝派王褒前去益州祭祀。王褒在去益州的途中病死,对王褒的过早去世,宣帝深感痛惜。

贾捐之,字君房,是贾谊的曾孙。元帝即位初,贾捐之上书,谈论朝政得失,元帝召贾捐之在金马门任待诏。

当初,武帝征伐南粤,元封元年,武帝在南海的大岛(海南岛)上设立儋耳郡、珠厓郡,广袤千余里,下辖十六个县,有两万三千多民户。岛上民众暴虐,自以为与大陆隔绝,多次违犯禁令,朝廷派去的官吏以残酷的手段治理,几年就有一次反叛,杀死朝廷命官,朝廷只好派大军镇压。自从在岛上设置郡县,到昭帝始元元年,二十几年,岛上六次反叛,始元五年,朝廷撤销儋耳郡,并入珠厓郡。宣帝神爵三年,三个县又造反,宣帝甘露元年,有九个县造反,朝廷派大军镇压。元帝初元元年,又有民众造反,朝廷再次派大军镇压。岛上反复叛乱,接连不断,元帝与群臣商议,是否再派大军平叛。贾捐之建议,不应该再派大军。元帝让侍中、驸马都尉、乐昌侯王商诘问贾捐之,王商问:“珠厓郡内属,设置郡县已有很长时间。岛上反叛,你说不应该再派大军,岂不是助长叛乱,辜负先帝创立的宏业?你的建议符合《六经》哪一条?”贾捐之答:

臣有幸在盛朝任职,有机会直言,不用担心触犯忌讳,臣甘冒死罪,愿意竭尽忠心进言。

臣听说,在尧、舜时,圣人创立盛世,大禹进入圣域,还不能称为至圣,孔子称尧帝为“大哉”,称舜帝为“尽善”,称大禹为“无间”。三位圣王,拥有的土地不过数千里,西边到达流沙,东边濒临大海,其教化已经影响到朔北、南方,四海之内,颂扬之声不断。能接受教化者,施以教化;不能接受教化者,也不勉强。君臣歌功颂德,世上万物各得其所。殷商武丁、周代成王,是商、周最有仁德的君王,其地域东不过长江、黄河,西不过羌、氐,南不过荆蛮,北不过朔方。天下治理已经颂扬声四起,世间万物均生活得很好,越裳氏通过重重翻译向朝廷贡献,这些都不是通过战争获取。及至王朝衰落,周昭王南征受困,还要靠齐桓公救援。孔子撰写《春秋》,夷狄虽大,自称王者皆贬为“子”。及至秦代,兴兵远征,贪外而虚内,开拓疆土,不顾及后果。南边仍然没有越过闽越,北边没有越过太原,天下已经崩溃,祸乱就在秦二世,《长城之歌》至今仍然在传唱。

圣汉建立,为百姓请命,平定天下。到了文帝朝,看到国内刚刚结束战争,遂制定政策,偃武修文,每年处理的刑案仅有几百起,人头税仅缴纳四十钱,男丁三年服一次徭役。有人向朝廷贡献千里马,文帝下诏:“朕出行,有鸾旗在前边引导,有属车在后边跟随,走得快,队伍日行五十里;有军队跟随,日行只有三十里,朕骑着这匹千里马,独自一人跑到哪里去?”把千里马归还来人,并赠送献马人返回时的路费,文帝诏命:“朕不接受贡献,诏令四方,不要再到长安贡献。”在当时,享乐的事情自然停止,欲以奇珍异物贿赂,其道路也被堵塞,演唱郑、卫靡靡之音者,也相继减少。后宫有人讲究穿戴,会有贤者出来批评;谄谀奸佞者欲投机献媚,会有诤臣出来谏言,文帝也不提倡。文帝驾崩,谥号为孝文皇帝,庙号为太宗。到了武帝元狩六年,太仓里的粮食已多得腐烂,不能食用,国库的铜钱长期不用,串钱的绳子以至于朽断,钱币堆在一起,难以计数。在当时,武帝反思汉初高祖在平城受困的窘境,历数匈奴冒顿单于对边郡的侵害,厉兵秣马,整饬武备,以国家的财力,攘服域外,开拓西域,直抵安息诸国,向东抵达碣石,设置玄菟郡、乐浪郡,向北驱逐匈奴于万里以外,在边境修筑关塞,在南海开拓边疆,设置八个新郡。当时,天下战事不断,每年的断狱数量达到万数,民众的赋敛增至数百钱,仍然不能满足需要;又施行盐铁专营、酒类重税,以弥补财政不足,仍然感觉紧张。在当时,盗贼蜂起,军旅数发,父战死于外,子斗伤于内,女子转输军粮,孤儿号哭于道,老母寡妇饮泣于里巷,遥祭亡灵,追思万里以外的亡魂。淮南王乘机谋反,私自铸造虎符,暗中勾结名士,崤山以东公孙勇等诈称朝廷使者,这些都是廓地拓边、征战不休带来的结果。

天下以崤山以东为最富,崤山以东又以齐、楚为富足,然而民众已经穷困,百姓连年遭灾,流离失所,离开故乡,枕藉于道路两旁。人情莫亲于父母,欢乐莫大于夫妇,百姓不得不卖妻鬻子,法律也难以制止,道义更羞于评说,这是国家的不幸。而今,陛下不忍悁悁之忿,还要派汉军于大海之中逞强,在幽冥之地逞快,不去拯救饥饿的百姓,保全百姓的性命。《诗经》讲:“愚蠢的荆蛮,欲与大邦为仇。”意思是:圣人出现,他们自然会来归附;中原衰落,他们又会叛离。用军队镇压,只能带来灾难,自古以来,他们就是国家的祸患,何况在更南边,远在万里以外!骆越蛮夷,父女在同一条河里洗澡,习惯用鼻子饮水,与禽兽无异,本来就不应该在那里设置郡县。蛮夷愚蠢无知,才孤独地生活在海岛,雾气潮湿,毒蛇蚊虫肆虐,加上水土不服,军队到那里,还没有打仗,战士就会大量死亡。又不是珠厓郡才出产珍珠、犀角、玳瑁,弃之不足惜,不派大军征剿,不会有损汉军武威。把岛上的民众当鱼鳖看待好了,何必一定要拥有它!

臣以讨伐羌人为例,出兵不到一年,行程不过千里,已经耗费四十余亿,大司农掌管的钱财用尽,又把少府掌管的宫中用钱垫上。这还是一小撮儿反叛的羌人,征伐的费用就如此之多,劳师远征到更遥远的海岛,损兵折将,劳而无功!从古人汲取智慧,这种做法欠妥;放到当今考虑,也不可行。臣以为,既然不是礼义之国,也不是《禹贡》涉及的地域,《春秋》也没有提到,完全可以放弃。愿陛下放弃珠厓郡,专心经营崤山以东,首先赈济难民。

贾捐之上奏,元帝就奏书询问丞相、御史大夫。御史大夫陈万年认为,朝廷应该出兵平叛;丞相于定国认为:“此前平叛,用兵数年,护军都尉、校尉、丞,共计十一人,仅有两人返回,死亡的士兵、为转输粮草死亡者有上万人,军用开支达三亿钱,叛乱仍未完全平复。如今,崤山以东困乏,民众生活艰难,人心摇动,贾捐之的建议可以考虑。”元帝采纳贾捐之的意见,下诏:“珠厓叛军杀戮朝廷命官及百姓,大逆不道。经朝臣廷议,有人认为应派兵征剿,有人认为应派兵镇守,还有人认为应放弃珠厓郡,意见不能统一。朕日夜思考,看到朝廷威信受损,欲派兵征剿,又担心难度太大;派部队驻防屯田,时事变化万端,又担忧百姓的负担。百姓仍处于饥困,与征伐遥远的蛮夷相比,孰轻孰重?而且,宗庙祭祀,连年灾荒,这一切,都需要朝廷认真考虑,岂能仅考虑不征伐会带来的羞辱!如今,崤山以东百姓正遭受饥困,仓库空虚,难以赈济,再向南部派兵,不但劳民,凶年也会随之到来。因此决定放弃珠厓郡。当地百姓如果有思慕汉朝德义者,愿意归附,为他们提供方便;如果不愿意,不要勉强。”从此后,珠厓郡脱离汉朝。

贾捐之多次被元帝召见,谏言也多次被采纳。当时,中书令石显正在受到元帝重用,贾捐之多次诋毁石显,因此迟迟得不到升迁。再后来,贾捐之被元帝疏远。长安令杨兴以才能受到元帝信任,与贾捐之的关系很好。贾捐之欲受到元帝召见,对杨兴讲:“京兆尹职务空缺,如果你能帮助我见到皇上,我一定会为你讲话,让你当上京兆尹。”杨兴说:“皇上说我的才能超过御史大夫薛广德,你要帮助我也很容易。你写的文章,妙笔生花,天下闻名,你做尚书令,一定超过五鹿充宗。”贾捐之说:“如果我能代替五鹿充宗,你一定能当上京兆尹,京兆是首善之地,尚书令负责选拔官员,这样,天下会治理得更好,士人不会再被埋没。此前,我向皇上谏言,平恩侯许嘉可以担任将军,期思侯可以担任诸曹,谏言被皇上采纳;我推荐谒者满宣,满宣被任命为冀州刺史;我谏言宫中谒者不宜再授事,宦官不宜进入宗庙,皇上诏令立即实行。我如果推荐你,也一定行!”杨兴说:“我下次见到皇上,一定提起你。”贾捐之又诋毁石显。杨兴说:“石显尊贵,正受到皇上信任。你想入朝为官,就听我的安排,一旦有机会,我们就能大功告成。”

贾捐之与杨兴共同推荐石显:“臣以为,石显出身崤山以东望族,是礼义之家,辅政六年,不曾有过错,熟悉朝中政务,处理政事反应机敏。石显恪尽职守,完成公务即返回家中。应赐予石显爵关内侯,让他的兄弟担任诸曹。”又推荐杨兴,一起商议怎样写奏书:“臣以为,长安令杨兴,政绩卓著,多次被皇上召见。杨兴孝顺父母,有曾参的孝行;侍奉老师,有颜回、闵子骞的品行。杨兴的美名,传于四方。皇上诏命,要举荐茂才,列侯把杨兴排在首位。杨兴担任长安令,官吏、百姓称颂杨兴,大家认为,杨兴有才能。杨兴写的文章像董仲舒一样;杨兴谈吐不凡,像东方朔一样;把杨兴安排在诤臣位置,会像汲黯、直不疑一样;杨兴领兵打仗,会像冠军侯霍去病一样建立功勋;杨兴治理百姓会像赵广汉;杨兴奉公无私,品德堪比尹翁归。杨兴有以上六人的优点,坚守道义,临大节不可夺志,可谓国家良臣,应试用杨兴为京兆尹。”

石显知道贾捐之与杨兴相互举荐,奏报元帝。贾捐之、杨兴被捕入狱,元帝诏令皇后的父亲阳平侯王禁和石显审理,审理完毕,上奏元帝:“杨兴、贾捐之心怀奸诈,用皇上的话相互吹捧,又相互举荐,妄图谋取高位,泄露宫中谈话,欺君罔上。《尚书》讲:‘谗言佞巧,震惊众人。’《礼记·王制》讲:‘明知故犯,文过饰非者,不必审问,即可诛杀。’奏请按照法律治罪。”

贾捐之被斩首示众。杨兴减死罪一等,判处髡钳,服城旦刑。在成帝朝,杨兴又担任州部刺史。

赞辞如下:《诗经》讲:“戎狄要痛打,荆蛮要惩罚。”戎狄、蛮夷很早就是大患。汉建国以来,征伐匈奴、越人,是当时的大事。考察严助、贾捐之、主父偃、严安提出的谏言,其意义深远,故详录其言论。世人都讲,公孙弘排斥主父偃,张汤陷害严助,石显谮毁贾捐之,看他们的所作所为,主父偃贪得无厌,招致灭族,严助、贾捐之出入宫禁,不能谨言慎行,为谋取私利,引来杀身之祸,这些人被杀,可谓咎由自取,与陷害、谮毁又有何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